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对7省(市)9个地区消费者调查的基础上,对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状况和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非常关注,消费者比较相信政府提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但他们对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评价不是很乐观。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水平主要与消费者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有关。消费者对认证食用农产品的认知水平和消费欲望比较高。此外,政府目前最需加强的是对虚假标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监管。  相似文献   

2.
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在对全国7省份9个地区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广大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可追溯意识较差,对有关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规定及符合标准的生产操作规范不了解,急需政府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农户的农产品包装标识、打造品牌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并需要对农产品标识标注进行规范;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主要与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解放后至2006年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3个不同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利用1992—2006年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与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价格呈显著的正相关,同时,市场条件的完善有助于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增长;以2006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全年乳制品消费支出、乳制品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人均奶类消费量5个指标对城镇居民奶类消费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划分为4类;最后提出了增加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食用菌种植户这一参与市场流通的微观主体出发,通过调研数据发现农户对农产品流通认知不足。具体表现为:农户食用菌产品市场流通渠道及信息来源呈多元化趋势,但主要市场流通渠道与获取方式仍较为传统落后,市场价格信息缺乏,对市场交易方式和链条长度认知不足,新型交易方式采用较少,流通前期管理方式粗放,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受限制。此外,本文还尝试着探讨了影响农户市场流通认知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户主年龄、农户村庄附近道路类型、户主文化程度对农产品市场流通认知存在重要影响,其中户主年龄越大,农户对农产品市场流通认知越有限;户主文化程度越高,农户对农产品市场流通的认知能力越强;农户村庄附近道路类型越好,农户对农产品市场流通的认知情况越好。  相似文献   

5.
根据云南省348户农户林产品交易的调查问卷,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二元Logistic方法分析了林改后农户林产品交易的现状和农户选择中间商交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是否参加培训、交易频率、运输的难易程度和技术适用度对农户林产品是否选择中间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是否为村干部、亲戚朋友是否从事相关工作、林地面积、林产品种类和林产品的品质认证情况对农户林产品交易是否选择中间商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然后,针对农户在选择中间商销售林产品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系统工程。土地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生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系统安全研究的重要组成,对其研究有利于提高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方法]文章以塔城市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影响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2009~2014年塔城市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影响主要因素。[结果]塔城市土地生态安全主导影响因素为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牧草地面积、农药施用量、林地面积、第一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化肥施用量等因子。[结论]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管控机制,包括绿色经济发展机制,土地资源"三位一体"保护机制和科学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监管机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保护措施、科学利用土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讨对集聚农户共生、集聚区土地利用率提高的影响因素,为提升农户共生的认知水平、优化农户共生关系及促进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有效路径及理论指导。研究方法:参与式农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户主自身特征、农户家庭特征、集聚共生效益特征及外部环境与政策特征这4类外源潜变量对农户共生认知产生重要影响且影响程度大小不同,其中,集聚共生效益特征的影响最为显著,外部环境与政策特征、户主自身特征和农户家庭特征的影响依次减弱;(2)是否为干部、对原集聚模式的满意度、是否促进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和政府对集聚区的补贴力度分别对这4类外源潜变量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研究结论:显化农户共生效益、增强精英农户及村干部的正向引导、提升农户成员受教育水平、培养农户共生共荣理念等是深化农户共生关系,促进和谐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低温奶产品是我国唯一可以与国际奶产品相抗衡的产品品类,未来低温奶产品必然在我国形成新的消费趋势,并成为复兴民族乳业的关键。基于此,探究大城市居民的低温奶产品消费认知水平、消费现状及其消费的影响因素既可开拓国内低温奶产品消费市场,也可弥补该产品消费研究的不足,对提高我国奶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 文章通过使用2019年北京市8个辖区内的418位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调研数据,以不同群体特征作为切入点,深度分析大城市居民低温奶产品消费认知水平及消费现状,并借助Heckman两阶段模型考察个人及家庭特征和产品认知信息是否是影响城镇居民低温奶产品消费行为决策和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 学生人口数、工作人口数、收入水平以及年龄、职业因素分别影响居民巴氏杀菌奶和低温酸奶的消费行为决策。年龄、教育水平以及性别、人口总数、职业因素分别影响居民巴氏杀菌奶和低温酸奶的消费水平。营养价值、口感风味和制作工艺因素对居民巴氏杀菌奶消费行为决策和消费水平均有显著影响,而保质期和价格因素仅对消费行为决策有显著影响。口感风味、制作工艺和价格因素对居民低温酸奶消费行为决策影响显著,但只有口感风味因素对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结论 城镇居民低温奶产品认知概念薄弱,对营养价值、口感风味和保质期信息的认知程度较高。低温奶产品消费具有区域性差异,消费主力集中在女性人群、40~50岁人群、高学历和高收入人群中。个人和家庭特征以及产品认知信息对城镇居民巴氏杀菌奶和低温酸奶的消费行为决策和消费水平均具有显著影响。未来我国大城市居民的乳制品消费将逐渐趋于新鲜化和休闲化发展,低温奶产品消费将发展为新兴消费趋势,液态奶产品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据山东省9市497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从投入品、病虫害防治、可追溯系统和环境体系等方面分析了蔬菜生产者质量安全认知与行为。研究表明,受访者对菜种质量和农药质量有良好的认知,且菜种引进渠道集中而稳定,但对农药合理使用与潜在危害、病虫害等方面知识的认知度较低,其四类行为在不同层面上存有严重漏洞。为此,应进一步加强宣传、督导、培训和考评,以提升蔬菜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认知与实施意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南京市场消费者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安全农产品消费动机的构成维度,并以消费动机为细分变量,对安全农产品市场进行细分。研究结果表明,安全农产品市场可以分为健康寻求者、时尚环保者与安全寻求者3个细分市场,其中安全寻求者是最大的消费群体。最后,针对各细分市场提出相应的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文通过对湖南娄底市消费者问卷调查数据,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影响消费者水产品质量安全支付意愿的变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性别、家庭月收入、每月农产品花费、年龄因素对消费者水产品质量安全支付意愿有较大影响,但消费者受教育程度、性别与支付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加大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加大对认证水产品的补贴;在超市和农贸市场做好定点宣传和推广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可追溯安全水产品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湖北省6个市、县、区的26个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515份农户调查问卷,分析了农户对乡村清洁工程的认知、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受农户素质、农村信息闭塞和环卫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清洁工程建设还有待深入;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在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比在传统农区更容易开展;政府的鼓励对农户参与积极性具有显著影响;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创新型农民和强化政府引导职能,从而推动乡村清洁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3.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的实证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辅之以面谈式访问,对武汉市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采用有序分类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偏低,虽然接受程度较高却并未形成有效的购买意愿,消费者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以及食品安全意识、获取信息来源和消费偏好与信心等显著地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和选择。因此,需要通过加强转基因科普工作、畅通信息渠道、完善转基因食品监管等举措来提高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和信心。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增收和政府农业政策对农村消费都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只是作用方向不同;产业升级与生产性消费和大部分的生活消费支出之间的关联系数都较大;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进而增强农民良性的消费意识;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强度和财政医疗支出强度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并不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总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农村消费的总体水平及其恩格尔系数仍然处在较低的阶段.文章采用Kaya恒等式的拓展,对模型中的多个变量进行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建立中国农村消费解构模型,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解为消费结构因素、消费率因素、收入因素及通货膨胀因素,并基于1999~2012年中国农村消费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表明:1999~2012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速度较快,2000年之前消费率因素对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变化的干预值最大,2001~ 2012年收入因素对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干预值与干预率均急剧增大,收入因素在这一时期成为影响消费变化的主因,消费率因素次之.就1999~ 2012年各因素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总体干预值与干预率而言,收入因素的干预值与干预率最大.该文根据数据分析进行相关讨论,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提高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量应当从推动农村居民的消费率与消费结构转变人手,最终实现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类型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  相似文献   

16.
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意识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各种农用药剂的超标、违规使用,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源。本文基于对海南省649户冬季瓜菜种植农户的一手调研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农户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及其若干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禀赋和政府服务与规制是影响衣户安全农产品生产意识的主要原因,两者不仅直接影响衣户的安全衣产品生产意识,更可以通过间接影响农户已有的用药习惯和农户认知产生进一步的作用。同时,农户认知和衣户已有的用药习惯作为影响农户安全生产意识的第三和第四大因素,不仅不仅受到农户禀赋的影响,也受到政府服务与规制的制约。进一步完善政府的服务与规制是提高农户安全生产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揭示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因素及其规律,为制定促进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从“个人力、地域力、文化力”三个层次构建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决策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辽宁省典型地区农户调查数据构建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定量分析各因素在农户是否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和采纳程度两个阶段中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1)较多农户已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但在采纳程度上差异明显;(2)农户的家庭资源禀赋条件即务农人数、耕地资源、收入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而农户的从众心理、信息获取渠道、政策满意度能够在物质与精神“双重”补偿,使其获得“安全感”,克服风险规避心理,从而促使技术采纳行为;(3)与第一阶段不同,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程度受“个人力”影响效应减弱,而受到“地域力”和“文化力”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论:政府应从制定最优技术组合、加快推进农村教育、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完善政策扶持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和推广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新乐市农民在宅基地权力认知及影响因素方面的分析,探究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文章受制度功能可信度理论启发,以河北省新乐市14个行政村为调研对象,探究农民对宅基地相关权利认知情况,同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影响农民宅基地认知的因素。[结果]调研地自发宅基地流转市场已形成,宅基地制度功能处于社会保障功能向财产功能转变的过渡阶段; 农民对宅基地所有权认知不明晰,但并不影响宅基地市场建立; 在宅基地流转中,农民更关注相互之间信任、村委会保留的记录、流转中形成的“事实产权”; 农民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和家庭人口数是影响权利认知的主要因素。[结论]依据制度功能可信度理论充分考虑宅基地制度在现阶段的功能变化,因地制宜; 政府应关注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农民的财产; 应对农村宅基地流转中形成的事实产权逐渐正式化; 应制定年轻人就业帮扶和年长者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避免宅基地流转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了蜂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供给动因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尽管部分企业对蜂产品的市场监管、标准体系缺乏信心,但大部分企业具有蜂产品质量安全的供给意愿,供给动因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企业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净利润总额、企业与供应商签订了固定的购销合同、对原料具有追溯力以及获得政府补贴和政策支持的影响较大。应加大蜂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出台蜂产品法规,理顺蜂产品标准体系,加大市场监管,确保蜂产品的消费安全。  相似文献   

20.
消费者对茶油价值认知不足产生的信息不对称使得茶油市场失灵,潜在的市场需求无法转变为实际的市场需求。调查统计表明,消费者对茶油具有较好的知名度,但却只有较低的价值认知度。影响消费者对茶油价值认知的主要因素包括消费者的性别、学历、收入水平和对健康的关注程度。对茶油价值的认知不再依赖于通过直接的生产地接触获取,也不依赖于经常购买日常食品。根据实证分析可以预测,对茶油价值认知度高的消费者将越来越多,需要通过不断消除居民的性别偏好意识、促进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降低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促进收入合理分配和不断提高居民对健康的关注水平来促进消费者对茶油价值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