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自去年九月成立以来,截止12月底寿险业务已突破11亿元.在本市寿险市场雄居榜首.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改制分设的中保人寿保险上海市分公司高高举起振兴民族寿险业的大旗,奋发图强,寿险业务得到了飞速发展,比去年同期增长37%,寿险直销业务增长8.8%,营销业务实现了翻两番.在激烈的寿险市场竞争中,依然保持着国有企业应有的主导地位.过去的1996年对中保人寿上海市分公司来说是不平凡的.为适应市场竞争,公司刚刚完成了分业经营的机构体制改革,又进行了机构精减的内部改革。  相似文献   

2.
在刚刚过去的1996迁,我省中保财产保险系统全体员工,在省委、省政府和中保集团、中保财险公司的正确领导,以及人民银行省分行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遵循“以人为本、效益为先、笃守信誉、稳健经营”的立业之本,坚决按照上级有关机构体制改革的部署与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按照《保险法》的要求,规范经营,圆满完成了产、寿险公司的机构分设工作,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全省中保财产保险系统(不含厦门)实收保费11.9亿元,比增9.35%。支付赔…  相似文献   

3.
张景琦 《上海保险》1997,(12):34-35
发展是硬道理 中保人寿保险上海市青浦支公司的前身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青浦县支公司(简称人保青浦县公司)的人身险部,有职工15名,1996年依据《保险法》关于产、寿险公司分设,分业经营的要求,由人保青浦县公司分设后新组建的县级国有专业化人寿保险公司。 1982年,每份1元保险费的简易人身保险问世,使人寿保险登上了青浦县的历史舞台。砻糠搓绳开头难。在艰苦创业阶段,人保青浦县公司的寿险职工冒严寒顶酷暑,进工厂下农村,广泛宣传动员,由于当时群众的经济收人有限,保险意识滞后,保险宣传只落得“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青浦县的人寿保险只能象蜗牛爬行,有风度,没速度。  相似文献   

4.
1996年是中保集团实行机构改革产寿险分业经营的一年,也是中保人寿保险公司承前启后第二次创业的头一年。我司在省委、省政府、中保集团和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领导下,各项工作顺利进展,取得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1996年全省人身险保费收入达7.8亿元,完成了全年任务的108.27%,比上年同期增长23%,在中保人寿保险系统中我省保费总量名列全国第10位。1997年将是我司寿险业大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中保集团实行机构体制改革后,进入机制转换、管理创新和业务发展实现大步跨越的一年,合理安排和积极做好我省今年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寿险业务处理软件开发方法初探中保人寿保险公司河南省洛阳市分公司谢振龙李硕刚中保集团实行分业经营以来,寿险业务发展很快,新险种不断推出,业务量迅速增加。保险业务的快速增长,对寿险公司内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快寿险公司电子化建设步伐,开发寿...  相似文献   

6.
蔡林泉 《上海保险》1997,(11):11-13
去年,人保公司圆满完成了产寿险机构分设,改制为中保集团公司,并明确了集团化、商业化、股份制发展方向,迈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改革步伐,为加速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实现中保财产险公司整体经营机制的根本转换,决不是一蹴而就的易事,它需要全系统所有干部和职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笔者根据自己在基层工作的实践,试图提个思路或构想,以期得到业内同仁的商榷。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保公司“三项制度”改革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丘广铭财寿险分业经营后,中保集团公司又紧锣密鼓地推出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迈出了改革的第二步。面对新的机制和新的改革形势,职工思想上所出现的种种波动必然会对“三项制度”改革带来一定的影响。因而,...  相似文献   

8.
产寿险分业后如何实现两个转变的几点思考□游源芬分业后的中保集团公司已初步建立起具有经营活力的经营机制,这是中保集团公司走向市场经济的强大动力,也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所在。一、牢牢树立“经济工作效益为先”的经营思想(一)回顾“以业务发展为中心”所带...  相似文献   

9.
加快发展农村寿险市场,是服务"三农",促进保险业稳步发展的重大问题.其发展对策是:充分利用中央的一系列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宣传工作;开发符合农村寿险市场需求的险种;适当改变保费缴纳方式,增加保险在农村的易接纳性;先试点再逐步推进;各寿险公司之间要加强合作;加强与银行和邮政部门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搞好分业经营促进寿险发展陈明敏随着《保险法》的颁布和人保机构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终于诞生了。保险分业经营的意义可以说出很多,但最大益处当属有利促进寿险业务的发展。在混业经营的状态下,寿险业始终处于不利的地位。一、基层公司普通重产险...  相似文献   

11.
我国拥有12亿人口,人身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尤其是近9亿人口的农村寿险市场,亟待大力开发、拓展。中保人寿保险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保持其主导地位,繁荣民族保险,必须扬长避短,大力开拓农村寿险业务。一、中保人寿在农村寿险市场的优势1、网点众多,代理员遍布农村各个角落。中保人寿现有县级支公司达1200个,营业所811个,区、镇的保险办事处不计其数。仅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56万的同安县,中保人寿就有11个镇级保险代办所,三个兼职代办网点。数目众多,星罗棋布的营业网点,一方面方便农民就近交费,另一方面,便于寿险公司…  相似文献   

12.
<正> 中保集团分业经营两年以来,中保人寿营销业务发展迅速,成为寿险业务发展新的增长点,而中保财险营销尚处在起步阶段。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大对财险营销业务的研究和探讨力度,找出财险营销业务存在的难点并采取相应对策,中保财险营销业务是大有可为的。 一、发展财险营销业务的难点 (一)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存在模糊认识和畏难情绪。有的认为营销只适用于寿险业务,财险不适合搞营销;有的认为财险搞营销潜力不大;有的认为财险适合搞营销的保险标的(对象)少、险种少,担心产生道德风险,影响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13.
《上海保险》1997,(3):10-11
去年,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经体制改革之后,分设为中保财产保险和中保人寿保险两家公司,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中保财产保险上海市浦东分公司成立之后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4.
窦元 《中国保险》2010,(6):60-61
在遭受金融危机后,日本各寿险公司对风险管理的意识逐渐成熟。面对饱和的国内市场,日本寿险公司加快营销渠道的改革和创新,同时加大了对海外市场开拓的力度,以分享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降低对国内市场的依赖。  相似文献   

15.
张海贤 《福建金融》2009,(11):43-44
本文分析了基层寿险公司拓展县域保险业务的现状及难点,对进一步发展县域保险,服务民生,做大做强做优县域保险进行探索,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服务承诺,拓宽服务领域,稳定销售队伍,推进文化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98年5月1日,中保寿险江阴市支公司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总经理俞洪福同志作为公司代表,赴京参加了隆重的授奖仪式,并受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获此殊荣,在全国寿险系统仅有两家。在我市金融系统尚属首例,成为我市金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恢复保险业务以来,保险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中保集团分业经营以后,寿险业务发展尤其迅猛。对于寿险公司来说,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有高质量的业务管理体系。鉴于国外寿险公司管理及发展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当前我国寿险发展的实际情况,搞好电子化建设成为...  相似文献   

18.
外资寿险公司的迅速发展给我国保险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外资寿险公司不仅打破了我国寿险市场原有竞争格局、造成中资寿险公司人才流失,还使得监管主体对保险资金监管难度加大.据此,本文提出监管主体应从调整外资寿险公司市场准人政策、推进国内寿险机构改革等方面人手,营造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中资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健全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力保障,贯穿于寿险业务的全过程。虽然各寿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了控制责任,在促进业务发展、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与寿险业实现专业、审慎经营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寿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管理漏洞较多.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对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监督、管理制度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寿险业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监管部门和公司必须通过增强内控意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实施内控评价推动寿险公司强化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20.
池斌 《福建金融》2005,(9):40-42
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县域寿险市场开发提供了物质和观念基础,做大做强寿险行业的理念为县域寿险市场提供了内在动力。本文提出了加快发展县域寿险的主要对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高县域寿险开拓重要性认识;加大宣传服务力度,注重保险意识的培育;系统分析目标市场,把握居民需求脉搏;创新寿险产品,满足县域居民的需求;探索县域寿险营销模式,打造本土化服务队伍;争取政策支持,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