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东北地区,中部六省部分地区实施的扩大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的改革,既是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的重大举措,也是以后在全国铺开的增值税转型改革的试点。本文研究探讨了试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朱丹 《特区经济》2005,(7):159-160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4年9月14日联合下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从而正式拉开了讨论已久增值税转型改革序幕。虽然此次增值税转型改革是以在东北地区的试点为开始,但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也是可以预期的。本文以增值税  相似文献   

3.
《北方经济》2012,(11):12-15
正2011年11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及上海试点相关政策规定,明确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并且根据上海市试点运行情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改革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这次改革是继2009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之后,我国货物劳务税收制度的又一次重大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了增值税的抵扣范围,这对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但对财政收入则是直接减少税收。本文主要从企业、财政收入和就业三个角度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珠三角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未来增值税改革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7,(12):43-43
中部六省26个老工业城市将于今年7月1日起,在8个行业中进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试点。这26个老工业城市中符合规定的企业,将实行与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类似的增值税“增量抵扣”政策。  相似文献   

6.
增值税转型后会计处理不当引起的税务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9年1越1日开始,以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为前提,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身背所含的进行税额,未抵扣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范围为全国内的各个地区和行业,这是增值税转型改革方面的主要内容。转型后的增值税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和器具,例如机器、机械、运输工具等,然而增值税抵扣范围没有将不动产,例如房屋、建筑物等纳入其中。因而,如果会计处理不当便会导致企业面临税务风险。在本文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了自查,防范增值税转型后由于会计处理不当给企业带来的税收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出台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分析其试点运行,从受益企业的效果中体现了税收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从投资变化的态势中验证了增值税的“中性”特征,从操作层面反映出税制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在这一改革推广前,要进一步完善、升级综合征管软件并做好基础数据积累和业务准备工作;要规范试点行业标准并适当扩大试点企业范围;适时实行由增量抵扣向全额抵扣过渡,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核心是在计算应缴增值税时,允许扣除购入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即“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转型后增值税征税范围中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准予抵扣的固定资产使用期限须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房屋、建筑物以及用于不动产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相似文献   

9.
政策     
国务院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会议决定: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和厦门、深圳10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明年继续扩大试点地区,并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试点。  相似文献   

10.
面对凶猛如野兽般的全球性金融恐慌,中央迅速打出了“扩大内需”的一剂强心针,而酝酿已久、尚欠东风的增值税转型也在此时得到了兑现。日前,国务院正式宣布,从明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三全”为主要内容的增值税全面转型,即全国范围、增值税覆盖的全行业和全额抵扣。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1994年税制改革,确立了生产型增值税制度。如今,我国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已经暴露出神种弊端。国家也已经制定了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分步实施、逐步扩大征税范围的策略。由于增值税在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不仅提高了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能力,而且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久的发展.所以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是我国增值税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付广军 《山东经济》2011,27(1):87-93
本文研究了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对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经济、社会和收入效应进行理论分析;根据中国的经济结构等具体情况,研究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效应,并应用统计数据,综合考虑国际经济形势、国内多种政策调整,研究增值税转型实施的实际效应;最后,根据上述研究,提出规范增值税税制、减少增值税税收优惠范围,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扩大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范围,科学、合理设置增值税税率等相应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青  杨宁 《中国经贸》2012,(20):262-263
摘要:20I1年财政部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将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为加快实现经济战略打下基础。这是继增值税转型改革之后中国增值税改革的新方向。将营业税纳入增值税,进一步完善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同时降低这些行业的税负水平。本文针对增值税“扩围”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潘志鹏 《港口经济》2012,(12):48-50
2011年11月1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发布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提出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2012年7月25日国务院又决定将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含宁波市)、福建省(含暖门市)、湖北省、广东省(含深圳市)8个省市。港口行业作为交通运输业的典型代表,此次增值税扩围改革势必会对我国港口业造成重大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增值税扩围改革对港口行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把增值税转型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财税改革的重要内容,即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据了解,目前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正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增值税如何转型以及增值税转型将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都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6.
芦运莉 《北方经济》2012,(20):93-94
2012年1月1日开始率先在上海实行而后将在全国推行的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是继2004年在东北地区而后扩大到全国的增值税转型之后的一次税制的重大改革。本文将对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必要性,以及在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及影响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2006年到2010年期间,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所谓增值税转型,就是将中国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自2004年7月1日起,先后在东北、中部等部分地区实行了四批改革试点。东北地区试点之初存在两大疑虑:一是怕对财政收入产生较人影响,导致财政“入不敷出”:二是担心加剧投资冲动,使已经过热的投资再被拉高。增值税转型改革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金融今年将纳入“营改增”
  1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通报,2015年力争将营改增范围扩大到建筑业和不动产、金融保险业、生活服务业,这些行业将增加800万户试点纳税人,户数是目前的两倍。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郭晓林介绍,2014年,国税总局先后将铁路运输、邮政和电信业相继纳入营改增试点。截至2014年底,全国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共计410万户。全年有超过95%的试点纳税人因税制转换带来税负不同程度下降,减税898亿元;原增值税纳税人因进项税额抵扣增加,减税1020亿元。合计减税1918亿元,改革效应日益显现。业内专家预计,营改增在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实施后,预计能带来数千亿元的减税规模。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实施营改增,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从目前钢铁市场反应来看,总体对‘营改增’政策反应平平。从笔者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多数钢铁及废钢行业从业人员认为其本身税票就是增值税,对其影响不大。那事实又如何呢?国内凡是涉及到加工、生产、修理修配、产销、零售、批发、销售的都要交增值税。也就是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20.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并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其中包括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