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居住和就业是构成城市空间的两大基础功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职住空间的发展经历了由计划经济时期"职住混合型"的"大院制"向市场经济时期"职住分离型"发展阶段的转变。伴随城市空间和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中心"退二进三"和旧城更新等用地调整政策加剧了职住空间的分离状态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失衡。在高速增长的交通需求未能得到有效引导的前提下,引发了目前在全国城市带有普遍性的交通拥堵、出行时耗变长等诸多"城市病",降低了城市空间的运行效率。研究试图通过重新审视职住平衡的概念、内涵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其理念关注的重点,结合当前实践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难点,探究存量背景下实现职住相对平衡的优化策略,以达到缩短出行时耗、优化出行结构、重构城市空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数据,从行政区、家庭、职业三个层面,利用核密度估计法、职住平衡指数、空间错位指数等方法刻画天津市中心城区居民职住空间匹配特征,并以居民家庭属性、经济特征、社会制度为切入点分析职住空间匹配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心城区职住空间匹配程度呈现"区内差异较大,区间差异较小"的特点;其中是否有子女接送、通勤成本以及户籍制度等因素对职住失衡程度影响显著,并且不同家庭与职业类型的职住空间匹配特征呈现较强差异。在此基础上,从公共服务、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职住平衡"是一个日渐受到关注的话题,其相关研究内容在美国大都市区的规划中时常会被看到,但在中国的城市规划编制中却容易遭到忽视。针对这一问题,研究首先选择一个较为成熟的案例——《奔向2040:芝加哥总体区域规划》职住平衡专题进行解读,在掌握该专题研究思路和芝加哥大都市区职住平衡特征的基础上,再从发展阶段性和现行规划涵盖性两个方面对"职住平衡"在中、美规划中呈现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树立"职住平衡"的规划观、市场和计划双重协同和多维数据支撑的动态检测等相关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采用加权标准差椭圆方法,研究了2004—2013年北京市15—60岁居住人口的职住空间格局、动态演化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北京市15—60岁居住人口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有所加强,就业人口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则不断减弱,北京市职住空间分布格局差异程度在明显降低。分区域看,2004—2013年城市非核心区职住空间分离情况明显得到改善,并带动总体职住空间关系趋于平衡;从行业看,与居住人口空间格局变动呈相反方向,北京市绝大部分行业空间聚集度在逐渐降低,由城市核心向边缘区域扩散,促进职住空间关系逐渐趋向平衡。未来北京市需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功能发展定位,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多中心的居住格局,通过多措并举优化城市的职住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城市增长和空间重构的过程中,"居住-就业"空间关系逐渐由"职住合一"向"职住分离"演变.基于城市空间结构及区住选择的经典理论和最近的理论创新,结合中国城市的制度环境特点,建立了对通勤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并利用北京市的两套就业者微观样本实证研究了各种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分为就业机会、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机会三大类)对通勤时间和通勤流量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相关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北京市的"居住-就业"空间关系.工作机会、住房机会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是影响"居住-就业"空间关系和通勤时间的三个重要因素.同时中国城市中特有的历史路径依赖性和制度转型特点.增加了"居住一就业"空闻关系的复杂性.论文认为,应致力于减少对劳动力自由选址的制度性约束,在促进产业用地充分集聚的同时,调整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改变其过度集中于城市中心的现状,同时在交通便捷的区位提供符合当地劳动力住房需求的住房供给.  相似文献   

6.
"职住分离"是城市就业—居住空间关系的一种不良表现形式。目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城市职住分离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分析我国城市职住分离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优化建议,对引导城市开发,明确城市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流动性研究范式下,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对要素流动的关注得到加强.人流网络是表征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指标,但现有相关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且缺少不同类型人群流动特征差异的横向对比,难以支撑精细化的城乡规划与治理需求.利用南京市手机信令数据,建立不同年龄人群的复杂流动网络,通过中心性分析、优势流分析和社团分析方法刻画点、线、面三个空间维度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南京市在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城乡融合战略实施和拥江发展战略实施三个方面的空间及政策建议.研究从空间关系和社会分异维度扩展了人流视角下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视角,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8.
作为“大城市病”中的一项顽疾,城市交通拥堵已困扰社会各界多年。近年,相应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并没有从根本上治理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从城市空间结构的角度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并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文章基于“多中心”城市不同职住空间关系和不同交通模式,对多种情景组合进行模拟分析,探寻城市“空间结构—交通模式”的耦合关系,更好的解释了“多中心”城市“空间绩效”的作用机理。进一步以北京市为具体案例,构建交通模型,进行多情景模拟研究和分析,解释北京市“空间结构—交通模式”的动态关联和城市“空间绩效”的形成。模拟结果表明,高职住平衡度(65%以上)—低小汽车出行(20%)模式是最理想的城市空间规划模式。本研究有助于提升追求“多中心”、“空间绩效”的大城市交通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城乡联系及统筹城乡的战略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关于城乡联系的传统经济理论大致可归纳为城市为主导、乡村为主导、城乡一体和城乡互动三方面,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城市化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则为城乡联系理论增加了新的内涵.以城乡联系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对建国以来城乡关系及城市化进程的历史考察,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应重点关注主现愿望与客观规律的矛盾、政府的角色和职责定位、城市化的地位及其道路选择等重要战略性问题并分析给出了方向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职住分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开展的家庭居民交通行为调查(2013年),并结合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讨论了家庭收入、房屋类型、通勤方式等6个变量的职住分离特征及其差异,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各变量同通勤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随着收入的增加,通勤时间和距离呈上升趋势;家庭收入在居住区位选择、房屋类型、通勤方式以及通勤距离和时间等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2)租住房屋、单位房、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的通勤时间和距离依次呈上升趋势,住房制度的历史路径依赖仍然存在,用地市场化驱动的城市空间结构趋向分散,职住空间重构具有一定的一致性。(3)通勤时间基本呈现公司员工商业服务业事业单位自由职业的格局。(4)通勤时间和距离与职住比、通勤方式、性别、职业类型、房屋类型、年家庭收入等变量线性关系显著,同年龄、就业密度线性关系不显著。(5)随着职住比的增加,通勤时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结构。  相似文献   

11.
Australia's largest cities are more mono-centric than most US cities and may be over-centralising, 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office employment. Government worker relocation programs are being employed with policy debate over what should be an ideal urban structure including in terms of travel behaviour. The paper explores research approaches to explore transport impacts of employment decentralization. A review shows the results of: surveys of workers moved to suburban locations; longitudinal analyses of transport and land use changes in city-regions using cross-sectional census or HTS dat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urban structure variables across cities using similar datasets; combinations of longitudinal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scenario-based modelling approaches. A modelling framework is then developed to appraise the possible transport impacts of decentralization in Brisbane. To test the possibilities further, two decentralization scenarios modelled and compared. Decentralization mostly to middle-suburban locations better addresses jobs-housing balance and maximises proposed new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producing good transport outcomes. However, decentralization to outer-suburban locations in Brisbane exacerbates the propensity for decentralization to increase travel distances, especially by car.  相似文献   

12.
武军 《价值工程》2007,26(3):25-28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样存在着治理结构问题,治理结构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从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背景出发,通过分析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完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郭睿 《价值工程》2014,(23):162-164
本文从宏观因素上和结构因素上分别对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减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在宏观方面运用逐步回归,得出1985-200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利用外资两个因素的变动。在结构方面运用动态分析,得出了影响外贸进出口总额最重要的因素是机械和运输设备的进出口额。  相似文献   

14.
温晓  韩志成 《价值工程》2013,32(1):113-116
本文创新性地从竞争战略的视角来研究中小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建立了中小企业多元化经营回归模型,设置了多元化变量、财务杠杆变量、国家补贴变量和收益性变量,并根据深圳证券交易创业板所提供的实际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与资产负债率指标之间并不显著相关;财务杠杆系数对企业资产负债率呈显著正相关;国家财政补贴扶持对中小企业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曲茜茜 《价值工程》2012,31(4):46-47
本文从电源结构和火电行业发展两方面研究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下的电力工业发展路径。结果表明:①电源结构优化效果明显,可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有效保障;②火电主导地位牢不可破,考虑资源效率和环境影响是电力工业评价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联邦德国区域规划的协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远 《城市问题》2008,(3):92-96
区域规划与管理是区域联合及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关键.为了借鉴他国的经验,详尽地阐述了德国区域规划的概念,并重点从规划程序的法制化、专业部门和地方的规划关系、区域规划的组织结构等角度对区域规划的协调机制进行了讨论,总结了区域规划组织的实体化、通过法律协调各类规划、注重规划过程的协调性、规划的一致性和延续性等方面的可借鉴之处.为了说明德国区域规划的实施效果,最后介绍了德国斯图加特都市区通过区域规划协调解决城镇发展无序和土地利用不经济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革后,产权结构将会由原来的国有独资形式转变为多元化投资形式,董事会将由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表组成,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职代会则是“内部人”民主管理的主要渠道。在产权多元化的公司组织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不太可能再维持原有的工作机构和专职政工人员编制。在这种变化下,如何继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确保其企业生命线的作用,是企业管理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高校治理结构现状,指出高校治理结构转变的重要性,进而论述了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特点和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及特征,随后通过简单分析展现了网络舆情影响下的实际高校治理和网络监督的作用。最后,依据国家教改试点方案的高校改革要求,探讨了面向网络舆情的高校治理结构转变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刘珊 《价值工程》2005,24(4):126-128
管理层收购(MBO)在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产权结构缺陷,促进公司的完善治理及建立有关的激励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它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中国管理层收购的利弊分析,认为在对它实行规范和监管的同时,应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并结合西方管理层收购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以规范和促进中国管理层收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代理成本和控制权收益角度分析了股权结构对融资偏好的影响,以2006年年底之前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102家公司2007至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股权结构对公司融资偏好的影响有着很大差异。法人股比例与股权融资率显著正相关,限售自然人持股比例和股权融资率呈负相关关系,国有股、高管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则对股权融资率影响不显著。中小板上市公司并未表现出主板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特征,但高管持股比例过低、一股独大是中小板与主板上市公司的共性。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高管持股比例需要提高,股权激励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应适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