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市民社会"是早期马克思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解决现实的"物质利益"问题的切入点,是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的关键。但长期以来,这一概念被有意无意忽视,或者直接被"资本主义"取代。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望月清司以文本为原点,通过对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的分析,得出"市民社会"概念是串起马克思关于"共同体"—"市民社会"—"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认识,是理解和预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一未来历史过程的"应有之物"。了解望月清司"市民社会论"的分析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阅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还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受到某些质疑时更好地对这些质疑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2.
国内有的学者认为,20世纪20—30年代俄国走向社会主义和50年代中国走向社会主义不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证实。事实上马恩这—设想的主体不仅是俄国公社,而且包括俄国社会形态以及东方其他落后国家的社会形态;跨越的起点不仅是前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包括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的国家;跨越的核心思想在于肯定东方国家可以通过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3.
本文表达了如下思想: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既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石,由此才有效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分配过程,又是现实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依据;②生产费用价值论或者均衡价格论颠倒了价值决定的因果关系,由此所引申出来的三位一体的分配论或要素分配论,完全站在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的立场;③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并没有建立一种以价值为基础的分配理论,而是一种直接以劳动为计算单位的按劳分配(实物分配)的理论;④现实社会主义还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因而要建立一种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分配理论,即以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价值量和实现的价值量作为分配的尺度,而不是套用被马克思批判过了的三位一体分配论作为社会主义的分配理论。因此,建立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按照劳动量决定并实现的价值进行分配,这就是马克思价值论和分配论的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诞生于19世纪中叶,它反映了18世纪、19世纪资本主义大工业阶段的现实.但是,有学者把马克思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所作的一些分析和结论,直接照搬或运用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就未必正确了.现实和马克思所处的那个社会阶段完全不同,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才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今天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何炼成教授引证马克思的有关论述,用以说明劳动不能作为商品的观点,但是何炼成教授完全误解了马克思。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现实出发得出劳动不是商品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把他的结论绝对化并运用到社会主义社会就是不正确的了。马克思分析问题是从资本主义社会这个具体条件出发的,但是他关于劳动性质问题的思想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应当完整准确地理解他的有关论述,这对于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的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在曲折和坎坷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开创了人类社会最深刻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在曲折和坎坷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开创了人类社会最深刻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晚年提出了著名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构想。这一构想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道路中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辨证关系,把对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应该成为我们思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根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规律,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作为“一个自然史过程”的演变,具有非常明确的世界史的意义。但它并不排斥具体的民族、国家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情况、俄国、中国等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进入社会主义并不意味着超越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规律,因为它们毕竟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始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趋势下发生的。他们跨越的仅仅是象征着资本主义制度种种罪恶的“卡夫丁峡谷”,但同时它们确实又不能超越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阶段,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
深刻反思近一个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实践的新阶段,可以得到社会主义的新结论社会主义既非资本主义、又非共产主义的独立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这一独立阶段的初级阶段.当代的现实社会主义,既摆脱物的奴役,在本质上不同于资本主义;又未摆脱对物的依赖,在本质上又不同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在立足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理论和苏俄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列宁提出了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目标。列宁社会主义新人学说包括社会主义新人主体的广泛性、培育社会主义新人载体的多样性和社会主义新人素质的全面性等内容。列宁社会主义新人学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不仅为社会主义的坚持、巩固和发展以及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提供了重要的途径,而且为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入手,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来源、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实践轨迹。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代工人阶级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新变化,这些新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思想困惑,使马克思工人阶级先进性理论面临严峻挑战,实践中引起了人们对工人阶级及共产党组织能否担负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任务的怀疑。解决思想困惑,客观正视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关系到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事业的健康发展,更会对现实的中国社会主义怎样应对新变化产生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邓小平理论进一步阐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三个代表"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各项工作努力做到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以理论创新的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对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进行了科学的理论诠释和实践诠释,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间阶级理论,对中国当前的小康社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机遇思想广泛见诸于毛泽东的革命和建设理论之中,其不仅和马克思的机遇观念有着逻辑上的一致性与内容上的连贯性,同时也是在中国语境中对于矛盾特殊性的考察与实践范式。认真研究和科学把握毛泽东机遇思想的中国话语,不仅有助于对马克思主义机遇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由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极为不同,导致了中国在很长时期内基于这两种视域对资本问题研究的巨大反差。基于两种视域对资本问题的融通性研究,目的不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化",也不在于将现代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化",而在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资本问题的实践出发,如何运用现有理论更好地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殊背景下资本问题的规律性及发展趋势。当今中国,如果学术界将两种视域下对资本问题的研究完全隔裂,是不能反映中国资本实践问题的真实情况。在两种研究范式不发生质的变革的情形下,对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思路进行创新融通,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启动农村改革注入发展活力的城乡互动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快速发展的城乡协调阶段、形成战略思想不断缩小差距的城乡统筹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发展一体化的城乡融合阶段。通过对四个阶段历史进程的梳理,将党领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逻辑主线归纳为对城乡发展认识和实践的不断深化,可以概括为递进的三个层次: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理论的坚持,满足城乡融合的基本前提;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理论与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相结合,寻求工农城乡关系变迁的总体路线;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实践教学是该课程体现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认为要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对实践教学进行多方面实践与探索,并提出实践教学中应该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尺度。邓小平同志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历史融合,使社会主义获得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