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欣 《武汉金融》2012,(6):14-17
金融业务的创新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导致了金融危机救助方式发生重要的转变。传统的救助四原则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已经不再完全适用。而在2007-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美联储所实施的救助较好地充当了最后贷款人的职能,但在工具和方法上有所创新,是对古典四原则现实约束的突破和改进。这些对中国的危机救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球金融体系变化的突出特征是金融体系正在由银行主导转向市场主导。这种金融结构的演进导致了金融危机的性质和区域都发生了变化。面对这种变化,关联储在次贷危机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及时识别系统中的风险,未能阻止危机的爆发。不过在危机爆发后,关联储在传统救助政策的基础上发展了新的政策手段,缓解了金融市场压力。本文通过对关联储救助过程的解读,全面分析其危机管理政策,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美国金融危机的救助措施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性、效率性、适应性是考量一国金融体系发达与否的三要素,而危机管理和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是一国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安全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轮金融危机中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是美国应对危机的能力,目的之一在于为中国金融业的稳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石莉 《云南金融》2011,(7X):111-112
最后贷款人理论产生于19世纪到20世纪初,由于当时各国金融危机频发,Baring爵士提出应该由英格兰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向危机中陷入流动性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援助。布雷顿森林体系早期,世界金融局势比较稳定,最后贷款人理论没有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后期以及该体系瓦解之后,世界范围内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该理论再次被重视。相对于存款保险体系的微观保护作用而言,最后贷款人对市场起到的是宏观保护的作用,因此,在建立我国存款保险体系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应该逐步完成向最后贷款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中的最后贷款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后贷款人理论产生于19世纪到20世纪初,由于当时各国金融危机频发,Baring爵士提出应该由英格兰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向危机中陷入流动性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紧急援助。布雷顿森林体系早期,世界金融局势比较稳定,最后贷款人理论没有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后期以及该体系瓦解之后,世界范围内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该理论再次被重视。相对于存款保险体系的微观保护作用而言,最后贷款人对市场起到的是宏观保护的作用,因此,在建立我国存款保险体系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应该逐步完成向最后贷款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稳定性、效率性、适应性是考量一国金融体系发达与否的三要素,而危机管理和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是一国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安全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梳理和研究借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的救市机制有助于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危机应对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分健性.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逐步发展至全球性金融动荡后,美联储和世界各国央行根据不同的理念和情况实施了有所不同的货币政策。美联储主要采取降低利率、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以行政手段干预市场、间接或直接介入濒临危机的金融机构救援、将金融监管纳入货币政策框架等措施;欧洲中央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强调出台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实行无限额注资计划、央行出面实施商业银行的国有化;日本及其他亚洲央行的措施则集中于降息、注资和救助企业与金融机构。经过比较分析发现,目前各国央行采取的各项措施还仅仅停留在救助层面上,缺乏系统的救治政策的出台,其长期效果尚需与其他政策相配合来发挥。  相似文献   

8.
《新疆金融》2013,(1):106-128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主要经济体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救助。但财政部门支付的巨额危机救助支出及由金融危机导致的财政收入锐减,也加剧了这些经济体的财政赤字甚至引发债务危机。显然,以一场危机取代另一场危机有悖于金融危机救助的初衷。同时,在美国金融危机救助过程中,流动性陷阱现象使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几乎难以发挥作用;而美联储所采取的创新性非常规货币政策不但为市场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还使美联储的职能由银行体系扩展到证券市场和工商业领域。在巨额预算赤字和流动性陷阱双重约束下,有必要基于财政部门和央行的优势,探讨中央银行实施股权救助、财政部门实施债权救助的新的职责分工,以优化财政部门和央行的金融危机救助行为。央行通过采取对问题金融机构直接实施股权投资的救助方式,能发挥其拥有的无限流动性创造能力优势,并能避规流动性陷阱约束,使救助资金直接作用于被救助对象,从而使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更顺畅、目标更具体、作用更集中、过程更直接、救助效率也更高。财政部门实施债权救助能发挥其在剥离和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并能减少金融危机救助支出。在新分工模式下,财政部门和央行又需紧密合作。央行可通过购买国债为财政部门提供资金支持,通过降息减少财政融资成本。财政部门则可通过经济结构调整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通过信用建设、法律约束等制度改进降低央行的出资风险。此外,央行还应注意实施股权救助的方式和救助边界。  相似文献   

9.
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作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国和重灾区--美国,一改过去强硬的外交政策,放低姿态积极呼吁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的大力救助,希冀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潭.本文全面分析了世界各国在此次金融危机"大救赎"中,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及其应该起到的作用,为各国救助活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王辉 《中国外资》2009,(8):71-71,74
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作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国和重灾区——美国,一改过去强硬的外交政策,放低姿态积极呼吁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的大力救助,希冀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潭。本文全面分析了世界各国在此次金融危机“大救赎”中,到底扮演怎样的角色及其应该起到的作用,为各国救助活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救助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后贷款人救助机制是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础机制。在我国央行监管职能分离、金融监管共享机制尚未健全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发挥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救助机制的作用并完善此机制,对我国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研究了最后贷款人救助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转轨时期央行实施金融救助的措施和成效,讨论了制约我国央行最后贷款人救助机制作用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央行最后贷款人救助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浩 《金融纵横》2009,(12):18-21
次贷危机发生后,联储为应对短期资金市场中的巨大流动性压力,恢复金融机构的信贷职能,创设了名目繁多的流动性救助工具。本文对联储自2007年以来推出的各种流动性救助工具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分析了这些工具创新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有关最后贷款人职能界定、承担主体、援助对象、援助标准、资金来源、道德风险的产生及防范等方面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得出几点对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启示:(1)通过法律明确LLR的职能定位;(2)限定救助对象;(3)提高贷款利率;(4)缩短贷款期限;(5)坚持透明原则;(6)加大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14.
危勇 《南方金融》2008,(3):24-29
由于大银行倒闭的巨大破坏性,最后贷款人在救助中通常奉行"大而不倒"政策。考虑到救助成本是银行资产规模的增函数,如果救助银行是最优的,那么救助任何一个更大的银行将也是最优的,这也意味着"大而不倒"救助政策在理论上的成立。在"大而不倒"政策下,规模和风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大而不倒"救助政策影响银行的规模选择和资产风险的组合选择,导致银行追求变得更大且更具风险。  相似文献   

15.
16.
最后贷款人理论发展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有关最后贷款人职能界定、承担主体、援助对象、援助标准、资金来源、道德风险的产生及防范等方面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得出几点对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启示:(1)通过法律明确LLR的职能定位;(2)限定救助对象;(3)提高贷款利率;(4)缩短贷款期限;(5)坚持透明原则;(6)加大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17.
大部分理论研究者把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但研究发现私人部门也可以通过功能的拓展替代公共部门发挥作用.早期私人机构承担最后贷款人职责的主要形式是清算所票据、股票市场团体及银行合作.分析表明:在特殊情况下合理引导私人机构及时参与危机救援不可或缺;同样,也只有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私人机构才能通过功能的拓展部分承担最后贷款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肇始于次贷的金融危机发展成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国际金融危机,危机中全球主要经济体都不遗余力地进行了救助。处于风暴眼的美国危机救助具有代表性,本文从央行视角反思美国的危机救助,探讨中央银行金融危机救助的新发展。一、救助原因——系统性危机的爆发此次金融危机救助的原因在于其系统性危机的性质。何谓"系统性",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危机影响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功能,是威胁整个金融体系以及宏观经济而非一两个金  相似文献   

19.
流动性冲击与金融危机传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流动性的角度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把流动性划分为资金流动性、市场流动性和货币流动性,阐述流动性的扩张和收缩与金融危机的相互联系.重点分析流动性与金融危机纵向和横向传染的四条机制,包括银行同业市场中流动性危机的传染、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的相互传导、预期传染和心理恐慌以及跨国溢出与挤出.文章进一步对流动性的国内和国际监管及流动性危机的救助与防范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我国银行间市场结构特征出发,分析了近年来银行间市场利率和流动性大 幅波动的内在机理与原因。研究认为,塔形市场交易结构下,银行间市场存在流动性风险易聚 集不易分散的缺陷,且难以依靠“有形之手”得到弥补。文章结合塔形市场结构的特点建立矩 阵分析法,对40家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印证了理论分析,即塔形市场交易 结构下风险冲击影响时间更长,且央行流动性救助效果降低,但流动性救助机制能降低风险对 中小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冲击。因此,有必要建立流动性风险救助机制,弥补银行间市场客 观存在的缺陷,增强中小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抵御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风险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