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丽冰 《经济》2012,(7):36-38
他用30年的时间研究并创立了新生经济学,他想在5年内将这一学说发展为国内主流经济学理论,10年内让其风行全球,让亿万的后人能够在这个思想的平台上去思考问题、去更好地创造新世界.他是郭夏,他的《解码经济——新生经济学导论》一书问世——宇观经济论和宙变经济论让人耳目一新、全球社会主义理论更让人浮想联翩,他的"痴"不断激励他为传播新生经济学奋斗后半生.  相似文献   

2.
李利明 《经济》2004,(8):20-21
2002年3月25日,1986年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教授在莫纳什大学进行访问,他在演讲中大力赞扬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超边际经济学对经济学的积极贡献。布坎南甚至在研讨会以及副校长和校长参加的午餐会上分别说:“我认为现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研究就在贵校,就是以杨小凯为主的对分工的分析……”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已经有很多当年留学北美的华人学者在国际经济学界崭露头角,他们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这些人当中,杨小凯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并不是说他在顶尖的经济学学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最多,而是他对于经济学的贡献是具有原创性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学是王亚南在《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一文中附带提过的,他从经济学作为一般科学和指导处理现实经济问题等角度论证了中国经济学的提法是否科学。王亚南认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必要提出创建中国经济学,但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较为复杂,只有从广义政治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才能科学地指导中国经济学的建立。积极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以及坚持"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世情为鉴、国情为据,综合创新"的原则是创建中国经济学应当完成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陈颖  邢章萍 《经济》2011,(1):32-34
因为在"读书无用论"时代的无奈,他不得不将爱好从数理化转到了文学创作上;因为在高考志愿上的"被选择",他一脚迈入了经济学的大门,就这样如痴如醉地爱上了它.他对自己现在的定位很清楚,自己就是一名从事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教师,院长只是临时职务.他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人     
<正>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他所著的《国富论》,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因而被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斯密提出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学研究向何处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年以前,我曾应邀参加一个座谈会,主要讨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问题。当时,多数同志主张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有的同志提出商品经济就是商品经济,不要戴上“有计划”这个帽子,因为这两者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这是“商品万岁论”的提出者卓炯老先生的创见,他的发言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我当时认为他的观点言之成理,当场发言坚决支持,从而我们成为忘年交。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前会长,我最崇敬的老师,胡代光教授于2012年12月22日和我们永别了。大半年来,他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高大丰富的人品学识,却无时无刻不萦绕我的脑海,不胜怀念。我开始认识胡老师是在1978年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一次讨论会上。这次会议是讨论时任该所所长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词典》"外国经济思想史"部分词条的初稿。会议由张培刚教授主持。当  相似文献   

8.
2003年度美国经济学联合会约翰·贝茨·克拉克奖授予了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史蒂文·莱维特。莱维特多年来致力于犯罪、政治问题的实证研究,他擅长于发现新的数据和构造新颖的证明方法,并因为在这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而获得著名的克拉克奖。作为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的一员,莱维特深受以“经济学帝国主义”为特征的“芝加哥学派”传统的浸染,他的研究范围甚广,横跨经济、社会和法律科学领域。芝加哥大学是法经济学的发源地,莱维特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杰出贡献。本文着重介绍并简要评析为莱维特赢得荣誉的法经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亚当·斯密在200多年前所作的巨著<国富论>实际上也是一部经济史著作.从方法、内容上看,斯密从历史中抽象出一系列范畴与原理,这一方法是具有经济史学特征的,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与历史类型的分析,则是直接的经济史分析.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这本著作都为后世的经济史学及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晓曹 《经济经纬》2005,(2):18-20
中国经济学的"主旋律"与"流行曲"是什么?2004 年,容易被人们遗忘的马克思又"带着"他的"主义"和"新经济学"再次响彻中国大地。这首先是由程恩富一次有特殊意义的讲课所致。5月28日,讲台上站着的是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程恩富和中国社科院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李崇富,讲台下坐着的是来自中央政治局的全体成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国务院各部委的部长等约80位领导。由于听课对象的非同寻常,两位教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程恩富教授独特的经济学主张更引起我们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一百多年前,苏格兰人托马斯·卡拉利给经济学贴上"沉闷的科学"的标签,因为经济学看起来令人厌烦,提不起兴趣,文献中充满"一方面,另一方面"。而经济学本身就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有效率地配置于多种需求和欲望的科学"。也就是说,选择无处不在。所以,不管对"看得见的手"还是"看不见的手"来说,经济学永远都存在"一方面"和"另一方面",文章就试图从这一角度对经济学原则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2.
陈孝兵 《经济评论》2007,147(5):21-26,52
在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有一种趋势值得我们关注,这就是不断强化的数学化倾向在拓宽经济学发展边疆的同时,也引致了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之间的现实鸿沟,动摇着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数学的形式主义只是数学的"工具理性",只是经济学方法论中一个细小的"节点"。但就是这个"节点",使20世纪末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改造成为一门无视经济现实的"数学科学"。实际上,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传统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的退却与势微并不是因为它被证明比其替代方法提供较少的信息量,而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时尚性与严密性,无法跨越它自身与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等学科之间的鸿沟。在这一方法论的转换过程中,数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与影响我们不能漠视,但决不能走向极端。  相似文献   

13.
高雷  罗阳  李芬香 《生产力研究》2007,(2):21-22,36
现代经济学是从决策效用出发来理解效用的。通过效用最大化范式,经济学家反过来再推断经济主体的决策和选择。文章认为这样是错误的,因为经济主体经常为了维持其“自我价值”不选择他真正想选择的事物。当经济主体得不到某样他想得到的事物时,他经常为了要面子而说他不喜欢这事物。但是,当被强迫接受他并不喜欢的事物时,他为了保住面子而表现出对这事物的喜欢。这类“非理性”行为尽管会降低经济主体的物质效用,却能给予经济主体心理上的满足和主观上的舒适,增加他的总效用,所以其实是理性的。  相似文献   

14.
动态经济世界中的经济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学的前途不甚明朗,因为经济理论没有能够正视社会中的经济问题,无摩擦世界理论的基础是理性选择的框架,而这种框架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是不现实的。静态理论未能考虑时间在经济变革中的作用。本文描述了现代经济发展历史根源,通过对政治和经济市场的考察提出了为解决经济难题的所需的理论重构的方向,并对发展政策的一些含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将Rabin(1993)提出的同时考虑了物质效用和"动机公平"的效用函数植入现有的委托代理模型,获得一个代理人表现出"互惠性"非理性行为的新委托代理模型。由该模型给出来的最优委托代理合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给委托人带来比现有委托代理最优合约更高的利润水平。该研究改进和完善了蒲勇健(2007)的结果。与蒲勇健(2007)的研究相比,我们发现在同时考虑了物质效用和"动机公平"的情况下,非理性代理人的行为更加复杂,他会在公平与自利之间寻求平衡。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模型一般会存在解。  相似文献   

16.
焦志文 《生产力研究》2008,(6):I0001-I0007
<正>李翀教授是我国知名的中青年经济学者,国家级中青年专家。师从陶大镛教授和胡代光教授等老一辈知名经济学家,曾先后在三个经济学专业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并多次出国进修。丰富的求学经历赋予了他从事经济学研究难以比拟的优势,名师的指导培养了他严谨的学术风格。他为人、为学、为师都堪称典范。他的研究领域比较广泛,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等领域。他在经济学研究上锐意进取、孜孜以求,多年来笔耕不辍使他在多个经济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交融已经对国民福利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对已有的国民核算体系提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新挑战.因为传统的经济学无论是理论还是核算都主要关心的是确定性条件下的现货生产和交易所带来的实际财富变化,我们需要更适用的指标来度量广义虚拟经济与居民福利之间的关系.实体经济虚拟化有管理风险的价值,虚拟经济实体化具有的主...  相似文献   

18.
包国庆 《新经济》2001,(6):72-74
人类经济由人类的生存状态决定,大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随着现代买方市场的到来,传统"以物为本"的技术完善,正在转化为"以人为本"的文化交往,如人的情感向往、人的文化意蕴、人的审美旨趣、人的精神诉求等等,将都与人的生存状态联系着,并注入经济活动.这虽然是知识经济的不完整的概述,但在原则上,至少与传统经济的"人是经济机器上的齿轮"是分道扬镳的,当然也是经济学研究不可回避的.可惜,当代经济学的数学化发展趋势,却逐渐背离了人的这种生存状态.对此,本文的上中篇从"人文"的"情"讨论到"人文"的"道",本篇拟再扩大一下,从"人际"进入"天际",即让生命进入我们的视野,也许在这个感悟生命的更深层的空间里,有助于经济学和企业界更多地去思考.  相似文献   

19.
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并认为劳动是商品,他们的认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是,在"资本集中和土地私有"以后他们的认识就与现实相矛盾了,主流经济学家们因为没能解决当时提出的问题而陷入了危机.马克思证明了劳动二重性理论,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他提出了劳动力商品范畴,证明了剩余价值理论,引发了经济学的革命,从而解决了那个时代提出的问题,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主流经济学家因为无法说明劳动者的工资和利息收入问题而再次陷入了危机,这可能预示了经济学革命的再次来临.作者认为,只有通过理论革命,证明劳动本身具有价值,证明资本收入具有劳动收入的性质才能解决现实社会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凯思斯的经济学说中,一国短期的均衡就业量和收入水平,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又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消费需求是由消费倾向所决定的;投资需求是由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决定 的.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总需求和现有生产要素所决定的总供给,决定一国短期均衡的就业和收入 水平.凯恩斯是由就业不足引到有效需求不足、引到投资不足与消费不足乃至货币不足,构成了被人们称之为"萧条经济学体系".在资本主义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和严重失业时,凯恩斯主张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直接增加政府的支出和公共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因为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从增加投资需求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