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刘鹏凌  栾敬东 《乡镇经济》2005,(10):14-16,28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劳动力在从农业向非农业、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程中形成了以“民工潮”为典型特征的跨地区流动就业的现象。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基本流向是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农村流入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是已外出农村劳动力主要的就业部门,跨地区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在实现就业地域改变的同时绝大部分人也实现了工作性质的转变。经济计量分析结果显示,跨地区流入人口的数量受到各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数量和劳均耕地面积的影响十分显著。正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现实,实现管理制度创新,消除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和限制,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管理的基本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5,(2):C001-C002
以往专门对跨地区就业农村劳动力实行的流动就业证卡管理将于最近被废止,今后我国将对这一群体实行与城镇劳动力统一的就业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和体制是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政策的变迁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有着极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政策问题的研究,分析国家政策变迁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安庆市每年外出就业半年以上的农村人口均在90余万人以上。其中2000年安庆市外出半年以上农村人口为949930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18.53%,其中务工经商的为745233人,占全年外出半年以上人的78%;2001年据农村抽样调查推算全市外出就业人员为98.23万人。虽然安庆市的农村人口流动就业的半径遍及全国的30个省市,但主要集中在沿海及一些发达省市。据统计,仅在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以及广东六省市的就达60.35万人。影响劳动力流动就业的因素相当复杂,它涉及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许多早期的研…  相似文献   

6.
杨鹏程 《理论观察》2009,(4):104-105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农村劳动力过度流出带来农村劳动力弱化、农村养老困难、留守儿童教育不良等难题。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度流出问题,需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7.
<正> 一、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特点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呈现出以下特点:1.流动规模扩大。近些年特别是1991年后,农民跨区域流动迅速扩大,外出人数骤增,发展势头迅猛.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全国农村外出打工的劳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省内流动来说,跨省流动可被视为一种更持久、成本更高的人口流动。在人口的重新分配和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农村劳动力的跨省流动比省内流动作用更为明显。本文利用最近的农村流动劳动力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包括农村流动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所在地特征等在内的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的因素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9.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情况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1996年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曾达到1.36亿人,比1978年时的社队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了1亿以上.自1997年以来,由于乡镇企业所处的整体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其自身也处于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转折阶段,因此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明显下降.2000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28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7%.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最后十几年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急剧社会变迁中,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的流动算得上是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国内外历史及实践都证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合理有序流动是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实现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文章从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设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原因及其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对重庆的调研表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偏低和现行的土地营理政策等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要因素。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应采取完善农民工外出就业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土地管理政策和现行土地流转制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以及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疆城乡劳动力流转市场培育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关键是建立和优化劳动力流转的市场平台。要使劳动力与就业岗位的匹配得以比较顺利的进行,就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制定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消极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宇峰 《改革与战略》2009,25(4):101-103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但使农民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缓解,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增长以及人力资本的积蓄,也为传播先进的城市文明和先进文化提供了一个较为有效的渠道。文章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社会经济也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如:阻碍“三农”问题的解决、给城市就业带来更大压力、干扰正常生产秩序、抑制产业结构升级等。从长远来看,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些不利的影响就不能真正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更不能实现中共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陈闻君 《改革与战略》2009,25(6):100-10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就业机会带来的收入增长,但目前面临的困境制约着转移大军就业机会的获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就业机会之间的均衡应是工业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包括大力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现代化,而不是一味地向城市转移或者表面城镇化。当务之急是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提高人力资本含量,增强就业机会的主动创造能力,实现农民从贫困落后向现代生活方式与观念转变的文明转型。  相似文献   

15.
张克俊  方茜 《开发研究》2021,(1):104-113
城乡问题追根究底要回到人的问题,因此劳动力流动是关键.影响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很多,既有研究带有碎片化特征,不利于形成完整的认识.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对影响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因素进行归纳整理,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建立"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模型",对影响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各个层面的要素,以及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收入、区域经济、制度、环境和劳动权益保障是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直接要素,个人、家庭是间接要素,政府、市场和社会是干预管理要素.站在系统的角度,劳动力合理流动体现为通畅性、均衡性和适应性,可借此特性提出促进城乡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致富、提高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走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误区,形成统一的认识框架,推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并在此框架下实施财税体制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劳动社保制度改革,以及户籍等相关配套制度改革,缓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保证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李梦芬  王丽芹  Liqin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05-107,126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来源变化与构成特点分析,可以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通过非农就业所获得的收入已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体,其中通过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张鹏伟 《改革与战略》2011,27(4):91-92,100
企业作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军,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除了要通过增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社会责任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和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等措施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外,还必须妥善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