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票市场、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货币需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考察了1999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间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胀预期、股票价格波动和人民币汇率是影响长期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股票收益率和通胀预期都是衡量企业和居民持有货币的重要机会成本变量,但通胀预期占主导地位。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通过货币替代效应和国际资本流动效应增加了长期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样本期间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效应是造成中国A股市场动荡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该至少关注资产价格波动和考虑人民币汇率因素,尤其是当前应特别注重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最优权重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贸易差额的稳定作为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最优权重选择的政策目标,构建了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最优权重确定的模型,估算了人民币一篮子货币的最优权重,并将不同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幅度进行了比较,从而验证了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所参照的一篮子货币基本上是比较弱的参考。因此,我国央行应继续提高“一篮子货币”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地位,使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更能反映与一篮子货币的关系,以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韩良 《中国外汇》2006,(9):54-55
一直以来多数投资者认为,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与亚洲货币息息相关。在人民币汇改一周年后,其汇率再次创出新高,同时亚洲货币,尤其日元也出现了走强的迹象。部分人士认为人民币走势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备受投资者关注,致使人民币与这些货币的相关性逐渐增强。但是,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人民币升值与实质的外汇交易并无直接联系,那么日元在人民币汇率预期升值的情况下呈现的强势源于哪里?  相似文献   

4.
钟伟 《金融博览》2003,(12):37-38
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是所谓盯住美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82年的汇率制度三种分类,人民币汇率制度将被归入"盯住汇率";而若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8年的汇率制度八种分类,人民币汇率制度将被归入"其他传统的固定盯住制",这显示,人民币汇率安排并非浮动汇率制.那么,如果人民币不是独独青睐美元,而是改为盯住货币篮子,那么这个货币篮子将如何安排?又以何种方式放下哪些重要的国际货币呢?  相似文献   

5.
黄佳耿 《海南金融》2022,(12):21-36
自人民币纳入SDR份额以来,跨境资本、通胀风险和汇率波动的联动效应愈加明显,三者间的关系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本文通过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2005—2019年我国跨境资本流动、通胀风险与汇率波动的时变动态关系。研究发现:第一,汇率冲击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对跨境资本流入的正效应有强弱之分,而对国内通胀的冲击在不同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具有异质性。第二,通胀风险对汇率的冲击总体上呈现正效应,国内通胀上升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并无明显的负效应。第三,跨境资本流动对通胀的冲击在国内通胀上升周期存在正效应,在通胀平稳或下滑周期更多体现为负效应,而跨境资本流入对汇率的冲击整体上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迈出了历史性步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引发了很多市场人士对人民币将不断升值的预期,据此也有不少人因此看好房地产市场。那么,汇率政策调整能给房地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其对区域货币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汇率政策的选择,对于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和人民币的国际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考察近年来人民币与世界主要货币及东亚其他货币的联动关系,分阶段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东亚货币的影响,指出人民币有条件地成为本地区潜在的"锚"货币,但现阶段这一功能只能通过保持与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得以实现,人民币要想独立成为东亚区域性关键货币,取决于中国能否在某种程度上替代美国成为区域内最终产品的市场提供者。同时,现阶段东亚地区制度化的汇率合作应当缓行,但有必要进行某种程度的汇率政策协调,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选择应当考虑区域合作因素。  相似文献   

8.
浅析世界各国汇率制度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我国政府宣称要在保持汇率稳定的基础上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本文依据IMF的标准将世界各国的汇率制度安排进行分类比较,并就目前汇率政策中的热点问题加以探讨,指出人民币汇率逐步实现自由浮动是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殷明明  陈平  王伟 《金融研究》2017,450(12):33-47
现有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编制并未考虑市场竞争及投资效应,本文将第三方市场竞争、FDI与中国OFDI区域分布结构引入到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测算中,使用1999-2016年间的贸易和投资数据重新估计了货币篮子的组成;其次,本文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样本外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基于VAR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的溢出效应模型,利用1999年1月-2017年4月的日度汇率数据,对篮子货币的权重进行了实证估计;第三,运用Johansen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从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对贸易和投资方程解释能力的角度验证了其有效性。研究发现,引入第三方市场竞争与投资后的人民币货币篮子应由29种货币构成,各货币权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后有显著变化,本文所编制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对贸易和投资方程的解释力更强,因此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对于人民币现行汇率政策的质疑最初是2002年由日本财长盐川正七郎首先提出的.自此,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问题几度沉浮,各种不同意见的声音碰撞在一起.本文仅是将保持良好的对外经贸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为人民币汇率政策制定的一个社会经济层面的外部原因,同时更是将人民币汇率政策作为一项金融政策从金融的领域来进行深入探讨,主要涉及了人民币的信用风险、人民币创世界货币品牌、一围多币和货币统一三个主要的金融领域的因素,得出结论--人民币的汇率政策是一个中长期性的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的多起重大货币危机事件均与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长期钉住或窄幅波动的汇率制度及政策相联系。与货币危机发生国相比较,人民币相对不变的汇率政策在资本市场开放条件、汇率决定基础、官方外汇干预以及内外均衡政策上都有明显不同。随着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宽,人民币汇率相对不变政策对内外均衡产生的成本效应将被放大并发生改变:长期大规模外汇干预对短期内外均衡目标造成更大干扰;央行货币调控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牵制;国际收支可持续均衡将存在更大隐患。为此,应采取放宽汇率浮动与放宽资本项目管制同步战略,以保持汇率弹性政策与汇率稳定政策之间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2.
徐秀大 《中国外资》2023,(24):11-13
<正>中美利差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短周期看是资本逐利动机的影响,长周期看则有贸易市场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渐进式的作用,因此,稳定对人民币市场的预期,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建设稳健的金融体系,有助于推动人民币汇率的长期稳定。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发生巨大变化,推动全球产业链快速重构,在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世界经济发展也陷入疲软。作为世界头号经济体的美国自2022年以来,因输入性通胀以及长期以来的货币宽松政策影响,核心通胀率居高不下,CPI峰值超过9%,创多年新高。美国为应对自身高通胀问题,截至2023年11月,本轮美联储已加息11次,联邦基金利率创22年来新高,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5.25%-5.50%。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越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中越边境地区自发形成了越南盾货币兑换市场。由于官方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缺失,中越边境地区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长期受制于民间货币兑换机构——"地摊银行"。随着2014年中国(广西东兴试验区)-东盟货币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为中方银行提供越南盾买卖汇率和交易信息,东兴试验区逐步形成了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价格发现机制。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兑越南盾汇价主要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越利差、中越通胀差异的影响,其中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是主要参考因素。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价格形成机制,要继续完善汇率定价方法,引入做市商和中间价报价制度,在中间价基础上实行浮动汇率。  相似文献   

14.
朱珂 《时代金融》2014,(29):152-153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这对于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使用美元等国际货币进行计价结算来说,面临着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而人民币汇率在此次危机中一直比较稳定,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定的威望和声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就在这一时刻登上了国际舞台。本文遵循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的出台和相关规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现状——限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因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出政策建议的思路——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们通过扩展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对名义汇率升值和通胀的相互替代作用进行了理论解释,并使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研究了1983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人民币/美元汇率和中国通胀率的时间序列行为。经验研究显示,在缩小中美之间价格差距的过程中,结构性通胀与名义汇率升值有着相同的作用。人民币外在升值压力与国内通胀并存的问题,对于宏观经济平衡和货币政策制定者来说,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我们认为,通胀与名义汇率升值的合适政策搭配会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并逐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16.
2005年7月21日我国政府宣布将人民币升值2.05%,并放弃了紧盯单一美元的汇率政策,推进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人民币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结算与金融交易的重要货币。为了评估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正确认识当前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本文利用2006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的每日名义汇率数据,分析了人民币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货币的共同变动。本文研究发现,人民币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起着重要的作用,双边贸易显著增加了人民币与其他货币共同变动的可能性,而通胀差异则降低了这种可能性;根据中国的两项主要货币改革政策,本文进一步将样本划分为三个子阶段,结果与原有的主要发现一致;人民币互换和“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了人民币和更大经济规模、更发达经济体货币的共同变动。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通货膨胀动态走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动态走势是否具有驱动效应,对应着治理通货膨胀的不同政策选择。通过分析1998~2008年期间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传导机制和驱动因素,表明人民币加速升值并不是平抑这段时期国内通胀的有效策略。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暗示,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大幅波动会影响市场预期,造成国内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进一步加大。从长期看,如果人民币继续大幅快速升值,贸易萎缩和资本流出的通缩效应将占主导地位,从而会增加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在全球新型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需要在维持汇率稳定的基础上适度增加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不可预测性,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遵循内外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来调整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05年8月到2010年2月的月度数据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和人民币名义汇率波动率对货币替代的影响,从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在汇改以后汇率与货币替代率之间不仅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人民币汇率贬值会使货币替代率增加,而且在短期人民币汇率也对货币替代率产生了显著影响。最后,本文建议应该协调本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且要提高本币的收益率,健全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从而适当的弱化货币替代,减小货币替代对本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这对于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使用美元等国际货币进行计价结算来说,面临着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而人民币汇率在此次危机中一直比较稳定,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定的威望和声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就在这一时刻登上了国际舞台.本文遵循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的出台和相关规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现状——限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因素——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出政策建议的思路——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