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肖根生 《魅力中国》2013,(19):227-227
本文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际,通过采取“三阶段四步骤”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将包装专业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两者结合,探索在教学实习中融入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以教学生产实习为平台,承戢大学生社会实践,使社会实践的综合性、社会性及专业性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
实践活动是离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对培育大学生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结合经管学院社区实践活动对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其次简要概括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对于大学生党员和党组织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能够更好地体现我们将党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用科学的、先进的思想做指导才能把实践教育进行得更有声色。通过用科学发展观加强实践性教育,不断创新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大力弥补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不足和缺陷,切实落实党员实践教育的途径和措施,培养出一批真正的实践性人才。  相似文献   

4.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其次简要概括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期能给各高校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冯斐 《魅力中国》2011,(20):218-218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数以万计的大学生选择在假期去落后的地区进行“三下乡”实践活动,本文试图通过掌握到的一些实践调查依据,探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文章分析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建设性意见。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意义的指导,转变学生实践观念;加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配套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及时总结,善于反思,检验活动对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部分之间的差距,为今后的实践和规划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曹波俏 《魅力中国》2011,(11):174-174
当代大学生是现阶段推进马克恩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对象,而社会实践又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又是高校推进马克恩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所起到的作用,进而对推进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正帅 《发展》2012,(9):72-74
长期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运行机制,在高校拓展育人空间,延长培养链条,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五结合”育人功能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从新时期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的新要求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就健全与完善新时期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运行机制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生动有效的培养人才的途径,已充分显示出它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综合效应。目前最受学生欢迎的实习基地和课外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更有利于创新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汪淑娟 《理论观察》2014,(8):148-149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组织大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深入社会,参加具体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活动,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实现高等教育的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为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党的十八报告中也再次提出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如何增强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相似文献   

11.
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给了大学生一个服务社会的平台,使大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投身和谐社会的建设,关心生存环境.在社会需要与贡献自己的才能上找到了很好的结合点。大学生也在社会服务中成长,明白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对社会的关怀,提升了创造能力,促进了心灵的和谐,懂得了感恩生活。文章结合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出了思考.认为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更加务实.切合需要:应将社会实践作为一门课程记入学分;媒体关注大学生实践.更要通过大学生的实践,关注应该关心的社会问题:实践要坚持在一个地方深入下去,才能发挥持续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目前各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模式较多,但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本文系统介绍了海南医学院从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出发,结合社会特点和专业特点开展的社会实践创新活动及其模式,以期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性、主动性和可考察性;创新途径,寻求真正适合并且有重要社会意义实...  相似文献   

13.
曹洁真 《新西部(上)》2009,(12):128-128,116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社区创建过程中,大学生在社区进行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渠道实例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新时期,我国高校社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渠道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公益社团为载体的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公益性学生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其中的大学生们作奉献、受教育、长才干,公益实践活动成为“实践育人”理念的良好载体。文章基于对“实践育人”基本内涵的理解和学习,对以公益性社团为载体的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作了一些探索,以期更好地发挥公益性社团在大学生“实践育人”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正帅 《发展》2010,(5):115-115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运行机制,是指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与开展活动相关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学校和学生等有机主体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构成和影响这些有机主体活动的相关因素。良好的运行机制是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健康、稳定开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公益实践是全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公益实践的发展对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存在流于形式、缺乏创新性、专业融合度不高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的发展和提高。文章通过讨论大学生公益实践与专业特色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公益实践活动的对策,希望通过这些对策,使大学生公益实践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代对大学生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更加显现出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厘清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从制定社会实践教学方案、创新社会实践方法途径、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健全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五方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志愿精神、助人自助价值观、参与精神、慈善心、公共责任意识的比较分析,在“社会工作概论”的教学中,采取案例讨论和社会实践的方式,以公民精神的培育为重点,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公民精神的因素进行社会统计分析,指出培育大学生公民精神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19.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宁夏大学2009级学生赴宁东能源基地的社会实践,肯定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以社会为平台"的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完善该模式启发良多。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社会实践已成为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近年来,宁波大学和宁波市镇海区积极探索高校育才、地方用才、学生成才的新思路、新载体和新机制,以大学选派优秀学生到地方挂职锻炼的模式,来实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此举也被新华网等媒体誉为“开创国内大学生挂职之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