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中小企业不能有效应用税收优惠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优惠是税收分配活动固有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是政府为了保证管理意向和目标的实现,在法定的范围内,将本应缴入国家财政收入的税款,以税收减免、抵免、扣除、豁免等优惠形式,直接地让渡给纳税人,以减轻纳税人的纳税负担.  相似文献   

2.
每个纳税人都是理性的,都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其行为标准,都希望税收政策能够贯彻公平原则;而税收优惠制度给予特定的纳税人以税收特权,以期利用纳税人趋利弊害的心理,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纳税人在经济、 社会领域的行动计划.税收公平原则与税收优惠制度二者之间似乎天然是相互矛盾的,实则其内部存在着统一性.如何在税收公平原则的指导下贯彻税收优惠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所得税优惠可以归纳为税基武减免税优惠、税率武减免税优惠和税额武减免税优惠。分析企业所得税优惠类型,可以使纳税人更好地掌握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达到节税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流转税税收返还的种类 企业流转税税收返还是一种税收优惠方式,具体有以下三种类型:即征即退,是指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税款由税务机关在征税时部分或全部退还纳税人的一种税收优惠。先征后退、先征后返,是指按税法规定缴纳的税款,由税务机关征收入库后,再由税务机关或财政部门按规定的程序给予部分或全部退税或返还已纳税款的一种税收优惠。以增值税为例,先征后退和先征后返的区别是前者由税务部门先足额征收增值税,并由税务部门定期退还已征的全部或部分增值税;而后者是由税务部门先足额征收增值税,然后由财政部门将已征税款全部或部分返还给企业。  相似文献   

5.
一、税收优惠的实质 税收优惠是政府根据一定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对某些特定的课税对象,纳税人或地区给予鼓励而采取的减轻或减免税收负担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企业投资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中对投资规定的有关减免税优惠,通过投资方案,以达到合法的减轻其税收负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健全的房产税税收优惠机制对落实公平税负和保障纳税人的基本权利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房产税税收优惠法理的基础上,对中美两国税收优惠机制进行对比总结,针对我国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的立法经验,提出了我国房产税税收优惠机制四个方面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8.
施行公益信托税收优惠是国家鼓励发展公益信托的主要表现,我国公益信托尚缺乏配套的税收减免等优惠制度。公益信托税收给予减免优惠、扶持公益信托,应成为我国信托税制设计的基本思路之一。我国信托税收立法,应作出直接针对公益信托的减免税规定。  相似文献   

9.
1、拒绝多征税收权和减免税收杈。税务机关提前或其他无依据地要求征收税歉,可拒绝缴纳,纳税人依法应当享受减免税优惠的可申请减免。  相似文献   

10.
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视税收支出和纳税成本.文章分别从纳税人、税率、计税依据、税收优惠等方面研究了企业纳税筹划的方法,为企业节约纳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对纳税人的有关规定、企业支出税前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税收优惠的具体办法、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特别纳税调整等作了明确规定,这对于内资企业而言将明显降低其税收负担,绝大多数内资企业将从中受益,但也为内资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内资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税法对其经营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通过税务筹划以促进自身的发展,是中小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从出现了税收,人们就产生了规避税收、减少税负的欲望和动机。税务筹划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纳税人为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在既定的税收环境下,利用税法赋予纳税人的税收优惠和选择机会,通过经济活动的事先安排和策划,对纳税支出和资本收益最大化综合方案进行纳税优化选择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对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和研究税务筹划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由于我国在税制结构、税率、税收优惠、地区、行业等方面还存在税负差异,因此,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合理避税,降低税收成本,是纳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近年来,纳税筹划及合理避税节税,日益被企业所关注、所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上说.税收优惠与税收制度和税收本身的要求是相悖的。政府课税的目的在于取得收入.而税收优惠无论如何都意味着税收损失.但税收优惠所产生的效益往往又是政府所期望的。税收优惠以税收损失为代价,必然要考虑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以此作为优惠措施取舍的标准。如果说税收优惠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超过了税收损失,则说明优惠措施有较好的实际效果,可以继续实行,反之.应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5.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该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税法统一了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建立起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6.
王丽晖 《企业导报》2009,(12):31-32
税收优惠是社会法治国家税收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目前税收优惠内容和形式的泛滥使人们开始质疑其有违税收公平原则。力图从税收优惠的性质、目的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检讨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中税收优惠规定的利弊。  相似文献   

17.
纳税意识是指纳税人对履行纳税义务的态度及对税收的了解程度、对税法的熟悉程度。反映的是人们在生产或消费过程中对依法纳税的态度。纳税意识强与弱直接关系到财政收入和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如果纳税人有较高的纳税意识,依法纳税,不  相似文献   

18.
郑洁 《审计与理财》2008,(11):37-38
税收作为一种无直接对价的财富剥夺,人们天生就有规避它的自然冲动,因而最广义的税收规避的概念包括了人们所有试图减少或消除税负的行为。规避税收的强烈动机虽然促成了人们层出不穷的税收规避行为,并在事实上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税法本身也常常利用人们这种减少或消除税负的动机设计出众多的税收优惠措施来引导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是所谓的“寓禁于征”。由此也可以看出。税收规避并不完全是在法律或道德上应当遭到否认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税收临界点是指税法中规定的标准界线,一般指比例和数额.当销售额(背业额)或者应纳税所得额或者费用支出额超过一定标准时。应依法纳税或按更高的税率纳税,从而使纳税人的税负大幅度上升;而当销售额(营业额)或者应纳税所得额或者费用支出额控制在一定标准之内时,纳税人则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从而降低税负。准确地把握税收临界点。通过增减收支、政变经营方式等,可以达到避免较重税负、增加实质可支配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税收优惠是国家在税收方面给予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各种优待的总称。是政府通过税收制度,按照预定目的,减除或减轻纳税义务人税收负担的一种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各类税法中规定的税收优惠方式包括:免税;减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返);再投资退税;出口退税;税收抵免;投资抵免;起征点;免征额;加速折旧;延期纳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