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主要利用新发掘的档案史料,以乾隆初年并不局限于地方性知识的崔纪推行井灌为例,按照事件发生的次序与关联性来探讨区域水利建设中的天、地、人因素及其关系,在结合长期稳定或变化缓慢因素的同时,加强即时性的人与自然互动关系研究,揭示区域水利活动的内在脉络、国家与地域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2.
罗畅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2):F0002-F0002
随着两套清代粮价资料的公开发行,国内外掀起了新一轮的粮价研究热潮。本文以清代官方奏报的粮价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乾隆朝长江流域的粮价分析,探究了乾隆朝长江流域粮价波动的原斟及粮食市场的整合情况。  相似文献   

3.
面对抗战前中国农村经济的凋敝,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予以恢复与发展。作为负责全国经济建设主要政府机构之一的建设委员会,成立了模范灌溉管理局,积极开展农田机灌事业以提高农业产量与生产效率,相继成立了武锡区灌溉管理处、庞山湖实验场与凤怀区实验场等机构,从此开始对全国各地机灌事业的管理。建设委员会对模范灌溉事业的经营和管理是我国农田机灌体制化的开端,其不仅开中央政府直接筹办机电灌溉事业之先河,而且开启了地方民智,培训了农业建设人才,为当地的农业经济建设树立了良好榜样。建设委员会模范灌溉管理局对农业灌溉事业的经营与管理是抗战前中国农田机灌事业的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4.
清代的粮价与市场研究至今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覆盖了江南、两广一、东南、闽台、云贵、西北、华北等地区以及氏江、运河、淮河诸流域:而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南、湖北、江阴三省,作为清代全国最重要的粮食输出区,研究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对敦煌寺院应在帐的结构、作用、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辨析,指出应在帐是敦煌寺院年度财务结算时制作的一类独立财务文书,它对四柱帐予以了补充,也是寺院向负债的僧俗百姓和常住斛斗执掌者追征缺欠的依据。应在帐的使用是当时寺院财务管理制度趋于严密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规划是一种具有未来导向性的特殊发展调控手段,其科学性与实施成效有着必然的关系,在城市规划与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结合厦门的规划和发展实际,呼吁科学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点提出如何通过综合规划解决厦门的"小"的问题,实现跨越发展,从而有效发挥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7.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受众数量越来越多。网络流行语是得益于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而催生的一种语言,很多是因为社会经济事件的热议而产生的,它表达出社会的真实状态,也反映了受众对经济社会事件的意见和态度。文章运用新闻传播学、应用语言学、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文献研究三种方法,通过大数据对近年网络流行语出现的次数与安徽经济实绩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建立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其中隐含的经济发展规律、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经济大环境对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与传播提供了怎样的契机和影响。据此,提出新闻传媒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在优先治理江河水灾的同时,加大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不仅修复了遭受战争破坏的原有水利灌溉设施,而且新建了一些农田水利工程。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及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水利建设的重点逐渐转向有计划、有步骤地兴修新的农田水利工程,逐步提高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不断扩大农田水利灌溉面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并逐渐确立了以兴修小型水利工程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2008年6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编辑部共同主办的题为"东亚共同体:制度构建与区域认同"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湘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的专家及学者应邀与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与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金熙德分别主持了本次会议。与会学者从国际关系理论以及经济与文化的视角对东亚共同体构建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的探讨与交流,现以笔谈的方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早期工业化阶段,外资的作用较为复杂。一方面它引入先进的产业并带来工业化必不可少的资本,另一方面又因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对民族企业形成压制和排挤。过去的研究比较看重它与本国经济利益冲突的一面,本文通过对近代中英开滦煤矿的考察,认为虽然开滦落于外资之手,但从较长时期看,它的作用与影响并不局限于民族权益之得失,而是外溢到经济、政治、社会各个层面,引发了其它后果,而这些后果对于中国整体现代化事业不无推进作用。由此对外资效应的考察需要突破视野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唐宋以降,随着均田制的瓦解和两税法的实施,国有土地所有制向私有制转化的趋势明显加快,土地制度的变革促生了一支新兴社会力量——富民阶层的出现。历宋、元直至明代,由于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该阶层已逐渐成为基层社会的主导力量。明代江南地区农业经济发达,商品经济也呈现出勃兴的势头。因此,构成的多元化成为明季江南富民阶层较为明显的特征。这一阶层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发展,而且也逐渐成为地方社会政治力量的代言人。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富民阶层的崛起和发展改变着中国传统社会固有的基层控制格局。他们的发展壮大影响着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发展进程。富民阶层成为基层社会控制的主导力量,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关系演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清代滇铜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其产量众说纷纭,学界接受的只是一个概数。本文以清代档案中滇铜历年奏销数据为基础,整理、推算出康熙六十年(1721)至咸丰三年(1853)共133年中119个年份的滇铜产量,指出其最高年产量达到1 466.98万斤,年均产量为969.5万斤,并归纳了不同发展阶段影响滇铜产量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际关系学界鲜有关于规范竞争问题的系统性、理论性研究。根据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三大主流学派和英国学派的理论逻辑,规范竞争是一种二元对立的静态关系,必然出现一方胜出的零和结果。作者借鉴中国思维的过程视角,将规范竞争看做是一个动态过程,并提出理论假设:规范竞争导致规范互补。作者提出在建设和平的实践场景中.中国的对外援助和投资等国际行为传播了"发展和平"规范,该规范与"自由和平"规范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在案例研究部分,作者提出在"自由和平"规范与"发展和平"规范相互竞争的利比里亚,建设和平的效果要好于"自由和平"规范独霸的海地。这样的差异表明,两个和平规范之间的竞争不但有助于改善建设和平的效果,还有利于它们共同传播。最近几年建设和平领域出现的一些新动向表明。"自由和平"与"发展和平"这两个和平规范,已经出现了相互学习和互为补充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分析和探讨城市职能问题的概念框架。利用这个概念框架,本文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工业职能分工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证研究,发现,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长三角城市工业职能分工体系有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本文还发现,对于每一年份,长三角不同城市(行业)的工业职能分工系数具有显著的差异,且不同城市(行业)的工业职能分工系数在1998—2006年期间的变化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入清以后,藩王田在融入州县田土及赋役体系时,部分田土并非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州县相对应的更名田。以鹿邑县为例,在藩王田向更名田转化的过程中,各州县的官民以赋役负担为核心,以坐落县际交界地带的藩王田为操纵对象,通过争夺田土的历史版籍或飞洒租税等方式,重新整合了藩王田及其赋税的归属,从而形成州县更名田分布实态。具体而言,隶属亳州的藩王田转化为鹿邑的更名田;隶属柘城的藩王田租税飞洒至鹿邑,从而虚构出一处承担相应租税的更名田。这一整合过程一旦完成,州县的更名田田赋格局便基本定型。另外,在统计更名田的顷亩时,首先要辨明田土的实与虚,其次要充分理解"亩"的内涵,再次要注意田土数字的时代性,不能混同合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很长历史时期,货币并不统一,铸币权由政府和民间分享。晚清以来,中国面临内忧外患,铸币权渐由官民分享转向政府垄断。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改革,这种转向最终完成。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是近代世界的潮流,中国同样顺流而去。在此过程中,中国传统币制多被斥为混乱无序、极度落后。这种混乱落后有无某些合理因素?应该如何评价这种巨变?  相似文献   

17.
债券质押贷款是一种政府以公债质押获得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它成为吸引南京民国政府时期华资银行向铁路放款和投资的有效模式,代表近代铁路融资方式的重大转变。浙赣铁路是这种转变的起点和蓝本。在这条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华资银行逐渐形成了以债券质押贷款为主的投资规模大、风险防范机制完备的铁路放款和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33年棉麦借款在显现其政治外交功能之外,与正处于危境中的华资纱厂有着密切的关联。华资纱厂应是举借这笔实物借款的主要促动者,但在财政压力之下,国民政府并没有让华资纱厂在变现销售、经费支持方面受惠。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此次借款并非是具有实际效用的外债形式。无论是将现货转化为财政资金,还是在贷款资金运用上,国民政府与华资纱厂之间均存在着诸多的理念上和运作上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面纱是穆斯林妇女穿戴的体现伊斯兰特色的典型服饰,它所包含的政治、文化、民族、性别含义使其成为文明冲突的焦点之一,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下,面纱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不论是将面纱作为文明与野蛮的标志,还是作为保卫伊斯兰的武器,它们都反映了性别、不同文明和不平等国际秩序的冲突,进而深深影响到个人、国家和国际政治。  相似文献   

20.
春燕 《上海经济研究》2009,(12):104-1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道路建设已不只是单纯考虑提高移动的速度,通过道路建设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被寄予更大期望。对此,各地区对道路效果的分析和评价有了更多的要求,旨在通过实现道路建设预期效果以促进地区发展。如何反映道路建设效果成为区域发展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研究从综合分析的观点出发,探讨通过道路效果综合评价反映地区特点与需求,为地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