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伟 《重庆与世界》2011,(19):77-79
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研究《红楼梦》双译本的人物对话语言翻译,就是通过仔细研读文本,分析原著中对话者使用的辞章及所在语境进行话语解读,并同译文本相对照以分析译文本的意义,判断其是否深入接近文本,展示文本深层潜质。在研究中,对原文本和译本的双重视野进行融合和比较,反过来有可能借助译者的力量去唤醒文本中沉睡的或被忽略的意义,发掘和探讨文本的丰富内涵和多重阐释。  相似文献   

2.
在浩瀚无垠的文学星空中,选出教学所需的璀璨夺目、备受尊崇的名著或经典,引导学生通过解读这些文学作品,破译其获得成功的奥秘,由此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其中文本细读是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儿化是汉语独特的语言现象。《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运用了北京话特有的表现功能-儿化词,使小说充满大众化、个性化、趣味化的特点。儿化词运用得当,可以使语言更加鲜明、活泼、生动。翻译儿化词,译者应该关照儿化词的情感表达功能,转化原著中的儿化词的辞趣、音趣、意趣。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审美要求、思想内容和矛盾塑造、消费价值角度几方面分析比较了《红楼梦》文本接受与舞台剧接受的异同点。认为舞台剧与文本在接受方面存在很多的不同,舞台剧带有一定的市场消费特色,而文本具有持久的魅力。舞台剧的欣赏效果需要与文本相配合,才能领略和感受到《红楼梦》真正的艺术和文化真谛。  相似文献   

5.
黄杭霞 《魅力中国》2011,(14):226-227,222
中职语文教学新大纲的实施,使得针对课本教材的文本细读越来越受到关注。了解文本细读的内涵、对象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对如何提高中职生文本细读的能力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中的诗歌文本教学,探讨了诗歌细读的对象、具体实施及“读、比、写、创”四策略在诗歌细读中的运用等问题,并对中职文本细读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赵七月 《新西部(上)》2009,(10):152-152,145
本文选择《围城》一书以及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的译本为例,着重对会话含义中违反质的准则的情况加以探讨。会话含义在小说对话中的地位与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对译者而言,掌握会话含义就更为重要了。译者需要揣摩小说中的会话者是为何要违反会话含义中的原则来进行会话的,这样才能够更准确地传递原文所隐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红楼梦》人名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讨论<红楼梦>中人名的翻译.到目前为止,比较完整的英译本有两个,一个是杨宪益夫妇的,他们主要采用了音译人名的办法;另一个是霍克斯的,他则采用了主要人物音译,次要人物意译.这样做可以让人产生联想,得知人物的命运与性格特征.当然,面对这么大的姓名队伍,要做到尽善尽美是不可能的,肯定会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和谐翻译"理论为依据,选取《红楼梦》两译本中《葬花吟》诗词翻译为语料,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从表现诗歌意象的艺术角度来体现"和谐理论"在翻译中的呈现,对比分析译文在整体上正确而协调地表达出原文的诗歌意象,从而说明和谐翻译是翻译领域一种较为科学全面的翻译标准理论。  相似文献   

9.
李颖欣 《魅力中国》2014,(23):109-109
《荒原》是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是象征主义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诗歌本身晦涩难懂,而解读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主要运用了英美新批评中的细读法来此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朱倩 《魅力中国》2014,(7):119-119
介绍了小提琴协奏曲《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并结合该曲目的具体内容,对其语言特色、音乐学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这一协奏曲的认识和理解,也为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借助语法隐喻的语气隐喻理论,对比分析中国经典文学《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人物语言的翻译,旨在表明语气隐喻理论对文学翻译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可操作性,并为文学翻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覃春华 《黑河学刊》2014,(11):23-24,27
文学翻译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有效媒介,更是能够将作品中的精华内容更大程度进行传播,并让更多的欣赏者了解作品中的精髓。在文学翻译中最核心的理念时要将要传达风格,体现出原作的语言特色,并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言交流方式。现以此为研究切入点,探讨张谷若先生的《苔丝》译作,发掘出翻译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原文语言特色。这是需要深入透彻领悟原文精髓,在反复揣摩的前提下,找寻最佳的汉语表达方式,完美的诠释出原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14.
朱凯丽 《魅力中国》2014,(20):98-98
对话是塑造人物形象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可以揭示出人物性格等,因此对此的翻译至关重要。本文以《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和第四十回为案作研究。通过对几组对话翻译进行比较.探讨对话翻译对于再现原文人物形象的重要意义以及翻译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堪称中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这部描写封建大家族由盛到衰的文学著作,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决定了人物所使用称谓语的不同,每一种敬称将人物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关系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王际真两个《红楼梦》节译本及黄新渠《红楼梦》节译本中敬称的翻译,旨在对三个节译本中敬称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从而使读者对译本的翻译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科普文本作为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其翻译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针对科普文本的具体特点,本文以《世界自然保护》 杂志文章中内容翻译为例,对科普文本的一些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探索适合科普文本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本文撷取一点,通过对主人公贾宝玉服饰的扬、霍译版本的对比研究,探讨如何适度处理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减少翻译中的误译现象。  相似文献   

18.
广告文体风格和其特殊功能决定了广告翻译的特殊性,有它自己语言的特点,传统翻译标准"忠实"、"对等"显然不能适应商业广告翻译手法的灵活性,无法解释广告翻译中必要的调整、删减或改写等现象。"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是有目的交际行为,将译文的预期目的置于翻译的首要位置,为广告中译者灵活运用翻译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贾静静 《魅力中国》2010,(29):227-227,205
旅游文本翻译是外宣翻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文本的翻译,其目的除了传播景点信息外,更重要的是激发游客对景点的兴趣以及付出行动。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依据,进行个案分析,得出在汉英翻译中旅游文本应该采取的策略,以达到应用文体翻译应有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非文学文本的翻译特点及方法,以盖碗茶为例,分析非文学文本的翻译策略:了解原文文本,找出翻译难点,灵活对待原文文本,这样不仅可以准确的传达原文文本的含义,也可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