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长期困扰A股市场的“新股定价”难题,本文基于注册制下询价机构行为博弈视角,将机构投资者询价行为拆解为“研究报价”与“策略报价”,从机构投资者“抱团报价”异象的成因及其对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的扭曲角度,挖掘网下询价机构不同报价策略选择的微观机制与定价影响,揭示询价机构“重策略轻研究”的内在根源。本文研究发现:(1)注册制改革试点阶段询价机构“研究报价”的激励相容机制缺位,“抱团报价”是机构投资者“策略报价”行为的偏差异象,机构为博取入围机会“抱团报价”;(2)机构投资者“抱团报价”行为导致询价对象间的博弈程度偏离市场化均衡,致使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的实现路径受阻,进而造成IPO抑价严重;(3)拥有高定价话语权的头部买方机构在IPO询价机制中尚未体现其专业研究定价能力,新股的内涵价值信息难以有效渗透至新股定价,进一步加剧了“抱团报价”行为引发的定价扭曲。  相似文献   

2.
使用2004-2017年2284家IPO样本,对新股发行特征对IPO溢价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资本市场的IPO定价是多种因素影响的一个综合结果,其中证监会的发行审核管制和发行价格管制是导致IPO异象的主要原因,而信息不对称、市场情绪和承销商共谋也会促使IPO收益上升。  相似文献   

3.
4.
目前注册制下新股“首日破发”现象频发,说明IPO定价未能充分体现公司内在价值,造成IPO定价效率低。如何使IPO定价更科学合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审核问询作为注册制信息披露的核心环节,问询力度影响IPO定价;注册制新股定价实行询价制,询价机构信息不对称及其报价行为影响IPO定价。进一步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关联关系。通过在理论层面针对审核问询、询价机构对IPO定价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并在监管部门、发行人以及询价机构层面提出针对性的IPO定价对策,为全面注册制下IPO合理定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唐洋  曹冠群 《商业观察》2024,(8):109-112
全面推行注册制对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有着深远意义,其在定价效率上的改革效果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定价效率视角,总结注册制改革内容特征及各板块差异性内容,按照科创板、创业板以及多板块研究划分文献,并分别立足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梳理分析注册制改革对定价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在归纳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可能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商》2015,(41)
本文针对2014年新股发行改革后的我国IPO溢价现象进行了研究。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的新股发行溢价现象进行实证研究,依据发行时市盈率对其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发行时市盈率、中签率、主承销商声誉等指标对我国IPO溢价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政府行政干预是导致我国IPO溢价的最重要因素。最后,本文结合实证结果及相关理论提出避免政府行政性定价,推进我国股票发行制度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创业浪潮的兴起和市场的需要,注册制的改革显得十分必要,然而关于注册制的实行,社会中仍存在一些忧虑,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不应过早放开管制和审核。关于该问题,将以国内著名视频网站bilibili(以下简称"B站")美股上市为例进行分析,并对比注册制较为成熟的美国股票市场,提出中国推行注册制应该注意的方面,为中国注册制改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金融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金融业仍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不把金融体系整治好,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就可能中断,像建行这样的全国性国有大银行,为绝大多数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服务,如果不改革,一旦经营不善,后果会很严重,所以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势在必行。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对于建设银行的改革上市,从几个反面论述了他IPO定价的偏低。  相似文献   

9.
通过以沪深两市13只银行股作为样本,基于国内及国外对IPO定价的相关分析,从影响股票IPO定价的内在、外在因素中进行初步选取相关因素作为解释变量,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IPO定价模型。进行变量合理性分析后不难发现: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是衡量股价高低和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净利润增长率越高,IPO发行价应当越高,两者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从内部因素上看,影响银行类公司IPO定价的主要因素是成长能力和经营效益,市场因子以及安全因子对银行类公司IPO定价并不十分显著;股票IPO价格对利率的敏感性逐渐下降,利率对银行股发行定价影响较小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我国国有银行在IPO定价上存在的问题,当前抑价现象已经成为我国国有银行IPO中不可忽略的问题,它大大降低了IPO定价效率,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重点提出了解决办法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IPO市场化定价方式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改进我国IPO现行定价方式的市场方向。  相似文献   

12.
《商》2015,(13)
当今,学术界对IPO定价机制一般可以分为固定价格、拍卖以及累计投标三种基本类型。而从我国IPO定价机制发展历程来看,目前我国所选择的IPO定价机制是询价制,即广义上的累计投标定价机制。同时,经过对三种基本类型的定价机制的比较分析发现,询价制是较为适合我国IPO定价机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张新 《适用技术市场》2011,(10):54-55,71
核准制下如何制定合理的新股发行价(即IPO定价),何种发行方式和定价机制更适合中国股市,一直都是监管层、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研究IPO定价影响因素,有助于IPO合理定价,促进一、二级市场的优化配置。研究核准制下新股IPO定价影响因素,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基于这些结论,提出了监管部门应该减少对IPO定价的行政干预,不再规定市盈率控制标准,调整发行方式以协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利益,走市场化道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各国股票IPO定价最常用的方式是固定价格定价、竞拍定价、累计投标定价以及这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混合定价方式。累计投标定价方式凭借自身的优越性逐渐成为最主要的定价方式。借鉴国外比较完善的定价方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国证券市场新股定价方式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与改进。自1991年深沪股票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股票IPO定价方式经历了严格固定价格、相对固定市盈率、放宽和淡化市盈率、控制市盈率及累计投标询价等几个阶段,从最初的行政管制逐步发展到市场化定价。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内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抓紧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审批制相比,注册制下的拟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关注点和利益点会被重新定位。本文基于博弈论视角,针对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定价过程中拟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监管部门三者之间的行为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并就研究结果提出加强监管部门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段监管,增加合理的惩罚方案;平衡拟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话语权,建立诚信担保机制和资本市场的资信网络平台,以建立一个成熟、有效的新股发行市场。  相似文献   

16.
《商》2015,(16):183-184
创业板自200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以来,为我国创新型小微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尤其是对于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由于创业板公司的上市规则与现行的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创业板公司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定价模型以研究创业板公司IPO定价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IPO定价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定价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能否健康运行。2014年至今,随着股市行情火爆,大量IPO登陆资本市场,本文选取2014年6月26日至2015年5月29日的129家IPO作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和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影响IPO定价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究这一阶段影响我国IPO定价的重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代表了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的成长性指标F1,代表了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的经营能力的指标F3,代表了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的综合指标F4和衡量发行前市场景气程度的指标x8,以及代表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行业变量d6对IPO的定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汤斐 《现代商业》2013,(34):74-74
为激活资本发行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社会功能,应经济推荐IPO制度改革,将核准制改为注册制,并将证监会发行监管部门的工作职责由目前的市值审查制转变为审慎的形式审查,进而全面构建以充分信息披露为基础、以审慎形式审查为核心、以严格法律责任追究为后盾的公开发行注册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