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1985年至2007年间上海经济增长与城市贫困水平的变化发现:总体上经济高增长带动了绝对贫困发生率的下降,但同时相对贫困发生率却在1990年后逐渐上升。总的来说,上海经济增长1985-1999年间属于亲贫困的增长,但2000年以后,尽管上海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收入差距的扩大和不平等恶化造成相对贫困总体趋势日益严重。因此,本文认为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除城市贫困标准外,相对贫困也应成为衡量城市贫困问题的标准。政府在注重减少绝对贫困的同时应关注相对贫困问题,制定有利于贫困人群发展的战略以减少不平等,使贫困者能够从经济增长中更多受益。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范围内全球化已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其与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质量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作者利用全球128个经济体在1975—2012年间的相关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全球化与政治稳定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其一,一个经济体经济全球化、社会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均会显著地促进其经济增长。其二,政治稳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一个经济体主要领导人所属政党的执政年数越长就越有利于其经济增长。其三,通过考察全球化指数与政治稳定性之间相互作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全球化与政治稳定性在促进经济增长上存在替代效应。即一个经济体全球化程度的提高降低了政治稳定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内,政治稳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非常显著,但随着该经济体全球化程度的提升,不同利益团体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资源、实现利益,从而降低了该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对政治稳定性的依赖。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对加拿大和日本两国双边贸易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综合两国的贸易特征将产业划分为加拿大优势产业、日本优势产业、两国均有的优势产业和其他产业四个类别,利用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了加拿大和日本经济伙伴关系(EPA)的建立所带来的宏观层面和行业层面的影响。结果显示:EPA的建立会对包括加拿大和日本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来看,加拿大比日本获益更多。加拿大的GDP和福利水平将得到提升,贸易条件将有所改善,日本的贸易顺差会进一步扩大,两国进出口贸易都将得到明显提高,行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此同时,EPA的建立将对中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对1981-2016年间菲律宾侨汇和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侨汇对经济增长,长期存在比较稳定的正向效应,但侨汇对菲律宾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小,远远小于FDI,这个结论表明侨汇并未有效转化为菲律宾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
虚拟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的经济增长理论往往重视资本、劳动、技术实体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忽视了虚拟经济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借鉴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虚拟因子,得出虚拟因子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贡献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现有文献对全国杠杆率的测算方法,对2003-2015年全国31个省区的杠杆率进行了测算,之后基于Cobb 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了以经济增长为被解释变量,以杠杆率为门槛变量的省级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得出杠杆率升高会降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分析了其原因在于资金使用效率下降和实体部门利润外流。最后提出了各省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去杠杆、提高债务所形成资金的使用效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就业供需和地区基本特征,结合外部性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包含本地效应、邻近效应、滞后效应、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地区就业集聚经济效应的综合分析框架及计量模型,采用面板IV-GMM探讨了2004-2014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多维集聚效应对地区就业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本地效应和邻近效应共同决定了本地外部性规模;多样化产业结构效应和恶化的就业基础环境抑制了地区就业增长,而高质化人力资本和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则促进了地区就业增长;显著的滞后效应表明空间目标和区域协调促进了就业增长政策的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众多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出现了过度传递、完全传递、不完全传递和逆传递四种情况,针对令人困惑的实证结果,文章从全球供应竞争视角做出了解释。研究发现,汇率传递效应与边际成本和商品需求弹性非线性相关。在全球化背景下,供应竞争导致商品需求弹性与竞争供应国产品替代弹性、市场份额大小相关,而全球化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又导致产品边际成本可能随产品供应量上升而下降,这二者结合产生了汇率传递效应的多样性、非线性和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9.
依据科学与技术耦合强度和成本率不同组合,将耦合路径划分为六种类型。为探究不同耦合路径对经济增长影响,扩展Romer内生增长模型,通过对扩展模型进行的均衡增长路径分析得到三个命题。并以我国2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进行的实证检验得出我国科技发展"短板"所在。结果还得到技术化强势良性路径可在短期内快速提升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科技化强势良性路径则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目前发展的两大主题,但两者关系的不协调阻碍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科技创新在我国发展全局中处于核心位置,也是政府协调两者关系的关键。文章根据已有文献建立环境库茨涅兹曲线方程并对其进行扩展,以2001-2014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选取与雾霾现象等关系密切的烟粉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对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大气污染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均烟粉尘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科技创新对烟粉尘排放具有增强和抑制两方面影响,而抑制作用相对更强;科技创新能够改变EKC形态,降低拐点所对应的经济水平要求。  相似文献   

11.
《海外经济评论》2006,(12):34-34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称,财富效应是市场需求的驱动力;全球流通手段则是保持印度经济增长的关键。印度经济是否能保持稳定、长期的增长,上述两个因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德国经济增长数据的历史演变、主要学说以及评估结果。通过使用Hoffmann/Sommariva、Burhop、Ritschl、Maddison、Merkel和德国官方序列,用资本份额法和计量估计法测算了1875~2013年德国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趋势。结论认为,传统资本份额法由于使用了较小的资本产出弹性,可能会高估德国TFP增长。从长期来看,德国TFP增长呈明显的"冲击-弱化"特征,转折性提升出现在纳粹时期,而1973年后逐渐向一战以前的状态回归。德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并非是自然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金融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中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当代金融与经济增长课题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与讨论 ,考察各流派是如何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金融的作用。总的说来 ,金融的发展可以降低风险、合理地配置资源、监督经理和实行公司治理、动员储蓄、促进商品与服务的交换 ,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发展带动了双边和多边投资和跨国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在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与东盟双边贸易的影响效应,深化双边与多边分工合作关系,提高整个经济区域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亚太经济》2008,(3):F0003-F0003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曾将东南亚的经济业绩归功于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宏观经济理论在东南亚的成功实践,亦归因于东南亚各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要求,在经济领域实行自由化、非制度化和私有化的改革,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所效法。但是,1997年突发的在东南亚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破坏性极强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能否公平分享的质疑,促使东南亚各国政府重新认识、辩证地看待主要由发达国家推动的经济全球化,从而制定更加符合本国国情和本民族根本利益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17.
组织的复杂性是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维度,因而备受组织管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对组织复杂性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讨论了现代组织的复杂性和后现代组织的复杂性等问题,以为深化国内组织复杂性研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就业问题却日益严重,其原因在于就业弹性的下降。本文分析了就业弹性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而提出了提高就业弹性、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首要问题。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及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本文运用大量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状况,并提出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调节经济内外失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国外劳动力极化的发展背景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就业极化和工资极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并探讨了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方向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呈现出"N"型"极化升级"趋势,工资结构呈现出两端上升、中间塌陷的"U"型极化特点。从劳动力极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互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以农民工为主要代表的低技能劳动力支撑了我国低成本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其难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持久动力,最终产生阻碍作用。从劳动力极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来看,高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上涨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但内生的技能供给增加会反向抑制收入差距扩大;低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上升会缩小收入差距,但由于缺乏持续的工资上升动力,收入差距将又呈现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