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矿山重金属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大面积的重金属污染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目前,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比较多,研究和实践的成果零星分布,没有进行大数据分析.本文综述了当前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并对未来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土壤环境污染原因和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一旦超过土壤自净作用的极限,便会引发土壤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植物修复技术因其具有成本低、综合治理效益好等优点,在土壤治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土壤环境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土壤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及原因进行分析,随后从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局限性及植物修复路径等方面入手,着重对植物修复技术进行具体分析,以推动植物修复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土壤修复行业的起步和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在土壤修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梳理了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土壤修复领域的应用,并结合案例介绍了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的流程及技术优势,分析了目前国内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所存在的问题,以推动土壤修复行业技术创新和绿色修复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特点,然后系统阐述了不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概念及原理,并对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不足和适用性进行比较,最后提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发展展望,希望切实提升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化工业、农业生产等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导致土壤质量恶化和生产力下降。当污染物质累积到一定浓度,对生态环境中的动、植物产生毒害,并最终通过食物链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近年来,对于研发效率高、可操作性强、成本低、环境友好、适于大面积推广的土壤修复技术成为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通过在污染土壤上种植特定的植物(如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园林植物等)可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可以去除、降解或者钝化土壤中的污染物,将污染土壤变废为宝。治理土壤污染的方法中,生物修复是对环境友好的修复方法。在生物修复方法中,植物修复因兼顾了重金属修复与美化环境的双重优点,这些具有修复功效的植物被称为“土壤清洁工”。  相似文献   

6.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污染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也具有很大的毒性,容易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累积,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也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不断加重,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修复技术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性,社会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因此,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状况以及污染的修复技术水平被人们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修复技术的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土壤污染严重,氯溶剂、苯、持久性有毒物质、多环芳烃等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较普遍的土壤现状,介绍了污染土壤多种修复技术,并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相关前沿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展望了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污染土壤修复以及在该领域的深层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地下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对污染的地下水进行修复是一项水文地质学和环境科学的新课题,涉及较多基础理论和边缘学科。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地下水污染修复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了渗透性反应墙修复技术、抽出处理修复技术、土壤气相抽提技术三种典型的复合法修复技术,以期为我国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最后展望了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但是矿山开采对矿山环境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破坏,对矿区居民和生物系统带来严重威胁。近年来,人们对矿山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却仍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现状,详细阐述了目前国内主要使用的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和运用案例,强调了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环境分子诊断技术可以应用于污染场地特征识别、修复方案可行性评估、效果监测和修复终止等污染场地环境管理过程,以探明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降解机制,确定不同污染来源,弥补传统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方法的不足。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典型代表是有机单体同位素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本文阐述了环境分子诊断技术的分类和适用性,分析了基于环境分子诊断技术的污染场地环境管理过程,以推进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陕北地区石油土壤污染不但给当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研究石油污染的土壤修复显得尤为迫切。目前,国内外治理石油污染土壤多采取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时,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强生物活性,降低固液表面张力,并加速石油烃的生物降解率。本文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特性和分类,阐述了表面活性剂的卷曲、增溶和洗脱三种机理。通过对比化学表面活性剂,笔者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潜力。同时,针对目前其在修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未来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的六大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土壤石油污染的危害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土壤石油污染问题的突出性,本文从石油污染对土壤产生的危害、国内外土壤石油污染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显示,石油污染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土壤环境会产生一定危害,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产生影响,直接或间接威胁人体健康。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石油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国内外土壤石油污染的威胁均不容小觑,亟待研发切实可行、经济高效的修复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煤矸石是煤矿开采的副产品,大多数是石灰岩。北京市门头沟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经过多年开采,废渣随意堆放,不仅损毁矿山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而且损害矿山周边居民点的村容村貌。为使矿山水土流失得到整治,破坏的原始地貌得到恢复,要采取地形地貌整治和生态复绿等生态修复措施,消除地质隐患,使治理后的矿山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因此,有必要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设计。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部分污染场地是工业生产或矿业活动所致。当前,我国污染场地种类较多,此情况的出现与我国工业企业和矿业的建设时间及其生产历史有紧密联系。其中,部分污染场地属于历史遗留问题,部分是近几年产生的。当前,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尚处于初级阶段,修复技术和修复制度都需要不断完善。本文探讨了当前污染场地出现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当前我国污染场地的主要类型,并寻找有效措施来修复土壤环境,在恢复我国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促进污染场地土壤环境修复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农业等领域,与此同时土壤污染问题频发,而农药、工业污水、废气等都是土壤污染形成的因素.土壤环境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若污染的土壤不及时修复,土壤中的污染物不仅会伴随着雨水渗入地下,还会扩散至江河.近些年来,污染土壤修复备受人们关注.本文讨论了当前应用较多的土壤修复技术,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但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尤其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本文结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现状,开展修复后污染土壤制烧结砖的技术可行性分析,研究其二次污染排放监测及控制措施。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可以限制重金属的转移,修复后污染土壤用于制烧结砖,可节约资源,减少环境影响,且成品砖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化工行业飞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范围较广,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随着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富集和扩散,其会通过农产品等介质进入食物链,继而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各种修复技术的修复原理和优点,并结合实际应用,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引导人们科学地选择和应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重金属污染情况较为严重,造成大量土地无法使用,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因此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应作为我国修复污染土壤的重点对象。本文从修复技术与场地保护两方面入手,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问题。人们应顺应绿色与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选择最科学、经济的重金属污染地土壤修复技术,以推动我国重金属污染修复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电动修复和渗透性反应墙联合修复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绿色土壤修复技术,该技术兼具两种修复技术的优点,能够同时对无机物和有机物污染土壤进行原位修复且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本文根据近年来最新文献和相关研究数据,综述了电动和渗透性反应墙联合修复技术对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土壤治理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该技术存在的技术难题,指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土壤中,重金属来源广泛,一旦含量超标,就会造成极大危害。本文首先分析了多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技术,然后重点探讨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萃取、植物挥发、植物固定、根际圈生物降解等方法。根据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笔者进一步阐明了植物修复技术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