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规范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12年12月30日发布《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制度把对外投资按性质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高等学校投资核算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并未对利用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被处置时产生的价款核算业务作具体说明。基于此,本文按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的相关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分析研究,总结出两个"一分为二"并提出建议,希望有助于提高高等学校对外投资核算水平。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修订发布了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就政府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做出新的相关规定。本文阐述了新制度关于政府股权投资的核算要点,并通过图解和实例阐释新增规定的会计处理,以便于会计实务工作者正确理解和执行新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3.
按照新修订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因处置投资等原因,投资方不再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权,处置后剩余的股权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需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人员较难掌握,本文通过图示的方式对此进行剖析,以帮助会计人员较好地掌握其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带来巨大影响。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长期股权投资通常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增加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难度。本文主要基于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归纳了企业股权投资会计核算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长期股权投资是包括银行会计在内的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会计核算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对于不同情况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选用哪一种核算方法对企业会计来说非常重要。选择不适当的核算方法,将导致企业会计核算出现偏差,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尤其是在长期股权投资情况发生变化时,需要在成本法以及核算法之间做出选择,变换所选的核算方法,对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进行调整。本文旨在通过对长期股权投资两种核算方法——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概述,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以及对不同情况下成本法与核算法的转换进行简单阐述,希望能为相关会计实务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政府会计制度》施行以来,按照《改革方案》和《基本准则》的要求,构建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核算模式继承了多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有益经验,反映了当前政府会计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发展方向,但同时也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长期股权投资引入权益法核算,是此次改革的一项突出体现,但其作为财务核算的难点,一直令众多财务人员困扰。本文通过梳理长期股权投资业务在新会计制度下的核算处理以及"双报告"中的列报问题,以期对财务人员日常核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长期股权投资下,被投资单位发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在成本法核算下,按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一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准则,分为投资前和投资后取得的利润两种不同情况做会计核算;2009年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通知,投资企业应当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不再划分是否属于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对于这种核算方法的改变,很多人不理解,并与权益法下进行对比,认为权益法没有变更,成本法变更不科学。本文对这两种核算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在财政部颁布的9项具体准则中,《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准则突出了政府会计的财务会计功能,要求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这是长期股权投资的一个重大变点,且相较于其他具体准则核算内容而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也是一个相对难点。本文对《投资》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过程进行了梳理,分别就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持有和处置环节的核算进行了解读和说明,旨在使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进一步流程化和条理化,希望本文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问: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应于何时中止权益法而改按成本法核算? 答:《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因减少投资或被投资单位增资扩股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当中止采用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  相似文献   

10.
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主要创新之一就是执行双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平行记账,核算方式和会计科目的变化,必然会对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核算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分别从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取得、持有、处置三个阶段分析其在"双基础"核算制度下的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11.
成本法和权益法是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方法,当投资方处置股份或是其他方增资扩股等方式导致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不再控制,但还对被投资方具有重大影响时,就要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变为权益法,投资方会在个别报表以及合并报表做相应的会计处理。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主要讨论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变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问题,旨在为实际处理业务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厘清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情况下在个别账务及合并工作底稿中应分别如何处理,本文首先引述了《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实务》中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转权益法的核算举例,然后从并表实践角度对举例中相关分录进行了补充完善,最后对以后各期的核算从并表实践角度进行了推论,并给出了相关分录。  相似文献   

13.
王姣  金添 《农业经济》2002,(7):37-37
依照《投资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情况下 ,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 ,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投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此以外 ,长期投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时 ,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 ,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 ,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累计净利润的部分 ,作为清算股利 ,即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  相似文献   

14.
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目标、会计科目设置、核算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本文从这些方面对两项会计制度展开进一步对比分析,以帮助财务人员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新制度。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日在审计时发现,一些村集体会计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很不规范。如何按照会计制度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和记账,本文略作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发布自1993年7月1日起执行的《农业企业财务制度》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把家庭农场财务及会计制度列为独立的章节来阐述,称“家庭农场是指企业内部对职工家庭实行‘自主经营,单独核算,定额上缴,自负盈亏’的承包经营单位”。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部于1998年1月27日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新制度的主要日的是规范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是一个不分行业的总的制度。按产业划分的不同行业企业都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就农垦企业来说,以大农业概念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制度下就如何对家庭农场及承包户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17.
自2013年1月1日起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面实施,新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分类、调整完善了固定资产核算会计科目、计提折旧、后续计量与处置等问题。本文剖析新旧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差异,对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发布,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新的规定对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投资企业应当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不再划分是否属于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本文对修订前后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并对修订后的核算方法的优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农村财务会计》2003,(4):17-21
问: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应于何时中止权益法而改按成本法核算?答:《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因减少投资或被投资单位增资扩股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当中止采用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包括:1.企业由于减少投资而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2.被投资单位已宣告破产或依法律程序进行清理整顿。3.原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被投资单位的资金转移能力等并未受到限制,但其后由于各种原因而使被投资单位处于严格的各种限制性条件下经营,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杨阳 《绿色财会》2022,(3):34-38
2019年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中,高校科研项目会计核算虽然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两条线进行核算,但仍旧囿于科研项目的特殊性及复杂性,导致实践中相关会计核算难度较大,相关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对高校科研项目在具体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难点与重点进行研究分析.同时结合制度的要求和科研项目实际,从收入确认方法、折旧计提、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