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位上午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对清代GDP核算问题发表看法。我的发言分为三部分:对中国经济史定量研究的看法、对中国历史GDP研究的看法和对青年经济史学者的一点建议。一、对中国经济史定量研究的一点看法众所周知,中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2.
GDP作为衡量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虽有其自身缺陷,但却是科学的,然而中国式的GDP确确实实很不科学,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式的GDP的生成制度、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既没有效率也没有公平。如何才能使GDP不会迷失其本原的意义和价值呢?请看本给出的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3.
近日,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GDP核算与数据发布制度将进行重大改进,以期提高其透明度及可信度。长期以来海内外对中国的GDP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就存有疑问,此次GDP统计方法的改革是否将有效消弥这些疑问呢?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信息》2007,(15):23-23
从年初起媒体就在等待的“2005年度绿色GDP核算报告”,估计将被无限期推迟发布——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在此间表示,绿色GDP是媒体、社会为了简明而用的一个名词,真正的绿色GDP核算制度目前并不存在。国际上现在还没有这个意义上的GDP核算标准,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取这样的核算方式,所以中国还不能够公布所谓绿色GDP核算的数据或者真正进行价值量的核算。  相似文献   

5.
绿色GDP核算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建华 《浙江经济》2004,(12):32-33
当前,经济学界的一些专家学者.对绿色GDP的讨论很热,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统计问题:而是人们反思中国25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轨迹必然提出的一个问题,其实质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发展”。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中国今后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乃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夏翃 《特区经济》2006,(12):38-40
本文在对比现行GDP核算和绿色GDP核算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在绿色GDP核算上的研究与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在对我国首份绿色GDP核算报告《中国绿色GDP核算报告2004》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构建和实施绿色GDP核算存在的问题以及该份绿色GDP核算报告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将继续着力推进统计改革和建设,严格规范地区GDP核算。李德水说,中国已顺利实施了GDP按初步核算、初步核实、最终核实三个步骤进行核算和发布的制度,打破了GDP核算数据“一锤定音”的传统观念,并已被社会各界所接受。他以2003年GDP增长由9.1%修正为9.3%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国正在深入学习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但一部分领导干部对GDP尚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辨析并矫正这些认识误区很有必要。一、GDP具有的优点和保持GDP增长的重要性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价值。GDP作为世界通用的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反映的是经济活动的总规模,具有综合性强和简便易行的优点,而且  相似文献   

9.
中国     
518942亿元2012年中国GDP比初步核算有所减少 国家统计局9月2日发布数据,经初步核实,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518942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38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为77%。  相似文献   

10.
伏霖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6,(3):F0002-F0002
近年来,历史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取得了众多成果。一方面,与经济相关的重要历史价格和产量数据不断得到整理发掘;另一方面,历史GDP核算的方法和国际间的可比较研究取得了不少新成果,许多欧洲国家的人均GDP估计追溯到了中世纪。作为国际比较项目的一部分,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承担了中心北宋(980-1125)、明代(1402-1626)、清代(1685—1840)历史GDP重构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绿色GDP作为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最重要指标之一,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合国内外绿色GDP核算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系统阐述绿色GDP内涵,结合绿色GDP核算体系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其核算方法,归纳总结出当前绿色GDP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我国推行绿色GDP核算体系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对麦迪森有关中国历史各时期GDP估算的引入,在社会各界引起极大反响,也推动了国内学者研究中国经济史中GDP的热潮。但对于GDP这一指标能否运用于中国经济史研究,以及如何运用GDP方法来研究中国经济史,学界至今存在不同意见。为了推动这一问题的研究,本刊编辑部联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和南开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于5月7日召开了"中国经济史中GDP估算的资料来源与理论方法研讨会"。本期刊发研讨会上8位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由于篇幅所限,其他发言将在下期刊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GDP的涵义、作用出发,系统阐述了绿色GDP的涵义,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并提出其核算的难点及对策,力图建立起我国完整的绿色GDP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SEEA)分析了1997~2003年佛山市的资源净产值、环境净产值和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程度。在模型中首次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资源净产值核算,采用污染物边际成本进行环境净产值核算。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3年间,佛山市资源净产值呈不规则变化,环境净产值损失呈逐年增大的趋势;绿色GDP走势与GDP基本相同,占GDP的比重在94%~97%之间变化;佛山市经济可持续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对麦迪森有关中国历史各时期GDP估算的引入,在社会各界引起极大反响,也推动了国内学者研究中国经济史中GDP的热潮。但对于GDP这一指标能否运用于中国经济史研究,以及如何运用GDP方法来研究中国经济史,学界至今存在不同意见。为了推动这一问题的研究,本刊编辑部联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和南开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于5月7日召开了中国经济史中GDP估算的资料来源与理论方法研讨会。本期刊发研讨会上8位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由于篇幅所限,其他发言将在下期刊出。  相似文献   

16.
应该说绿色GDP是对GDP的一个补充和完善。GDP有其局限性,它只反映了经济发展,却没有反映出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容易过高地估计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给人一种扭曲的经济图像。特别是对依赖于开发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产资源和森林资源获得重要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开展资源环境核算,对GDP进行相应的调整就更为重要了,这就是提出绿色GDP的背景。比如采伐林木,经济总量增加了,但过量采伐后对自然资源造成了破坏,相应的成本就应在经济总量中扣除。再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应从经济总量中扣除。不能只看到发展、繁荣的一面,还要看到对资源环境的消极影响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宁波经济》2014,(7):I0007-I0008
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近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谈到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看法时表示,一些报章杂志和国外评论唱衰中国经济的观点是错误的。 厉以宁表示,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率回到了正常的范围。国外认为中国虚报GDP,是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不了解。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信息》2005,(3):38-39
在1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发布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李德水明确表示了对2004年GDP的看法,9.5%的增长率说明去年的经济是在高位上运行的,我们不能单独就9.5%这个数字来论高低、论好坏。当前特别要防止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绝不应该盲目的去追求增长速度,而要更加注重增长的效益和质量。关于绿色GDP的核算,他说,2004年GDP的核算没有纳入绿色GDP核算,目前我们正在做课题研究,还处在研究的阶段。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4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238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384亿元。增长8.3%。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报告》2006,(53):1-14
机械地引用按汇率计算的GDP或世界银行提供的基于购买力平价的GDP数据来衡量中国能源强度的国际相对水平,都会造成理解偏差。从物理能效的角度看待中国能源强度国际相对水平,相对而言比较客观。相对于国际水平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国未来能源强度降低的潜力空间之所在。不过挖掘这些潜力还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建立国际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对双方GDP的影响及其途径,以7个产业合作部门为研究对象,利用2011年ADB-MRIO表的数据分别测算了在两种极端情形下,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对各个国家GDP的拉动效应,并对总的影响效果做了综合评价。文章的研究发现:(1)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有利的,但对于东盟国家GDP的拉动效应更加明显,从长期来看,对东盟国家经济增长也更为有利;(2)中国与印尼、菲律宾的产业合作能够最大程度地拉动双方GDP增长,而中国与越南产业合作对于双方GDP的拉动效应最弱;(3)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合作对GDP拉动效应最明显的部门是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次是机械设备制造业和皮革与制鞋业,而纺织业的产业合作对GDP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