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从人权主体的普遍性与阶级性、人权主体的个体性与集体性角度分析,《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我国宪法在人权主体问题上的宪政理念存有差异。人权主体的普遍性和个体性是《公约》主流的人权宪政理念,我国宪法与宪政实践在强调人权主体普遍性和个体性的同时,对人权阶级性和集体性的强调可以为《公约》的这一主流的人权理念所包容与协调,关键在于建立起一种可以对个人自由权利与集体权利以及个人、群体和社会的目标加以协调的普遍方式。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的民主、法治、权利和平等的思想与观念逐渐增强,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和民主政治体制面临着变革和调整的重任。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结晶,是最能实现人类民主、法治和人权的政治制度。应遵循宪政化的基层治理制度,坚守宪政化的基层治理立场,形构宪政化的基层治理思维,构建宪政化的基层治理模式,导入宪政化的基层治理文化,遵守宪政化的基层治理原则,搭建宪政化的基层治理秩序,塑造宪政化的基层治理农民,培育宪政化的基层治理组织。  相似文献   

3.
论宪政维度的刑法解释目标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是指以宪法、民主为前提,以法治等手段控制国家权力为核心,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支撑宪政的基本理念包括民主、法治和人权。刑法解释目标观中的主观解释论、客观解释论和折衷主义的解释论都与宪政的基本理念不完全吻合。中国应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刑法解释目标观,因为它吸收了哲学解释学中"前见"、"视域融合"等合理因素,符合刑法解释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发扬司法民主,并且符合宪政的法治、人权保障理念。  相似文献   

4.
针对宪政国家的理想目标,阐述了宪政和人权的基本含义,分析了宪政与人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我国宪法为例,同时通过对各国不同国情的分析,论述了宪政对人权的保障,是通过对人权的政治、社会、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少数人和弱势群体的保护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上,人权首先是一个政治概念。在逻辑上,政治人权是其他人权的核心和基础。中国的法治建设,在观念上要加强和突出政治人权的宣传教育,破除一切不利于现代政治人权建设的观念;在制度上要以宪法适用为目标,加强政治人权的宪法保障;在人大制度建设中,要加大政治人权内涵,并以政治人权为中心,完善以政治协商为特点的中国社舍主义宪政,以宪政建设推动政治人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宪法、宪政与人权保护为主旨,从“应有人权”向“实有人权”转化、宪法保障人权的路径、宪法修正案对人权的规定等方面,论述了宪法、宪政与人权保护的一般关系。  相似文献   

7.
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是宪政权利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内容。刑事司法过程中保障被追诉者的权利和自由,绝不仅仅在于保障被追诉者和被害人本人的权利和自由,而是通过保障被追诉者和被害人的权利和自由来捍卫和保障全体公民的个人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人权是罪犯权利的根本来源,以人权为视角考察罪犯权利,要求立法上对罪犯权利的确认应符合人权的标准,行刑实践中对罪犯权利的保障不能仅以法律规定的范围为限,对罪犯权利的限制应符合人权所设定的最低限度的保护边界。  相似文献   

9.
人权保障是现代宪政建设的核心议题。把人权保障纳入宪法文本加以规范是法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将对宪政制度建设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本文根据2004年新的宪法修正案,拟对人权保障入宪的重大意义以及这一举措对宪政理念、宪政制度建设产生的重要影响加以阐述,以便更深入地认清这一重大的宪法事件。  相似文献   

10.
宪政具有保障权利和控制权力的功能.程序既是权利本身又是实现权利的前提,同时又是控制权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程序与宪政的关系密切,程序是宪政的渊源;是宪政保障的重要内容;是宪政功能实现的中介和宪政控制权力的必须手段.  相似文献   

11.
论农民政治权利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我国目前的农民问题的治本之策是维护农民的政治权利,充分发挥政治权利的保障作用,调动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积极性,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耕者有其山"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所追求的宗旨,由于改革过程中存在着政策排斥、资本排斥和信息排斥等因素,大部分农民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导致林权集中到某些经济实体以及少数人手中.这种非正常的集体林权集中现象的出现不仅拷问林改的效率与公平原则是否得到兼顾,还对普通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农民收入结构探寻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收入关系到农民利益,关系到整个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很好地反映出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缓慢的原因。透过这些原因我们便能制定出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民收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财产权是宪法学中的重要概念,本文通过比较宪法和民法中不同的财产权概念,阐释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的财产权,并且强调宪政本身就是一种在先约束,财产权是在先约束的价值之一.然后,分别分析了自由主义的财产观和共和主义的财产观,对于财产权作为在先约束进行了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民弱竞争力与低收入增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农民可以初步分为纯农业型、半民工型和纯民工型农民三类。三类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由于弱小的竞争力,向市场竞争力优势者不同程度地支付产品性、生产性和消费性租金和劳动力租金。多种形式的租金使纯农业型、半民工型和纯民工型农民收入增长陷入“弱竞争力——低收入增长”恶性循环之中,农民增收缓慢。提高农民竞争力是农民增收、摆脱恶性循环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税权的价值冲突与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财产权是国家税收的源泉;国家公权则是公民财产权的保障.国家征税权不能无度行使,公民人性尊严是国家征税权的限度.国家征税权的限度可以获得经济解释.税收法定原则是控制国家征税权的基本路径.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税权的理想关系,是在宪政制度框架内达到均衡.  相似文献   

17.
现代税收国家公民纳税义务日益普及,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也成为宪政建设和依法行政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税收立法所体现的制约国家权力与保障公民权利的宪政理论基础,提出完善我国税收立法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宪政的核心即限制“公权”与保障“私权”。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近代以来政治文明的发展与演进,主要是以宪政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为标志。宪政与政治文明有着互动的辩证关系,就政治文明对宪政的作用而言,政治文明是宪政的基础。就宪政对政治文明的作用而言,宪政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条件和保障,没有宪政,民主政治将变质,将转化成专制政治。  相似文献   

19.
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农民落后性上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尽管作家不想把这种落后夸大,并在小说结尾展示了农民走向真正觉悟的前景。但小说对农民的“变天”思想、私有观念、伦理观念等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的“劣根性”的真实表现,使得小说获得了较高的认识价值;而对这些“劣根性”进行改造的长期性、艰巨性等却被作家有意无意地简单化了,这又使这篇小说带上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从而冲淡了其文学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延伸,其关键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在建设新农村中,政府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第一要务,切实解决农民自身难以解决,并且强烈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