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唐方欣 《新财经》2005,(10):8-8
上市公司股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令人不禁想起了2001年吴敬琏与厉以宁、萧灼基等人关于中国股市的争论。吴敬琏说:“中国股市黑不得……中国资本市场连赌场都不如”。而厉派提出了“纸尿裤”理论——中国股市像一个婴儿,有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是不正常的,关键的问题是看你有没有纸尿裤,能不能“兜”得住问题。  相似文献   

2.
焦点     
《开放潮》2001,(2)
旁白别“宠坏”了中国股市 汪孝林 吴敬难的“股市三论”:2001年1月 13日,吴敬班在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中回答观众提问时,再次抨击股市中的一些不正常现象:一是“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的股市里,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做庄、炒作、操纵股价可说是登峰造极,二是“全民炒股”;三是“中国股市目前的平均市盈率已高达60—80倍,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能长期支持这么高的市盈率”。 吴敬琏成了“靶子”:吴敬琏提出上述观点的时候,正…  相似文献   

3.
吴敬琏先生所说的“中国股市比赌博更危险”,就是指管理层调控股市的规则不透明,导致信息不对称,只要中国股市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永远无法“成熟”起来,就永远是某些人圈钱的场所。  相似文献   

4.
2000年,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先是通过媒体提醒股市,炒作网络泡沫不利于网络经济的发展;接着又主动做客“经济半小时”,拨云见日般地揭开了中国股市的“基金黑幕”。在人们的心目中,吴敬琏先生的一举一动,都会在中国的经济界和股市引起一阵波动。 1月13日,刚刚获得“2000年度经济风云人物”称号的吴敬琏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演播室,与现场众多的博士研究生以及热心观众就中国经济现状做了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王博 《新财经》2007,(7):46-48
没有股权分置改革,就没有今天股市的繁荣。以“中国股改第一股”三一重工为肇始的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推进并取得重大成果和沪深股市指数创造历史新高为标志,中国股市已经告别旧市场走向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为全民炒股声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士豪 《新财经》2001,(3):26-29
萧教授性格直爽、快人快语,记者单刀直入地提了第一个问题:许多中国老百姓将自己有限的资金投入股市,并从股市中学会了如何投资理财,如何炒股赚钱。但不久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钟精腾 《新财经》2006,(2):79-83
长期以来,股权分置等制度性缺陷使得证券市场“弱肉强食”现象触目惊心股改已全面铺开,预计年内上市公司的股改有望完成,即上市公司即将迈入全流通时代。因此可以说,今年是股市的转折年。弹指一挥间,中国股市用十五年的时间匆匆走过了西方证券市场上百年的路。温故而知新,本文通过历史数据对十五年来证券市场利润分配进行结构性剖析,找出困扰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性“原罪”,不但有助于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过去有一个更客观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后股权分置时代的中国股市。  相似文献   

8.
李斌 《新财经》2008,(6):100-101
2005年4月29日,中国股市开启了股权分置改革这一伟大的变革。三年过去,回头看看三年前上市公司为股改而承诺的“豪言壮语”,为股改而描绘的“五彩蓝图”,却发现许多承诺并没有实现。本期“上市公司透视”选择了三家严重失信的公司,看看它们是怎样将承诺变为泡影的。  相似文献   

9.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股市“赌场论”一经抛出,真可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不仅对当时股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由此引发了证券界、经济学界、传媒界的唇枪舌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展开了中国股市诞生10余年来最具规模的——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在《对话》栏目清吴敬琏先生从“问题”的角度谈了自己对股市的一些认识和看法,目的十分明确,即希望中国的股市走向规范健康,为投资者提供畅通和较为安全的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票市场创建14年,关于股市的争论也持续了14年。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的争论又升级了:由“股市为什么低迷”、“如何救市”,升级到中国股市“是不是赌场”、需不需要“推倒重来”、如何解决“一股独大”、股市有没有“边缘化”等重量级问题。也许是中国股市的问题太多了,参加论战的各方有指责政府的,有指责监管机构的,有指责上市公司的,有指责券商的,有指责中介机构的,  相似文献   

12.
卫颖 《特区经济》2008,(2):113-114
2005年股改以来的中国股市新高不断。股指从2006年初至今翻了5倍。2007年来的5次加息不但没有对股市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股指却在每次加息公布的第二交易日有所攀升。本文对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利率调整的有效性问题加以分析,认为投资者的非理性因素即羊群效应以及证券市场投资渠道少和股票市场供给不足是加息对股市的影响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作股评前先出示名片刘纪鹏先生是应当当选2001年度中国经济人物的 他比起在此次惊心动魄的股市大论战中态度暧昧的吴敬琏老先生更合适。需要提一句的是。德高望重的吴敬琏老先生 也担任着香港中金公司的独立董事,是“海龟派”领袖人物许小年先生的同事 和他在同一个财务处领薪俸。今后 我们在提到吴敬琏老先生的时候。应在他在名字前冠以“香港中主公司独立董事”。这符合对股市进行评论时应出示名片的规矩,也符合论战时要来将“报上名来”的规则。  相似文献   

14.
《新财经》2005,(4):11-11
温家宝总理“两会”谈股市和汇率;尚福林:只要大家形成共识,就是转折之年;学界就中国要不要走“重型化”道路再起激烈争议;吴敬琏:真正把股市建成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场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股市不是自由经济,而是自由操作。庄家可以明目张胆操纵股市,这是对我国《证券法》的一大嘲讽。在《证券法》实施两周年之际,贵刊推出的专稿《股市缺钙》,篇篇直指中国股市的病灶,令人耳目一新。我们一向缺乏的正是这种理性的真实声音。前一段时间,吴敬琏先生直言中国股市混乱得象个大睹场,竟遭到那么多人的群起攻之。说真话不容易,首先要有看穿问题症结的睿智,还要摆脱与各种利益集团的纠葛,保持独立的姿态。另外,对“政策市”的任何直指要害的批评也都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相似文献   

16.
从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中国股市在股改的大背景下走出了一波牛市启动行情。上证综合指数从最低的998点上升到1756点,已接近2004年的最高点位1783点。虽然大宗商品如石油、黄金、铜、农产品等的价格走势先后由“牛”转“熊”,加上宏观调控因素,一度带动股市出现了连续下行,但很快在1512点企稳,并持续回升至目前的1733点左右。 催生这波牛市行情的原因是什么?中国股市中长期走势将如何演绎? 作者根据数据模型分析和多年实证分析研究认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下称“股改”)基本结束,中国股市中长期大牛市的信号渐已明朗,大牛市的时代已经到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视点     
《开放潮》2005,(2):6-7
吴敬琏:民企进入市场条件应更宽松,萧灼基:中国股市五大现象值得关注,巴曙松:金融业遭遇“定价困扰”,张卓元:国有资产改革方向没错不改革流失更多,刘福垣:当前要落实发展观关键是改变吏制……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家吴敬琏近日指出,鉴于国外证券市场波动曾给银行体系的稳定造成严重后果的教训,我们对此要有危机感。当前美国纳斯达克股指大跌,却并没有波及银行的稳定,主要是因为美国现在的银行、证券及保险公司之间有严格的防火墙。吴敬琏指出,我国国有银行体系还存在着巨额显性及部分隐性不良资产、微观经营管理基础不牢固、金融体系监管滞后等一系列问题,须引起警惕。吴敬琏:银行体系须警惕股市波动  相似文献   

19.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人代会答记者关于股权分置问时说:要“稳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4月13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现在具备启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试点的条件。由此,被称为“中国股市一场重大改革”的股改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初,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00年度十大经济人物中,吴敬琏先生名列榜首。在投他的票的人当中,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可当我听完他对股市的一番高论之后,我的失望到了极点。他对股市的评论,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点:股市是个大赌场,中国股市的市盈率太高,全民炒股。 在改革开放20年之后,还把股市当成一个赌场,真的让人感到悲哀。至于说到他的错误百出,我们仅说一件事就足够了。他批评了中国的“全民炒股”,可中国现在到底有多少股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