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人类历史的生态与环境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态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将人类历史和自然环境视为一个有其生命规律的巨系统,运用系统论、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当今世界的环境经济问题(核心是南北问题)。得出结论:人类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要实现这一切目标的前提是人类自组织系统的和谐。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终极目标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即“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
一、水资源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机制的构成1.树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最佳选择,每一个社会成员均需通过思想观念的变革与之相适应。社会成员必须具有保护自然的高度自觉性,主动谋求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必须改变对持续发展不利的传统道德价值观,树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发展权力平等”、“水资源稀缺”和“互惠互济”等观念;在资源保护利用上,要改变过分依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投入,不惜浪费资源,牺牲环境质量,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落后做法,建立人人(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公平享受…  相似文献   

3.
差异和谐化与和谐差异化的逻辑互动构成了江泽民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方法论特色。差异和谐化在实质上是“秩序问题”,也就是实现“社会整合”的过程;和谐差异化实质上是“发展问题”,也就是实现社会进步的过程。差异和谐化与和谐差异化的逻辑互动实质上是“发展”与“平衡”的有机统一问题,是一个非均衡协调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西传统"和谐"观比较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 是美学理论与实践中最重要的一个范畴,也是在美学史上最早涉及的一个范畴。从中国“和谐” 观的起源来看,中国“和谐”是因功利需求而产生,为功利目的服务的。在自然、社会和宇宙的三级和谐体系里.中国古代士人,以人格理想为依托,构建了三级循环的人生实践轨迹。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在人们生产实践中遭遇困难的时候,人们更多地寻找征服自然的途径,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工业文明中,人类社会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增长,造成人与自然相冲突、人与社会片面发展,工业文明难以为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旨在修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走向经济与自然协调互动、持续发展的“绿色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当代实际问题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析视角,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社会全面发展,合理可持续地利用自然力以及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和谐是事物发展的有序性、一致性和协调性的表现.经济和谐包括微观经济体内部的和谐、宏观经济运行的和谐,以及经济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从人类经济史来看,经济和谐与协调的思想由来已久.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理论在20世纪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业结构协调就是产业结构合理化,既是一种事物的状态,也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产业结构协调的判断标准观点各不相同,产业结构协调本身就是经济和谐的表现,经济和谐和产业结构协调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时代在呼唤,人类在觉醒,从保护生态环境、经济持续发展趋势来看,走生态经济建设之路是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选择。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上”,即人与自然共处于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物圈中。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生物圈内一切非人类自然物,并承认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共生协调、和谐发展的宗旨,最终达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理想境界。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生态环境、生物资源保护与发展经济被列为世界各国的21世…  相似文献   

8.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自然生态和谐的社会,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是自然、人、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共生、共盛、共赢的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是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自然生态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属于生态范畴,而且涉及人、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很多努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对我们现在和将来都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我国西部业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将面临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更为严峻的环境形势。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私人资本在西部环境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拉动内需、实现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BOT”投融资方式的应用无疑是上上之选。  相似文献   

10.
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秀芬 《经济论坛》2004,(11):153-154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物质基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同样也面临着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三赢”,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桥”,本是一个交通的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征服自然、发展自身的产物,习惯上把跨越河海连接陆地称之为“桥”;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又迫切需要跨越陆地连接海洋,于是就出现了“大陆桥”。大陆桥的形成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她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大陆桥”是在传统经济向现代市场化商品经济历史转型过程中诞生的一个重要的区域概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 ,认为自工业革命以来 ,以科技进步为标志的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财富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在人类企图“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传统发展观的支配之下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必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破坏 ,超越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 ,严重威协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而 ,以科技进步为标志的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应回归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 ,正确认识自然规律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优化自然生态环境 ,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为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再铸辉煌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通过自身或外界的力量对自然进行改造利用的动态过程。这种改造利用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矛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不断增强,随之而来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并越来越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为了实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自然的条件下改造和利用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面对世界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引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发生深刻变革,"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绿色建筑"之路.绿色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人类的建筑从最初的遮风避雨、抵御恶劣自然环境的掩蔽所到今天四季如春的智能化建筑,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类与自然的隔离及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相似文献   

15.
海洋开发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法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世纪。开发海洋和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的、理性的选择,但在此过程中,必须遵循国际法原则,规范海洋开发与利用,这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研究海洋开发与循环经济的国际法框架问题,对我国海洋经济及海洋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经济长期搞不上去,人民群众得不到实惠,社会不会和谐;经济搞上去了,但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民群众不满意,社会也不会和谐。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当前我国,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应当明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海洋文化与粤澳社会发展 文化是与天然的、本然的事物和现象相区别的人类意志行为及其结果。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曾指出:文化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以海洋文化为主导的地域,海洋文化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海洋文化的影响也就可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内涵上讲,海洋文化是人海互动的产物和结果,是人类文化中具有涉海性的部分。构成海洋文化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人”和“海”。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尤其是对沿海国家或地区而言,  相似文献   

18.
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1],自然力和社会力(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耦合导致不同层次复合生态系统特殊的运动规律[2],研究各子系统之间纵横交错的相互关系,是解决当代重大社会问题的关键。[3]中国经济正处于“第二次转型”的关键时期,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家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新的目标与要求。  相似文献   

19.
推进精益化的绿色制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菁  王昶  魏大鹏 《经济论坛》2005,(13):120-121,140
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和人口膨胀三大难题。其中环境问题尤为严重,它主要表现为资源枯竭、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并且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为促进人类社会与地球自然环境的永久协调与和谐共存,专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人类21世纪可望建立的最佳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人类从动物界离异出来,始终承受着自然和社会给予的多重压力。人类只有不断克服这些压力才能生存和发展,而文化便是人的生存与生存条件的统—体,是人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并改造自身的过程与产物。人类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人类思考和面临的一个永恒主题,当然也是文化史学的首要课目。“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