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威慑论     
《科技与国力》2001,(1):17-18
威慑思想古已有之,2000多年前中国的孙子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就体现了这种思想。正如美国大战略理论家柯林斯指出的:“自有战争以来,就有威慑这个概念,但它成为现代国家的大战略的一个突出组成部分,却是在全面核战争的含义为大家所了解之后。”一般的战争理论都是打赢战争的理论,其目的都是要打赢战争,取得胜利,只有威慑论不同;它的目的不是要打赢战争,而是要遏制战争,维持和平的局面。所有的武器都是战争的工具,其运用目的都是要歼灭敌人,核武器在对双方来说都意味着毁灭,  相似文献   

2.
姜忠 《科技与国力》2001,(10):23-26
阿富汗是个极度贫困的国家,塔利班的武器装备更是简陋到了极点,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贫穷落后、装备简陋的地方,美军在开始的空袭阶段却出动了海空军几乎所有的现役先进武器装备,动用种类之繁多丝毫不亚于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空袭已持续20余天,塔利班虽屡遭轰炸却“筋骨未伤”,首次地面战损兵折将后美军更显谨慎。种种迹象表明,美阿战争将是一场持久的消耗战。在此姑且不论战局向何方发展,仅将目前美国空袭中出现的兵器加以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3.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政治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战后三十多年来,虽然大小局部战争连年不断,但是没有一次是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直接发生的。于是有人认为,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是尖锐化,而是越来越缓和了,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论点已经过时。我认为,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是缓和,而是更直接、更深刻、更复杂了。帝国主义仍然是世界各地发生战争的根源。列宁的论点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仍然是符合实际的光辉理论。  相似文献   

4.
《经济视角》2003,(1):33-35
近来,一些不确定因素使全球经济前景扑朔迷离,这给许多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出了难题,也给不少企业带来困惑。 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美国的对伊战争,打还是不打? 应该注意到,尽管最近国际上反战呼声很高,不少国家和国际组织为避免战争也做出很大努力,但美国媒体仍分析认为战争已日益临近。其根据,一、从美国政府目前的政策看,动武的决心已定且很难改变;二、美国陆海空三军10多万重兵已运抵海湾地区,如此强大的军事部署决不是  相似文献   

5.
日本在二战时期,穷兵黩武、国力倾尽,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然而,就在这片焦土之上,日本经过战后、50余年的重建,硬是创造了一个亚洲神话。如今,日本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丰富战争经验和深厚战争潜力的国家,与二战时期相比,其人力、财力、技术能力均有质的跃升。  相似文献   

6.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这句名言已被众多的军事理论家所承、认和欣赏。然而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使传统意义上的战争样式发生变化,使人们对战争的看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近几年来,各国对军用机器  相似文献   

7.
金融已成为世界大国竞争最重要的领域。金融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已取代军事战争,而成为大国争夺利益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国金融实力增长迅速,国际地位空前提升。但从总体上看,中国的金融市场还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还须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这既是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大事。我国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金融格局的深刻变革,客观上形成了促使我国金融崛起并迈向金融大国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8.
中国周边国家很多,这些国家的战争潜力也不尽相同。那么,如何评价与衡量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呢?总的来说.可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来分析: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能力(军事科技与军事工业实力)。本将从这四个方面对中国周边主要国家的战争潜力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蒂利的民族国家形成理论主要探讨了战争与民族国家形成之间的关系问题,其理论的核心观点可归纳为战争是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推动力,是国家缔造的最显著活动,是强制—榨取的中心环节。战争推动强制—榨取循环的链条不断转动,在此循环中军事力量不断的扩大,国家不断的扩张,到达一定程度后就出现了国家的趋同。蒂利虽然在其理论中给予了战争以应有的重视,但也过分地强调了战争的作用,这也导致其理论存有一定的片面性。从战争与国家趋同,战争与国家扩张,战争与国际关系三个角度来探讨蒂利的这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作出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崔森 《经济月刊》2009,(11):52-53
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货币的产生往往伴随着战争。作为一个新政权确立的标志之一就是一种新的货币的出现。而每一次货币或者是货币制度的变革都会伴随着激烈的社会动荡。与已经产生数百年的英镑、日元、美元等货币相比,欧元不是随着一种政治上的统一或者一个新的霸权的确立而产生,它是一种以经济的手段,通过多方协调,十多个国家同意放弃本国货币,让渡货币主权,采用一种重新设计的共同货币和货币体制。  相似文献   

11.
战争是人类暴力斗争的最高级形式,其目的说白了就是资源(利益)的争夺和再分配——从早期的人口资源、土地资源到如今的能源资源。战争总有获利者和失利者。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的事(恐怖主义例外),其利益的总代表当然是国家。但在国家层面下,则是社会中具体的人。以此而观,姑且将因战争而受益的人粗略分为十类。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会计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所以当经济发展过渡到一个新的层面时,网络会计的兴起也是必然的。“网络会计”,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了。它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各自为政到政府调控与引导,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的过程,尤其是近几年,它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给会计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南古建筑屋脊装饰的民俗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年 《江南论坛》2002,(3):46-47
建筑,作为人类社会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不断地同大自然作顽强拼搏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形态发展至今,已远远不是人们概念中“遮风避雨”的栖身之地,而是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政治、哲学、宗教、伦理、艺术、民族等意识形态内涵”。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国际“标准战争”已转向高技术和信息产业,竞争策略是决定国际“标准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国际“标准战争”的一系列竞争策略及其运用时机,指出了近年来我国高技术在国际“标准战争”中竞争不力的主要原因和相应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任剑涛 《开放时代》2009,(9):133-141
国际社会公认的大国,不是某个国家支配了大多数国家的结论性说法,而是因为大多数国家认为这个国家凸显了自身的强盛之道,因此心悦诚服地认同这个国家的发展模式的结果。就此可以断言,大国不是实力强制的结果。而是别国内心认可的结果。缺乏内心认可,哪怕是一个国家一时成为别国全心模仿的范例,也会因为模仿国内心的拒斥使这些国家逃脱开去。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经济信息》2006,(7):39-39
一、大学生就业方式、就业观念的演变 (一)从大学生的就业方式上来看。 恢复高考后首批毕业生和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毕业生就业均由国家统一安排。进入九十年代后,就业方式开始向国家分配与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转变,许多毕业生已由被动的接受工作分配转为主动寻求工作。由于当时大学生对社会来说仍为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企事业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相对也不是很高,所以在当时择业现象并不是很普遍,“就业”也不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是,随着大学生分配政策的调整,国家不再负责安排毕业生就业;加之各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急遽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骤然加大了。九十年代后期,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自主择业”、“求职”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即将过去的二十世纪世界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是整个人类历中上发展速度最快、成就最大的一个世纪,同时这一世纪也是经济危机最多、最严重的一个世纪,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是以往任何一个世纪都无法相比的。在二十世纪人类总共经历了以下十次重大的经济危机。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到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达30个,战争中死亡1000万人,交战国直接军费达2080亿美元,许多国家国民经济遭到巨大破坏。以1913年工业指数为100,1918年英国下降到80、0,德国下降到57,法国在1919年也下降到57。只有美国在战争中经济实力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8.
山区综合开发—山区建设的新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综合开发与治理问题,也是环境建设与发展生产相结合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害问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山的国家,孤山区综合开发,不仅是建设山区,发展农业的关键,发展经济的关键,更是解决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实在太重要了。应该承认是抓迟了一些,造成的损失已很大。只有这样理解,心中有紧迫感,才能赶上去把这项伟大事业山、好,有力地掀动山区建设工作。回如何理解山区综合开发?提出综合开发山区,决不是说山区还没有开发,也不是去开发处女地。实际上我国山区普遍存在一个过度片面开发问题,已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战争与生态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态经济大系统中,战争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它造成了人类生命的巨大牺牲,物质财富的巨大耗费,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在少数国家凭借实力谋求军事优势,从而有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的今天,我们应维护和平,反对战争,让世人关注战争对人类生存和生态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经济》2005,(9):27-28
一位参观了游就馆的日本政府官员对《经济》记者说:"我看过各国的战争纪念馆,觉得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真正地反省自己对其他国家的侵略的(并非日本独然啊).我的爷爷在战争中战死在马来西亚附近,至今连尸骨都没有找到."他说这话时神态自若,浑然不觉站在他面前的听者是一个中国人,会对他的话感到生气.事实上,他也确实不是在有意刺激人,这是他的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