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审视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货币政策成为调控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中央银行使用的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中,存款准备金率的三次频繁调整成为亮点.从存款准备金率三次调整的背景、目的、成效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阐述了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以来,针对日益突出的流动性过剩及物价上涨等问题,国家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6年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7年更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2008年4月已上调3次,调整后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为16%,这是我国自1984年设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存款准备金率是一剂“猛药”,在实际操作中很少使用,但我国人民银行却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那么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在调整货币方面是否有效?文章根据2006年以来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上证综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通过相关文献介绍准备金率调整对股市将产生的影响,然后介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之后通过建立一元回归模型来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消息是否影响了我国上证综指在宣布日后的首个交易日的表现,最后针对我国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这一现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魏秀芳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28):20-20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实现信贷结构、货币供应量等目的,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作用。近年来,央行连续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明确了央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决心,收缩了社会资金流动性,抑制了过热投资.保证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实现信贷结构、货币供应量等目的,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作用。近年来,央行连续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明确了央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决心,收缩了社会资金流动性,抑制了过热投资.保证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些金融机构(如银行),为了保证客户能够正常取款以及进行资金结算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结构不合理,因此,近年来存款准备金已隐隐作为央行调控政策的首要法宝,并连连上调。而于2011年11月30日晚,央行再次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下调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由21.5%历史高位回落至21%,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则降至17.5%。本文就旨在简要分析此次政策调整的原因、影响以及今年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7.
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之一,通常是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2011年以来,人行已经连续第四次上调准备金率,这是货币政策向常态的进一步的回归。一方面体现出央行对当前流动性过于充裕的担忧,另一方面则意在加强对通胀风险的管理。本文对准备金率上调的原因及影响做了详细的介绍和相应的说明。表明了我国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我国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8.
央行近日宣布,从2006年1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央行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为什么央行接二连三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呢? 相似文献
9.
存款准备金率以其巨大的调控力度被列为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然而自1980年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减少了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频率,甚至弃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调控工具.但是,在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不常用的工具却成为“常用对冲工具”,自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中央银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本文将通过宏观经济学分析以及初级计量分析,揭示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当下中央银行最主要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原因,并证明在当下经济条件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被弱化,从而提出当下央行使用货币政策时陷入的困境,并提出宏观层面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调整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自2008年9月至12月连续4次下调后,央行作出的首次上调动作。文章就出台这一政策的原因、背景、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完善存款准备金政策运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市场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率较高的现状,中央银行连续使用提高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调解.本文深入分析了该政策对经济形势中的各方面影响,为了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解决流动性过剩、通货膨涨等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市场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率较高的现状,中央银行连续使用提高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调解。本文深入分析了该政策对经济形势中的各方面影响,为了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解决流动性过剩、通货膨涨等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同业拆借利率为核心,引入回归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所有分析均基于2010年至2016年的大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文简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同业拆借年利率(CHIBOR)两个时间序列,通过模型建立和显著性检验得出结论.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同业拆借利率的走势进行预测.同时,提出加强CHIBOR基准利率的地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与预期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2006年7月到2007年1月,央行已经连续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阐述了此项货币政策实施的深层原因及其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析诸多因素影响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效应,继而认为:央行必须实施多种货币政策的组合,配合其他部门的各种宏观政策,尤其应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加大对社会保障部门的投入才能更好地控制资金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之后,我国经济发展周期进入不断上升阶段。为了保持经济金融健康持续发展,有效管理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等重要指标的稳定性,中央银行在2004年提出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并根据2011年经济金融变化情况,提出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对此,本课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新变化,并通过建立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与其他指标的模型,多角度说明其有效性。最后,指出此政策的主要问题及给出几点建议,为未来中央银行制定更为有效的货币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银行4月29日宣布,决定从5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四次、去年以来第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回顾与展望——基于阶段性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1-2010年,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在此期间对法定准备金率进行了频繁的调整.本文把这10年准备金率的变化过程分为"平稳上调期"、"小幅回调期"、"上升摸高期"三个阶段,分别就准备金率在各个阶段不同的政策目标、调整原因逐一进行分析,继而探究我国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效果,并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