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劳务派遣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务经济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我国发展迅速。由于缺乏法律规范,劳务派遣这种经济模式存在着缺乏经营合法和业务规范性等问题。要使劳务派遣在我国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将其尽快立法。本文拟从劳务派遣存在的法律问题,对劳务派遣立法应明确的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黄谟媛 《时代经贸》2011,(24):15-16
为了确保劳务派遣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通过完善立法的方式对其进行严格规制。临时性、辅助性与替代性原则,以及平等原则是劳务派遣立法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肯定了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合法性,明确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是劳动关系,要求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针对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特殊性,《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做出了有别于传统劳动关系的特别立法规制.本文认为,《劳动合同法》在调整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方面,在有关劳动合同试用期的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适用、惩罚性民事责任主体的范围、被派遣劳动者单方面预告解除劳动合同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应当进行补充立法完善,以更好地规制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通过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重点对劳务派遣的立法完善,提高劳务派遣经营的准入门槛,明确的规定了劳务派遣的”三性”岗位以及同工同酬的要求,劳务派遣回归作为企业劳动用工的补充形式.作为劳务派遣用工较多的通信企业应制定应对预案,合理调整用工策略,完善劳备派遣用工制度.  相似文献   

5.
劳务派遣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修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劳务派遣是今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中用“特别规定”的专章进行规制的内容,其立法内容之新和理论与实务研究之稚嫩共鉴。我们对各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立法概况及演进进行了分析,从用人单位法律责任规制的不到住、程序设计的缺失对保障权利实现的阻隔等方面剖解了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立法技术上的缺陷,并提出了立法修正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分析异化劳动、剩余价值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时刻体现着劳动正义观。自由劳动、正义分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等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的内涵,对劳务派遣立法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只有在立法上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加强工会建设、发展生产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劳务派遣的发展,最终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制度成为《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备受社会责难的内容之一。要改革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将会是结构性的调整,涉及我国劳动合同法相关理念的修正。应以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劳务派遣关系中劳动合同基础,以派遣期限为其劳动合同期限之例外,建立用工关系临时性与劳动关系相对稳定的劳务派遣机制,通过立法明确劳务派遣期限和劳务派遣中用工关系向劳动关系的转化条款,贯彻"雇用容易解雇难和派遣容易退回难"劳动法治理念,切实维护和落实同工同酬和社会保险权利,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以共同受益者承担共同责任,才能促成有序、公平的劳务派遣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8.
杨风亭 《时代经贸》2011,(4):239-239
一、劳务派遣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在我国各个行业中发展迅速,各种劳务派遣机构大量涌现。全国总工会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中有劳务派遣工2500万左右,其中仅建筑系统就超过1000万人。上海市总工会的调查统计,企业一线职工的80.4%是劳务派遣工。  相似文献   

9.
王毓南 《经济师》2008,(12):98-99
劳务派遣解决我国的就业难题,开创了一条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发展和谐社会起到促进作用。然而,劳务派遣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劳务派遣的问题等进行一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劳务派遣在法律上作一些对策研究,规范其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我国劳务派遣员工的权益保障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劳务派遣在我国存在“三方关系”责任不明确,劳务派遣员工权益受损;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劳务派遣员工处于“二等公民”地位;民主政治权利难以保障,缺少单位参与话语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政策立法的硬性保障、柔性激励机制和发挥工会作用三个方面,提出了保障劳务派遣员工权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劳务派遣在我国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对于劳务派遣制度界定的不完善,造成一些企业肆意侵害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我们应该努力规范和完善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保障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并促进劳务派遣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章燕冰 《经贸实践》2009,(12):64-65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体系,突破了常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直接建立雇佣关系的一般用工模式,引入了派遣机构即第三方。劳务派遣的发展不但有助于安置下岗职工、解决我国的就业难问题,促进我国境外就业,还有利于用工单位降低管理费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由于劳务派遣用工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我国的劳务派遣起步较晚,与欧美、  相似文献   

13.
团结权指劳动者为实现维持和改善劳动条件之基本目的,而结成暂时的或永久的团体,并使其运作的权利,即劳动者组织工会并参加其活动的权利。团结权是市场经济下劳动者最基本的权利,一般包括组织工会权、集体谈判权和劳动争议权,这一权利应该在劳务派遣市场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文章以维护劳务派遣员工合法权益为目的,分析劳务派遣员工的公平待遇等权益受损的现状,提出通过政府加强立法和监督,推进工会组织建设和工会维权,以及劳务派遣三方集体协商的方式,保障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务派遣市场。  相似文献   

14.
时代的发展,赋予派遣用工前提之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新的应用需要。通过对劳务派遣模式的应用,来确保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更新。该文就当前的劳动关系法律应用环节展开优化,实现企业的劳务派遣应用形式下的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促进其相关防范措施的应用,降低其应用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戴芳芳 《时代经贸》2012,(16):32-33
本文从分析劳务派遣的三方关系入手,分析劳务派遣中雇用和使用分离的三方两地现象,得出劳务派遣制度最大的引诱在于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义务脱节的问题。本文继续分析了造成这种脱节的原因在于制度运行的环境使得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但认为对劳务派遣在存在缺陷的同时也有现实的存在必要性,因此对其问题应视为发展中的问题来对待,从而应针对其缺陷进行补救,因此本文最后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有关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桦 《时代经贸》2007,(8Z):217-219
我国近年来广泛引入劳务派遣用工方式。这有助于解决下岗职工就业、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化、有助于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也有助于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作用,更有助于企业灵活性用工的需求。但又具有法无明定、企业逐利轻视劳动者权益、“双轨制”用工下的同工不同酬、员工缺乏归宿感等等弊端。劳务派遣用工制度有待立法规制。  相似文献   

17.
浅谈劳务派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作为我国第一部规范劳务派遣的法律,对理顺我国尚处于混乱状态的劳务派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与《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劳务派遣单位将显著减少的预期相反,劳务派遣单位却仍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就带来了与劳动者、用工单位存在大量问题,如何解决好在劳务派遣中出现的问题就成为当务之急。文章结合《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理解和分析劳务派遣的内涵,劳务派遣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劳务派遣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调整自身企业运作战略,充分有效地利用我国体力劳动者富余的资源优势,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务派遣市场,推进我国劳务派遣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王丹 《经济研究导刊》2011,(33):187-188
劳务派遣是中国企业重要的用工方式之一。通过总结国内外劳务派遣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剖析中国企事业单位应用劳务派遣用工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中国政府和企业优化劳务派遣用工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9.
法律规范的缺位和巨大的利益空间使得劳务派遣发展异常迅猛。劳务派遣产生有其必然性。相对于传统的雇佣方式来说,劳动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劳务派遣涉及到劳务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三个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劳动力的雇佣和使用相分离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浅议劳务派遣用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以及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度推进,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成为了我国劳务经济中发展较快的一种新模式.文章通过分析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的建议,为企业在今后的工作中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