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的持续增加,沿海滩涂开发成为沿海各地破解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难题的主要途径。但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如沿海滩涂利用专项规划缺乏严密的科学性,滩涂开发方向与原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不协调,相关概念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以及实践层面存在诸多问题。因而应科学合法地推动其开发利用,做到规划先行,提高滩涂开发规划和计划管理的科学性;程序优先,保证滩涂开发实施过程的民主化;注重数据,实现滩涂围垦开发科学化;开展评价与监测,提高滩涂管理的基础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温州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滩涂围垦开发。文章从开发投入、效益产出、要素保障和管理方式四个方面评估了温州市滩涂围垦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结果表明温州市围垦造地建设成本偏高、高效集约利用水平偏低、围垦资金后续保障乏力和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创新,最后从统筹规划、生态环保、试验机制、投入机制、资金保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苏东部沿海滩涂生态经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江苏东部沿海滩涂的生态特点,研究了滩涂生产经济系统的结构,指出了沿海滩涂开发的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江苏东部沿海滩涂生态经济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蔡月祥 《经济视角》2010,(12):16-18
本文描述了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的5次高潮,指出了在沿海滩涂开发过程中引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提出了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一系列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的5次高潮,指出了在沿海滩涂开发过程中引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提出了生态保护与修复的一系列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曾经,"沿海开发"、"东方桥头堡"、"围垦造田"、"解决就业",这些概念性语言对长期生活在北方城市中的记者而言是遥远而陌生的。2012年5月20~29日,记者参与报道江苏沿海开发三周年大型新闻行动。10天行程,江苏沿海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梳理相关文献,为构建中国沿海滩涂的现代管理制度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沿海滩涂概念界定不清;(2)法律属性模糊,有土地、海域、自然资源等不同法律属性;(3)海岸线划分标准不统一,有平均大潮高潮线、平均高潮线、低潮线等不同标准;(4)所有权主体不明确,使用、抵押、征收等物权制度不健全;(5)当前地方政府主导的职能分散的资源管理体制不适应新形势下沿海滩涂的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结论:加强基础研究,科学界定沿海滩涂的内涵及外延,明确法律属性,统一海岸线的划分标准,完善产权制度,构建生态系统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体制,统筹协调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苏沿海有着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域特征,淤长型海岸及广袤的滩涂资源是其环境基础,而盐业、垦殖、捕捞则是其滩涂开发的基本形式。江苏沿海开发,既要从其区域特征出发,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又要确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江苏沿海滩涂,北起苏鲁交界的锈针河口,南到长江口,大陆海岸线达954公里,海涂总面积980万亩,占全国海涂面积的四分之一,位居全国沿海滩涂省市之首,是江苏最大的一块后备土地资源,加快开发利用沿海滩涂,将对江苏经济的振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江苏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高起点开发,全方位利用,有重点发展,多层次推进,以达到加快开发利用速度,开掘开发利用深度,提高开发利用效益的目的。实施这一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应抓好以下五个关键环节:1.搞好统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利用滩涂资源。沿海滩涂这一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0.
加快江苏沿海港口与滩涂开放开发的几点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陈焕友省长在谈到支持苏北加快发展时,提出要继续推进沿海和沿东陇海线开放开发战略,利用苏北地区丰富的资源,加强外引内联,在招商引资方面寻求新的突破.本文拟就加快沿海港口与滩涂开放开发问题,谈几点构思.江苏沿海滩涂总面积978万亩,约占全国海涂总面积的15%.沿海地区及海域内还有入水道100多条,盐场133万亩,渔场15万平方公里,海底石油沉积盆地近20万平方公里.这既是江苏省开发潜力最大的后备资源,也是吸引外商进行成片投资开发的理想场所.但滩涂及其他沿海资源的招商开发,需要有港口为依托,海港建设与滩涂开发是相辅相成的.在苏北近千公里的海岸线上除连云港外,海港  相似文献   

11.
射阳县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沿海滩涂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水产、陆生生物、港口、淡水、再生能源、矿产、旅游等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江苏省射阳县现有沿海滩涂面积674.6km^2,目前还在以每年2.2km^2的速度淤涨。建国以来,滩涂开发大致经历了粗放利用、传统利用和综合利用3个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潮间带利用率低,滩涂产业结构层次低下、规模小,基础条件差,科技水平低,以及缺乏统一的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等。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强总体规划指导,合理开发利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实施科技兴滩战略,提高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2.
《发展研究》1999,(4):38-39
罗源湾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口小腹大,风光秀丽,沿岸山石景观遍布。海域面积220平方公里,湾内港阔水深,长年不淤不积,避风条件好,是全国34个。福建省6个可建5万吨级以上泊位码头的深水良港之一。海湾顶部的松山围垦和白水围垦造地5万多亩,形成了台湾海峡西岸沿海乃至整个东南沿海不可多得、可供成片开发的国有建设用地。1984年罗源湾经省政府批准列为二级通商口岸,同年开通直抵香港、日本航线。罗源县的千吨级码头货物年吞吐量达30多万吨,“十五”期间可达1000万吨。1997年被国家列入沿海开发县份。1992年…  相似文献   

13.
沿海滩涂湿地是宝贵的人类生存土地后备资源和天然的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多功能性的重要基因库,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滩涂的加速开发,生态恶化问题日显突出,如何在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坚持尊重自然与利用自然相一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补偿相结合,滩涂利用中的经济价值与生态环境价值相统一就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4.
对沿海滩涂开发作生态经济学研究,是整个对策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经济管理的自然属性研究。目的在于正确处理滩涂开发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组织社会生产力,以期全面实现滩涂开发目标。一、为什么要作生态经济学研究? 滩涂开发形成的经济实体是由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而成的,其生产力包括由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社会经济规律直接决定的社会生产力,以及由自然、生态、资源、环境条件和自然生态规津直接决定的自然生产力。正是由这“两个生产力”的交互作用构成了  相似文献   

15.
傅阳 《大陆桥视野》2012,(11):24-26
曾经,“沿海开发”、“东方桥头堡”、“围垦造田”、“解决就业”,这些概念性语言对长期生活在北方城市中的记者而言是遥远而陌生的。  相似文献   

16.
射阳县有广阔的、逐年增长的沿海滩涂,其大小接近于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其中高潮带面积占江苏省高潮带面积的19.5%,在全省12个沿海县区中面积最大。近几年,射阳海涂的开发已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并被国家科委列为全国滩涂开发示范县。一、概况射阳县海岸线长109公里,滩涂面积109.7万亩,其中潮上带76万亩,潮间带33.7万亩。海域经济鱼类20多种,年捕捞量可达12000吨。潮间带有底栖生物100多种,生物量达39.57克/米~2,总量达8800多吨,  相似文献   

17.
福建“地狭人稠”,始于宋代。时为耕地不足,住在沿海的人们已向滩涂要地,从事今天四大平原的围垦与建设。,“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垦荒规模最大。住在山区的人们也为温饱“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层山之颠苟可真人力,未有寻丈之地不丘而为田。  相似文献   

18.
海岸线是国家重要的国土资源和特殊的土地资源,是沿海开发的载体。本文以盐城市为例,在对海岸线资源评价的基础上,找出海岸线利用存在着围垦强度过大、缺乏整体规划、临海产业结构不合理、保护与管理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海岸线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功能和效益减弱,提出科学围垦、节点开发、防护保护、生态利用、严格管理等海岸线保护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9.
荷兰、韩国海洋开发对江苏沿海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荷兰、韩国都是人多地少国家,虽然陆地面积有限,但海洋空间宽广,海洋开发取得了显著成就。荷兰自然条件与江苏相似,而韩国则是与江苏隔海相望的近邻。借鉴荷兰、韩国海洋开发经验,江苏沿海开发重点是加强滩涂、港口与临港产业开发,以连云港等沿海港口城市为枢纽,建设江苏沿海经济带,建设江苏联系荷兰、韩国等国家的沿亚欧大陆桥经济带。  相似文献   

20.
江苏沿海开发的大趋势之一,就是促进海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国务院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将"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促进海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江苏沿海地区建设的两大重点。对此,我们要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促进海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全局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