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锋 《特区经济》2008,(2):29-30
从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之后,我国的住房商品化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大大地提升了居民的住房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完全建立以市场商品房为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并不适合现时国情,不能满足各个收入层次居民的住房需求。同时,我国住房商品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从战略的高度探讨了我国未来住房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京市民的住房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全市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到20平方米以上。但仍有一部分经济和住房"双闲"的家庭,他们或是人均月收入在460元、人均住房使用面积8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或是货币拆迁补偿款在10万元以下,且他处无住房的拆迁困难户。南京市委、市政府十分关注住房困难的家庭,积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确立了四个层次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在通  相似文献   

3.
赵雷 《首都经济》2008,(4):33-35
北京市副市长陈刚1月18日在北京市住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提出,2008年北京市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完善分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对没有购房能力的低收入家庭,通过实施廉租住房政策解决住房困难;对有一定购房能力的低收入家庭,通过实施经济适用住房政策解决住房困难;对中等收入家庭,通过两限房和其他普通商品住房解决住房问题;对于中等收入以上家庭,通过市场购租商品住房。”  相似文献   

4.
周芳名 《黑河学刊》2015,(2):132-135
通过对CGSS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居民住房呈现出拥有产权住房者多、住房面积不够大、低收入阶层难以承受买房甚至租房的市场价、房屋建筑年代整体较早等四个特点。个人全年收入、家庭规模和家庭生活水平是影响城市居民住房面积和住房市值的主要因素。建立满足低收入阶层"居住安其屋"、中等收入阶层"居者有其屋"和高收入阶层"居者优其屋"的多层次住房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是解决我国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的新逻辑。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人均建筑面积25平方米,但不同地域不同收入家庭问住房状况贫富悬殊。大部分低收入家庭仍然居住于危房、陋房中,甚至根本没有住房。据相关资料,目前尚有1.5亿平方米的危旧房屋需要改造,156万个家庭缺房,35万个家庭人均建筑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但同时,中国的空置房面积却占很大比例,其中主要是高档的豪宅、别墅、公寓和写字间。住宅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形成了住房供应的绝对短缺和因住房价格极大高于中低收入家庭的支付能力.而引起的住房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归纳起来,城市贫困家庭住房困境主要表现有五:一是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小,住房拥挤;二是住房条件差,房屋简陋且成套率低;三是住房自有率低,多数家庭是租房居住:四是居住位置偏僻或房屋不合法;五是住房与收入往往恶性循环。居住的不稳定或住房距离城市中心较远限制了工作机会,使贫困家庭的收入更加不稳定,这又导致改善住房条件愈加困难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魏国平 《特区经济》2009,(10):144-14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住房消费的层次性是由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或住房支付能力决定的,住房供给的层次性也应该适应需求的层次性。本文分析了居民住房消费分层影响因素、需求与供应结构失衡的原因,提出住房分层消费与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力推进辽宁省住房保障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臣  金英 《辽宁经济》2011,(12):32-35
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房价的不断高涨,中低收入家庭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已成为完善住房供应体系的必然工作。本文结合辽宁省住房保障“十二五”规划,通过分析住房保障工作的现状,根据规划目标,提出了改进和完善辽宁省住房保障供应体系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改善城市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  相似文献   

8.
小鑫 《东北之窗》2008,(2):78-79
去年以来,青岛市以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需求为重点,加快住房建设,努力改善民生。青岛市确立了"坚持三个原则、明确一个目标、落实三项措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新思路,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住房供应的社保功能和住房政策的公共效应,取得了初步成效,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正稳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逐步完善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体制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中等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限价房政策体系有助于解决中等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政府应合理管制住宅产品结构与价格,通过租售结合、分层供应的方式,以限价房满足占市场多数的中等收入人群一户一套住宅的住房消费需求,构建中等收入人群的住房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两会期间,住房保障与公积金监督管理司司长侯淅珉表示,当前我们对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有关政策已经非常明确,但对中等收入家庭的有关住房政策确实还需进一步地研究和明确。在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上,在那些房价上涨比较快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相对不足,政府应该给予适当的帮助。首先是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相似文献   

11.
是土地供应量与房地产税赋提高了房价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金霞 《南方经济》2013,31(11):27-37
自分税制实施后,“土地财政”成为我国地方政府获取收入以支撑财政支出的主要选择,而与此同时房价也在不断上涨。中央政府从民生角度要求地方政府对房价实施调控,地方政府则主要通过调整土地供给量和房地产税税赋来施加影响。土地供应量和税赋会影响供需双方从而影响房价,反过来房价又会影响税收收入及开发商对土地的需求,进而影响社会民生。本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住房价格和土地供给量、房地产税税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各地区的住房价格上涨原因。通过构建住房价格和土地供给量、房地产税税赋之间的P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来透视地方政府行为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行为和房价之间存在着联动关系,但在推动住房价格上涨的原因上存在着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土地供应量影响房价;中部地区,二者联合推动了房价上涨。而在西部地区,房地产税税赋对房价的影响明显。在政策建议上,对地价推动房价的地区要从丰富住房来源和数量入手,而税赋影响房价的地区则要完善相关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制度缺陷和结构失衡,是30年来我国独特的生产方式积累形成的.用调节供求的办法不能解决制度上的缺陷,也不能解决结构上的失衡,应有政治思维和战略眼光,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本文主张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坚持发展主权住房模式,大力发展新型房地产金融业,推动城市功能转变,调整城乡住房结构.通过增加和改善社会财富的数量与结构,平衡城乡发展的住房总需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房价上涨是一连串事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将"经济过热"作为调控目标的大背景下,应明确提出将房地产调控目标从"控制房价上涨"转变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双重目标上来。具体来说,要将住宅与房地产区别开来调控,将住宅当成准公共产品进行规划和开发,要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李燕  周勇  刘传哲 《特区经济》2010,(8):142-144
住房公积金是在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实践中住房公积金的住房保障作用主要从支持住房建设和支持住房需求两个角度发挥作用,同时通过为廉租房提供资金支持起到了一定的特殊住房保障作用。但是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不全,资金总体使用效率低、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不同收入群体使用上的不公平性等问题影响了住房公积金住房保障作用的发挥,应该进行相应的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收入弹性理论为基础,对杭州住宅市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居民住房需求收入弹性为0.481,说明住房对杭州居民来说仍为基本消费品;对不同收入家庭的分组估计结果表明,随着收入增加,收入弹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框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农民工住房总体还处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并存的状态。应加快建立农民工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补贴制度、财税支持制度、金融服务制度、土地供应制度、规划保障制度相互补充的农民工住房政策体系,使进城农民工的住房条件尽快改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时-频域动态视角采用小波分析模型,文章结合高频序列和低频数据在同一框架内研究总量货币政策、结构性信贷政策和房价波动三者之间不同时期的动态影响关系,并进一步甄别供需调控对房价的异质性影响。实证发现,作为房价调控的手段,结构性信贷要优于总量货币政策,而结构性信贷的影响机制是,中期时供给端调控存在非对称性,长期和超长期需求端优于供给端调控,这表明需求结构性信贷政策+总量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更佳。因此,应用价值体现在遏制房价的过程中,政府应该让"大水漫灌"式的总量货币政策用于"事前预防",而让"精准滴灌"式的结构性信贷政策用于"事后控制",在不同的时-频域中以前者为辅后者为主交替或协调使用,以此防止房地产市场泡沫累积而爆发风险。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宿舍法律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在面对学校管理行为时,不得不放弃一些相关的基本权利,由住宅权引发的学生的隐私权也遭受了侵犯。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特别权利关系理论荼毒的产物。学生对其宿舍应拥有法律意义的住宅权,学生在宿舍内的隐私权应得到保护。本文就一案例展开对高校学生宿舍的住宅权和隐私权的论述,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平衡学校管理权和学生宿舍住宅权和隐私权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