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刘嫦  张莉莉  李瑾 《投资研究》2022,(9):106-126
为稳定股价,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证监会提出杠杆增持这一方式支持产业资本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但杠杆增持可能诱发控股股东机会主义行为。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控股股东杠杆增持对企业资产误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企业存在杠杆增持以及杠杆增持水平提高时,投资者非理性程度也会随之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随之降低,加剧企业资产误定价程度。相比于熊市状态,控股股东杠杆增持与资产误定价的正向关系在牛市状态下更为显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带来的杠杆风险能够发挥警示作用,降低杠杆增持引致的资产误定价;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缓解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发挥治理作用。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控股股东杠杆增持所引致的资产误定价将加剧股价崩盘的发生。本文丰富了控股股东杠杆增持和资产误定价相关研究,对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龙炳  汪斌 《金融研究》2021,487(1):188-206
在股权质押的背景下,理性的控股股东会利用投资者的有限理性,通过增持向市场发送行为信号来提振股价,以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研究发现:股权质押下控股股东更有可能增持;短期内增持公告产生了正向的市场反应,其程度在非质押组和质押组间无显著差异;而长期来看,增持后质押组的长期股价以及经营绩效表现弱于其对照组,而非质押组则好于其对照组,说明股权质押下的增持并不是价值信号,而是行为信号。进一步研究发现,质押对增持的正向效应在高平仓压力组、低公司质量组、监管环境较宽松的欠发达地区更显著。拓展性检验表明,在考虑减持影响后,股权质押下控股股东更倾向于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和竞价交易实施净增持,并且管理层与其他大股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迎合控股股东的增持行为。最后本文排除了传统增持动机假说对上述结论的替代性解释。  相似文献   

3.
控股股东所有权结构与关联方担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1998年到2003年的关联方担保数据为研究对象,检验了不同股权结构下上市公司关联方担保发生的概率及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本文的结果显示,随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上市公司为关联方担保发生的概率呈现出先显著上升、其后不显著、最后显著下降的交化趋势。此外,我们还进一步发现为关联方担保对上市公司自身价值的影响显著为负,且这种负相关关系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偏低时显著加强,而在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处于高位时显著降低。这些研究发现意味着监管关联方担保行为的重点应更多侧重于控股股东持股水平较低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4.
产业资本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在资本市场上积极活跃.成为目前影响股价涨跌的重要力量。本文着重分析控股股东、非控股股东中的法人股以及上市公司高管这三类产业资本的主要代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优势以及持股成本优势,揭示产业资本流动在股市上的重要性。通过对大宗交易,上证指数、产业资本增减持等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大盘指数底部与顶部与产业资本股东集中增持与减持的顶部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通过对产业资本在A股市场上的增减持行为的应用研究帮助投资者寻找潜在市场机会以及回避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5.
基于沪深股市高管交易行为信息披露,在对高管卖出行为短期市场效应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高管买入、卖出行为的短期和长期市场效应及其产生根源.结果发现,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高管买入行为有显著为正的市场效应,而卖出具有显著为负的市场效应,并且交易量越大、日内交易次数越多,市场效应越强烈.进一步结合公司治理理论发现,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导致更强的买入市场效应,而法制环境抑制了买入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上证指数进行研究,将收益率分为预期收益率与非预期收益率,将交易量分为趋势交易量和随机交易量.利用GARCH模型对收益率进行拟合,利用线性模型对交易量进行拟合.发现收益率和交易量在趋势上存在正相关性,这符合市场上所存在的股价上涨和下跌往往具有惯性的现象,也符合处置效应理论(即股票上涨时持有者急于抛售而下跌时惜售),也体现了我国股票市场上人们的价值观趋同,从而存在"羊群效应",说明投资股票重在"选时".而随机交易量却会带来收益率的下降,这意味着随机交易量会增加股票的风险,使股价低于其实际价值作为风险补偿.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通过定向增发新股实现控股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本文对2006-2007年间不同类型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短期宣告效应和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短期累积超额收益率无显著差异,但投资者获得的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与资产注入类型显著相关。当注入的资产与上市公司的业务相关时,投资者获得的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显著高于注入的资产与上市公司的业务不相关的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因此,可能存在控股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劣质资产进行利益输送的现象。本文用大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理论解释了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定义月度异常交易量为本月与上个月交易金额的比值,发现中国市场月度收益率与滞后一个月的异常交易量显著负相关。在控制了公司规模、账面市值比、流动性以及动量效应等指标后仍然具有显著的解释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出现高异常交易量后的12个月内,换手率和特质性波动率都有大幅上升。本文认为,交易量上升代表着市场分歧程度和受关注程度的增加,在卖空约束下会使得股票价值高估,从而造成未来收益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姜军  江轩宇  伊志宏 《金融研究》2020,476(2):128-146
本文结合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股权质押频繁的现实背景,利用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是否以及如何对企业的创新效率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会显著降低企业的创新效率。进一步地研究发现:(1)当第二类代理问题越严重,或质押风险越大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抑制企业创新效率的作用越明显,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伴随的掏空效应及短视效应,是导致二者负向关系的重要原因;(2)掏空效应和短视效应在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效率的关系上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3)研发投入强度下降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效率产生的负面效应更强。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及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对于规范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学勇  张爽  温雅 《投资研究》2011,(11):133-143
本文以"高盛投资美的电器"事件为案例,实证研究外资私募股权投资事件对中国目标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外资私募股权投资首次宣告期内,目标方获得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目标方竞争对手企业获得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当宣告投资终止之时,目标企业获得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目标方竞争对手企业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不显著,从而支持竞争效应假说,而经营效率指标对竞争对手企业的市场反应具有显著正向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股权结构能否影响控制权转移后企业治理效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控制权转移的动态过程中考察了股权特征因素对控制权交易后公司绩效改善的作用。文章利用1997 ̄2003年总共249个第一大股东变更的上市公司样本,通过wilcoxon检验等方法证明了控股程度不同的企业在控制权转移前存在显著的业绩差异,而控制权交易引起的股权集中度程度及控股股东持股份额的变化能够引起交易后企业业绩的变化,然而控股股东属性与企业业绩改善的关系并不显著,无证据表明法人股接管控制权后能够改善企业的治理效率。本文的论证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我国控制权市场的外部治理效力。  相似文献   

12.
成炎炎  曹璐 《时代金融》2013,(20):22-24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创业板指数收益率以及交易量的关系,通过统计性描述和残差检验发现中国创业板指数收益率存在ARCH效应,即存在波动集群性、异方差性、平稳性、低阶自相关性、非正态性和尖峰厚尾的特点。通过ARCH模型回归发现去势交易量与同期收益率之间存在微弱的正相关性,并且交易量对收益率的波动把关"入市"与"退市"三方面降低创业板的风险。存在影响。当把交易量划分为预期和非预期部分后发现,非预期交易量对收益率以及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更加显著。基于研究结果我们建议从把握政策调整力度、严格信息披露制度、严格把关"入市"与"退市"三方面降低创业板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证券导刊》2014,(11):13-14
安信证券首次给予亿城股份“增持一A”评级 海航入主,打造金融投资平台:去年8月,公司原控股股东乾通实业将其持有的19.98%股权以每股5.63元转让给海航资本,转让价格较当时溢价105%,转让后乾通实业不再持有本公司股票,海航资本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相似文献   

14.
控股股东作为公司重大决议的决策和参与主体,其股权结构变化对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关系仍不明朗。本文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资本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显著抑制了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进一步分析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影响机理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抑制关系在非国有控股企业、股价崩盘风险高时以及东部地区更加显著。最后,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会促进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本文研究结论拓展了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因素研究,从控股股东层面为厘清资本结构优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货币政策十分敏感。2006年—2008年,房地产业经历了一个大涨大跌的发展周期,同时,在此期间存款准备金率连续19次上调。本文以事件研究法为基础,选取沪深股市房地产业全部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这一时间段内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给房地产业股价带来的平均异常收益率和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进行了相关计算、检验和分析。结果发现,存款准备金率连续19次上调给房地产业股价带来的影响以2007年9月为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的值大部分显著为正,而后一个阶段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则刚好相反,大部分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货币政策十分敏感。2006年—2008年,房地产业经历了一个大涨大跌的发展周期,同时,在此期间存款准备金率连续19次上调。本文以事件研究法为基础,选取沪深股市房地产业全部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这一时间段内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给房地产业股价带来的平均异常收益率和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进行了相关计算、检验和分析。结果发现,存款准备金率连续19次上调给房地产业股价带来的影响以2007年9月为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的值大部分显著为正,而后一个阶段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则刚好相反,大部分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17.
要闻     
《中国信用卡》2008,(17):4-4
证监会新规鼓励控股股东增持股份 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有关豁免程序规定做出了调整,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的行为。此次调整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周焱 《金融与经济》2021,(10):12-19
我国IPO控股股东限售政策始于2006年下半年,选取2007—2014年A股IPO的上市公司,基于它们上市前一年到上市后六年的基本面数据和股价数据(截至2020年底),研究IPO控股股东限售政策的长期效应.结果表明:IPO控股股东限售政策存在长期市场效应,公司上市后的第三年到第四年,相对其他时段,股价存在显著为正的异常超额收益;控股股东可以利用对公司的控制权,采取多种方式影响公司股价,从而有利于自身股份解禁后的减持,采取的具体方式包括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负面事件控制、公司正面事件操作、经营业绩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朱臻 《海南金融》2013,(11):8-11,16
本文系统研究了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前后股权结构的变化,以及大股东的认购比例和认购方式等因素对定向增发折价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进行隐性增持,进一步巩固了控制权地位,为将来的“掏空”行为创造了条件;定向增发普遍具有低价发行的偏好;定向增发折价率与大股东参与认购程度显著正相关,与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分离程度显著正相关;大股东以资产认购时的折价率显著高于现金认购;大股东的低价增发和隐性增持侵害了小股东的权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控制权转移的动态过程中考察了股权特征因素对控制权交易后公司绩效改善的作用。文章利用1997-2003年总共249个第一大股东变更的上市公司样本,通过wilcoxon检验等方法证明了控股程度不同的企业在控制权转移前存在显著的业绩差异,而控制权交易引起的股权集中度程度及控股股东持股份额的变化能够引起交易后企业业绩的变化,然而控股股东属性与企业业绩改善的关系并不显著,无证据表明法人股接管控制权后能够改善企业的治理效率。本文的论证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我国控制权市场的外部治理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