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与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全国时间序列数据(1993~2012年)和省级面板数据(1999~2012年),采用线性协整理论和以误差修正为基础的面板协整理论对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与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的关系分别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在全国范围内的促进就业功能是正常存在的。但是从全国各省份来看,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对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绝大多数省份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对失业人员再就业不仅具有长期协整关系,而且短期内具有反向的误差修正机制。因此建议构建省级层面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与就业联动机制,明确失业保险基金各项支出尤其是"促进就业"支出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搜寻理论、失业救济金与中国城镇人口失业持续时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享受失业救济金者和不享受者失业救济金者的再就业概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与享受失业救济金者相比,人力资本特征、家庭特征和宏观经济环境对不享受失业救济金者的再就业概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转换模型也得出了失业救济金会降低再就业概率、延长失业持续时间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王晓红 《经济师》2009,(6):36-37
对许多农民工来说,多年来,外出打工已成为他们许多人的生活方式,打工所得是许多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部需求萎缩,部分外向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被迫裁员或倒闭.引发大量农民工失业。文章阐述了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冲击和农民工失业后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解决农民工再就业,使之重新获得工作岗位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使用扩展的R&D模型分析了健康冲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并用1989~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健康冲击的发生使农户的健康人力资本下降,同时生产性支出减少,从长期来看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进一步下降,农户的收入下降。健康冲击使农户生产性支出的比重平均下降2.76%,农户的收入平均下降5.62%;与低年龄组农户相比,高年龄组农户的支出结构和收入水平受健康冲击的影响更大;当健康冲击发生时,高收入家庭生产性支出的比重下降幅度更大,收入水平下降程度也明显高于低收入家庭;参加医疗保险可以平滑健康冲击对农户家庭支出结构和农户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广州市和哈尔滨市730位消费者调查问卷为依据,探讨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数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缺乏基本的认知与了解;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量、有60岁以上老人、食品支出、家庭食品主要购买者等因素仍是决定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食品的首要因素;受教育程度是基本因素,它决定了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认知水平、对实施食品可追溯重要性的评价以及对可追溯食品比不可追溯食品更安全观点的认同,上述认知、评价及相关观点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认证食品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淡化了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感知、削弱了其购买意愿,为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本文谨慎定义老龄家庭后实证检验了老龄化对我国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老龄化将使家庭消费支出显著下降并对大多数消费分项支出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同时会大幅提升家庭医疗服务支出;收入是老龄化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中间变量。基于城乡分类子样本研究发现,乡村家庭受老龄化冲击异常严重,乡村医疗服务供给存在较大缺口。基于分层的城镇子样本回归发现,老龄化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冲击集中体现在较低分位家庭。  相似文献   

7.
张冀  史晓  曹杨 《财经研究》2022,(2):153-168
尽管健康冲击对家庭金融风险具有显著影响,但现有研究在健康类型、影响程度以及影响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结论。文章基于家庭资产负债表,构建包含财务边际和偿付能力在内的家庭金融脆弱性指标来衡量家庭金融风险,并分析了四种健康冲击对中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我国中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上升趋势明显,而健康冲击进一步加大了中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尤其是中等收入家庭和农村家庭,但不同种类健康冲击对中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异质性。其中,重大疾病对中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程度是其他健康冲击的4倍。上述效应的传导机制是,健康冲击通过降低家庭收入或增加家庭支出显著提高了中老年家庭金融风险。但不同健康冲击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一般健康冲击主要通过支出增加提高中老年家庭金融风险,而重大疾病通过支出增加和收入减少共同提高中老年家庭金融风险,表明中老年家庭应重点防范重大疾病引发的金融风险。进一步讨论发现,社会医疗保险对提高家庭应对健康风险冲击的作用有限,而商业健康保险可以显著提高家庭偿付能力,弥补社会医疗保险的不足部分,尤其是重大疾病风险。因此,我国应加大税优型商业健康险的优惠力度,放宽...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对数模型进行分析:lny1=a+b1 lnx+ui,其中,Yi分别表示城镇居民食品、医疗、通讯等各项消费支出,X表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b为弹性系数,他表征收入每增加(或减少)1%,消费支出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数。b〉1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该项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将不断增加;b=1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该项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将不变:b〈1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该项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将不断减少。因此,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出的弹性系数β值,可表示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10-2016年四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住房财富对中国不同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发现住房财富促进家庭教育支出,存在显著的财富效应,但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财富的影响不同,住房财富对教育支出的促进作用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中显著,对高收入家庭影响较小.同时,住房对家庭教育支出也存在挤出效应,但只在中等收入...  相似文献   

10.
在家庭教育投资中,除现金性的显性教育支出外,家庭也会通过放弃潜在收入并增加子女陪护时间的方式进行隐性教育投资.这种看不见的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其对理解中国家庭的教育行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子女升学压力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的外生冲击作为识别框架,估计了母亲由于子女教育压力而放弃的潜在收入,为识别家庭隐性教育投资行为提供了微观证据.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子女升学压力会使母亲月收入显著下降19%,同时父亲收入没有显著变化.异质性分析发现,高学历、非国有行业、育有男孩或独生子女的母亲收入更容易受到子女升学压力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在子女升学压力下母亲会通过降低劳动参与率、降低工作时长以及增加家庭照料时间等方式进行隐性教育投资.进一步利用地区重点高校录取率反映地区升学压力,发现子女升学压力越大的地区,母亲收入下降幅度越大.本文研究识别了子女升学压力下的家庭隐性教育投资行为,为更好理解中国人力资本积累和家庭劳动供给决策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81—2010年我国27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在加入居民收入波动、金融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三个控制变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及工具变量估计法,对我国财政支出波动与居民消费波动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波动受财政支出波动的影响显著,两者呈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水平及贸易开放度有助于减轻居民消费的波动程度;居民收入波动对消费波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 of government taxation on future consumption has been explained in three ways: the Keynesian approach, the Ricardian Equivalence proposition and the German view of Expansionary Fiscal Contraction (EFC). This paper reports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validity of these explanations by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a shock in government taxation upon private consumption, once the effect of the stock market is removed. A vector error-correction model is estimated for the USA, Japan, Germany, France, the UK, Italy and Canada for 1950–1997 and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s of a shock in taxation and in expenditure are examined. The responses to an increase in government taxation appear to lend support to the EFC, while the responses to an increase in government expenditure upon consumption suggest that the reaction of private consumption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traditional Keynesian approach.  相似文献   

13.
论全球性食品和能源危机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借助现有文献和中国城乡住户抽样调查统计说明,中国的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幅度虽然低于国际市场,但已对低收入住户的家计造成冲击。城市低收入户用低价食品替代高价食品;农户实际消费总支出降低,恩格尔系数增大,衣着和燃料支出比重减少。农户的膳食更加不均衡,贫困群体的营养不足状况加剧。因此,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由政府采取应急措施,停止补贴以食品为原料的生物能源企业,瞄准贫困人口实施食品救助。需要采取的中长期策略是,遏制垄断,改善竞争环境,消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扭曲。长期改革政策在于,调整社会结构,校正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与201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迪顿的接近理想需求系统 AIDS 来源相同的EASI需求系统 ,采用CHNS调查数据 ,运用 EASI需求系统实证分析了各类食品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家庭消费与福利的影响 ,并比较了收入补贴与价格补贴的经济效果.研究发现:(1)我国城镇居民动物性食品消费支出占食品总支出的比重最大 ,其次是粮食和蔬菜 ,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为"动物性食品+粮食+蔬菜" ,这说明动物性食品价格上涨对我国城镇居民日常膳食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大.(2)粮食价格对困难户和最低收入家庭的福利影响最大 ,动物性食品价格对较低收入家庭的福利影响最大.(3)对低收入家庭而言 ,当动物性食品价格上涨时 ,收入补贴政策的效果优于价格补贴政策 ;当粮食价格上涨时 ,价格补贴政策的效果优于收入补贴政策.文章最后从生产、补贴政策和分配制度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cast some light up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expenditure and the volume of remittances sent to Albania from abroad by international migrants. To assess the existence of an education enhancing effect of remittances, an Engel curve framework is used. In addition, quintile regression analysis 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migrants’ remittances have a differentiated effect on various quantiles of the conditional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consumption. The two main empirical findings are that household income has a positive and well‐determined impact on education expenditure, whereas international transfers do not influence education spending.  相似文献   

16.
The consumption of meat from wild animals (or bushmeat) occurs throughout Africa and highlights the conflict between two distinct development goals: food security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Growing human populations throughout the greater Serengeti ecosystem rely heavily on bushmeat as a source of protein, which places pressure on migratory wildlife populations. This paper uses unique data from protein consumption surveys from 131 households over 34 months in a generalizable empirical framework to estimate price, cross-price, and expenditure elasticities of protein sources, and analyze the potential economic effects of policies to mitigate bushmeat hunting and consump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1) directly increasing the price of bushmeat through enforcement or other policies to reduce supply will have the most direct and largest effect of bushmeat consumption; (2) increasing income increases bushmeat consumption as well as consumption of other meat sources; (3) if surrounding fisheries experience a negative shock, or collapse, this will lead to a dramatic increase in bushmeat consumption. Overall, these results strongly indicate that policies to reduce bushmeat hunting while maintaining food security must be considered in a broad and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7.
湖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婧  周发明 《技术经济》2010,29(10):74-79
本文首先利用恩格尔系数和消费支出构成对湖南农村居民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农村居民目前还处于温饱阶段,不过已逐渐开始向小康阶段过渡;然后借助1995—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湖南统计年鉴》中的湖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以及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以及杂项商品与服务八类人均全年消费支出数据,建立了扩展的消费支出系统(ELES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湖南农村居民年均基本消费支出水平、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过渡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郑尚植 《经济前沿》2012,3(2):82-88
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9.
对于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并没有确定的结论。本文利用我国198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内政府教育支出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的显著的影响,即我国的政府教育支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我国的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另外,长期中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大于短期。这说明政府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个长期的累积过程,因而教育投入不应该是一种短期行为。目前我国政府的教育支出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而具有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因此,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在近期和长期内不断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应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20.
We provide microeconomic foundations for the commonly assumed subsistence constraint on consumption and demonstrate that the theory is consistent with several important features of development. In principle, subsistence is consistent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food consumption, energy expenditure, body weight, and health. In practice, caloric intake has remained remarkably constant over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giving the appearance of a minimal subsistence constraint in consumption alone. We argue that the trendless nature of caloric intake results from a positive income effect on food consumption being offset by a reduction in the need for food as the energy requirements of work decrease with development. The theory helps explain the observed patterns in body mass, fert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rates for more than two centu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