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现实困境在于:县域普惠金融服务深度不够、县域普惠金融服务广度不足、县域金融服务成本较高、县域普惠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制约县域普惠金融发展的根本症结源于金融排斥,从制度创新、体系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四个维度,提出促进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罗洪波 《西南金融》2005,(11):60-60
(一)进一步强化金融为县域经济服务的功能。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金融业赚取的是存贷利差和各种服务的收费,在为县域经济服务的同时,实质也是为自己创造效益。要了解县域经济的资金需求,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县域经济的各种金融需求。同时,应主动寻找县域经济中的优质客户,营销贷款和其他的业务品种。  相似文献   

3.
发展普惠金融,关键是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竞争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解决普惠金融供给不足问题。不仅要鼓励现有金融机构向县域乡镇延伸业务。而且还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有序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这个领域。  相似文献   

4.
当前县域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波 《中国金融》2003,(19):60-60
约束县域金融发展的因素体制约束:体制改革的滞后制约了金融服务的基础。目前农村经济体制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粮食购销体制不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存在剪刀差、农村税费改革执行难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也间接影响金融服务的质量。当前金融组织体制基本是由上而下的统一模式,在县域地区一般由国有商业银行、农信社、邮储、农发行这些金融机构构成。除农信社有完全贷款权限外,邮储机构只存不贷,农发行贷款有限制,国有商业银行上收贷款权限,其网点基本上为储蓄机构。这种单一的服务主体布局限制了金融服务的能力。创新约束: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5.
<正>金融服务是中央银行最基本的职能之一,是全社会金融服务工作的基础性环节。中央银行通过提供金融服务、组织管理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强金融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影响和带动全社会金融服务的发展,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组织和引导金融业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整合服务资源,促进全社会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中央银行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6.
金融服务的创新——物流金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流是基础,资金流是保障。把物流服务与金融服务相结合进行服务模式的创新,是当前金融机构、物流公司等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重要途径。物流金融是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产物。物流金融也是供应链的金融服务的创新产品,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实施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县域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县域金融服务仍存在较大差距。县域金融机构自身建设滞后,服务水平低下、服务品种单一、金融机制不完善、资金外流突出等问题,使得县域经济在得到金融支持和服务上有被“边缘化”的趋势。文章从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县域金融在支持经济发展中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县域板块潜在生产力逐步释放,县域和广大农村地区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极具增长潜质的经济区域。然而我国县域金融发展滞后,及时探索县域金融服务体制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剖析县域金融服务现状,探讨县域金融服务创新面临的问题,以期提出深化河南县域金融服务体制创新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徐浩鸿 《时代金融》2013,(14):310-311
涉农金融服务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更是县域金融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然而,由于农业的周期性、农村的滞后性、农民的弱势性,致使贫困县域涉农金融服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应当引起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上级金融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贫困县域涉农金融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涉农金融理念"摇摆不定"由于涉农金融服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金融机构自身商业化经营理念和上级考核机制导向的推动下,县级金融机构的涉农服务理念不可避免地产生摇摆,"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热情减退,参与的积极性有所下降。譬如,从惠农卡发放及授信上看:砚山县农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逐步弱化,引起地方党政的强烈关注,也制约了县域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家发展与稳定的根本,如何找准县域经济发展与金融服务的结合点,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成为县域金融机构面临的一大难题.对此,笔提出县域金融信贷支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展普惠金融是国家战略。现有普惠金融发展研究中一般都是从政府和金融机构角度进行普惠金融的内涵、实现途径等进行研究,而少有从金融消费者角度进行阐述,论文在此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当前,普惠金融发展有进步但很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目前金融服务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生产性需求,小微企业融资难,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与普惠金融目标相差甚远等。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国际上的孟加拉乡村银行、美国社区银行和印度规模银行模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为此,我们要针对性地强化对低收入人群的金融知识教育,建设可满足金融消费者金融可得性的基础设施,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金融产品以及充分利用新技术等以改善之。  相似文献   

12.
区域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配置,即区域金融监管体制问题的实质,是区域金融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选择及其动态调整.在当前区域金融体系、特别是县域金融体系不断建立完善的情况下,应当统筹考虑货币信贷政策实施、微观审慎监管、金融稳定和金融服务之间的交叉效应,整合县域金融监督管理职能,实现统一监管,从而提高县域金融监管效能.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良好的金融服务。本文通过对2004年一2006年吉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县域金融服务覆盖面、农业贷款数量、县域信贷资金供给情况、县域金融机构运行情况等主要指标的分析,找出制约农村县域金融服务发展的瓶颈,探求县域金融发展的出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朱太辉  马晓 《银行家》2020,(3):129-132
开放金融是一种平台化的金融发展模式,金融机构通过与金融科技企业、数字科技企业以及商业生态系统的市场主体等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业务功能,创造新的金融服务价值,打造新的金融服务能力。在开放金融的发展过程中,金融科技企业和数字科技企业的角色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未来,金融科技企业和数字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开放金融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滨海新区是对外开放程度很高的经济区域,飞速发展的经济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金融需求巨大,是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的一个潜在市场。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指出滨海新区金融服务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金融服务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京津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金融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突出。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采取重视发展金融服务业,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等,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县域经济,实现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西部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金融因素表现的支持效应和制约效应几乎同样显著。西部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相互影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西部县域经济体系的恶性循环。西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西部县域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但是当前西部县域金融体系的外部环境恶劣,县域金融服务体系自身又存在诸多问题,故无法满足西部县域金融需求。针对西部县域金融目前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亟需推进西部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并给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客观审视现状,正确分析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不足(一)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金融生态环境概念自2004年由央行行长周小川首次提出起,各地立足实际,抓住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契合点,优化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区域内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金融的经济核心作用突显。但受各种因素制约,很多地区尤其是县域的金融生态环境还未得到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19.
刘源 《金融博览》2014,(21):10-13
互联网金融从诞生之初,就已经被贴上了普惠金融服务的标签.互联网金融的民主化、普惠化是其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巨大创新.而实现最大范围内的“普惠金融服务”也被看作是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融服务外包是金融领域的新兴业务,从国际范围看,金融服务外包行业正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高速成长期,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目前我国金融业务外包已经开始起步并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金融服务外包有利于强化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规避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但也会带来外包失败、成本增加、收益分配的不确定性、战略泄漏等风险。金融机构自身要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金融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要合理限定金融服务外包的范围、规范监管机构的权限与监管程序、规范金融机构选择外包商的基本程序和机制、要求金融机构和外包商建立应急机制,并适度从严监管跨国金融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