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袭来,沉寂多年的3D打印急剧升温,如何推动其产业化,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3D打印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些国家将3D打印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使其引起广泛关注。发展3D打印产业,可以提升我国工业领域的产品开发水平,提高工业设计能力;可以生产复杂、特殊、个性化的产品,有助于攻克技术难关;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就业。面对新的生产方式变革和发达国家大力推进的"再工业化战略",我国也应高度重视3D打印等新型数字化制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大人才培养、市场培育和应用推广的力度,努力在数字化革命和智能制造的"机会窗口"前取得3D打印产业发展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清华大学激光快速成形中心林峰教授揭开3D打印神秘面纱在清华大学林峰教授的办公室里,到处都是逼真的3D打印实物模型,手机外壳、工业零件、医疗支架、各种玩具……甚至名片盒都是3D打印的,红色的水立方形状,煞是好看,用手一摸,还有纹路感。他指了一下桌子上与普通打印机差不多大小的设备,对本刊记者说:这些物品都是这台3D打印机做出来的,它采用熔融挤压快速成形技术,把塑料加热到200多度,然后用喷头一点点挤出来,进行堆积制造。这台3D打印机国内卖一万元人民币,美国卖1500美元,它甚至都能把活体细胞打印出来。  相似文献   

4.
用3D打印机打印实体就如同打印一封信:在电脑上点击打印按钮,一个数字文件就会被发送到打印机上,喷墨打印机会在纸上沉积一层油墨,形成一个2D的图像。然而在3D打印中,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将模型进行一系列的数字切片,并将这些切片的描述发送到3D打印机,它会一层一层地添加连续的薄图层,直到一个实体出现。最大的区别就是,3D打印机用的"墨水"是材料。基本上,任何可以挤压、熔化或者可以加工成粉末的材料,都可以用来打印,比如塑料、金属或一些复合材料等。几种常用的3D打印技术的工艺过程包括光固化(SLA)、选择性激光烧结(SLS)、选择性激光熔化(SLM)和熔融沉积成型(FDM)等。它们的  相似文献   

5.
6.
3D打印鲜明的技术特性和经济特性使之被认为是一项颠覆性创新,与其特性相匹配的应用和商业模式能够帮助发挥其颠覆性作用,带来社会变革。基于颠覆性创新理论,从3D打印目前的应用发展情况入手,讨论了3D打印满足颠覆性创新特征的应用形式,即社会化制造。通过两则企业案例,从价值网视角对社会化制造的商业模式要素构成、内容及关系进行分析,探索其共性之处。最后,根据我国3D打印现状讨论当前存在的不足,为3D打印社会化制造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瞬间造出"克隆人",已不再只是停留在科幻片中的场面.只要有一台3D打印机(3D printers)和相应的扫描等设备,十几分钟就可以出炉缩小版的人像,这是发生在中国首家3D打印体验馆里的一幕.  相似文献   

8.
3D打印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得网络知识产权制度发生改变。其最大变化在于,进一步丰富了网络邻接权和网络专利权制度体系。因此,有必要构建模型制作者权,完善网络邻接权法;同时加强对CAD文件专利权的保护,运用专利权控制CAD模型的生产过程,制定网络专利权的合理使用规则,建立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专利权的责任机制,进而推动形成网络专利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量现实案例进行总结,揭示了个性化定制需求与3D打印云智能-分布式定制的衔接机制:打造云智能-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采用分布式制造模式,社会大众通过搜索与众包方式参与产品制造全过程;提出了基于企业的3D打印云智能-分布式定制模式创新模型、基于跨界的3D打印云智能-分布式定制模式创新模型;给出了实现3D打印云智能-分布式定制模式的商业化策略:基于节点企业个性化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全价值链整体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商业生态圈跨界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成果不但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需求提供了定制模式和商业化策略,而且为拓展3D打印的主流应用市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0.
3D打印的强劲发展必然对传统物流产业形成重要影响。论文梳理了3D打印的发展态势与典型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性地剖析了3D打印对物流产业的12项深远影响,即全球性物流网络面临战略性收缩、物流企业竞争加剧、仓储职能弱化、第四方物流公司强劲发展、原料业务成为新宠儿、零部件物流业面临生死抉择、物流污染得到改善、物流企业与消费者直接交互增多等多个方面。最后,提出了物流业的四大创新性对策,即涉足3D打印业务、借力大数据建设智慧物流、发展控制塔业务和打造供应链战略合作联盟。  相似文献   

11.
文章依据新兴技术管理理论,以3D打印技术为研究对象,从技术特点和产业特征入手,具体围绕技术科学基础、技术本身、技术市场、商业环节及新兴技术角度这五个重要方面,分析和归纳3D打印技术典型的管理特征,同时应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提出我国企业现阶段发展3D打印技术的思路,主要包括运用现有技术,依托或脱胎高校突破现存“技术簇”,实现领先。同时,实现市场准确定位,精准进入3D打印技术商业环节,最后,3D打印企业走“两手抓”发展思路。本研究对不断探寻管理3D打印技术的规律及促进3D打印技术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3D打印在中国面临大规模产业化的起点,作为一项新兴的融合型技术,其产业化路径具有区别于传统技术的特异性。从专利情报和技术融合视角探究其产业化模式和路径选择,提炼技术融合对技术产业化的影响机理,依托迈克尔波特对零散型产业的界定,提出“3D打印+”产业化模式选择,探究其与制造业、互联网融合趋势及前景。应用产业技术融合测量方法,实证揭示中国3D打印专利在技术结构上的不均衡性和技术融合上的多样性,为中国3D打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学的优胜劣汰原理,应用演化博弈的动态复制方程分析具有竞争关系的两个3D打印技术种群的博弈问题。结果表明:处于同一技术生态系统环境中的两种竞争性3D打印技术种群,由于争夺的资源有限和市场相同,因此博弈中只有具有技术优势的3D打印技术种群才能最终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4.
应用新兴产业创新管理的基本思想,通过总结大量现实案例,辨析了3D打印云智能-直接制造模式的基本内涵,提出了3D打印云智能-直接制造模式创新模型,并给出了3D打印云智能-直接制造模式下的商业模式创新策略——改变商业模式的关键要素、改变商业模式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刘鑫  余翔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0):101-106
3D打印作为一项新兴重要技术将深刻影响人类生产方式和制造业运作方式,亦将对现行专利实施体系构成诸多潜在挑战。基于Innography专利分析软件,对3D打印技术全球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剖析。分析了3D打印技术对专利侵权认定、专利直接侵权制度、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共生原理、Logistic模型和进化博弈原理解析了3D打印技术种群的竞合演化机理,从技术进化视角揭示了3D打印技术创新的内在原理与发展规律。所得结论如下:当两种3D打印技术处于纯竞争性或替代性大于互补性的情境下时,不具有竞争优势的3D打印技术种群将会最终消亡;当两种3D打印技术处于纯互补性或替代性小于互补性的情境下时,两种3D打印技术种群都能在合作共生下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7.
3D打印技术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受到很多国家的青睐和关注.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应该抓住3D打印产业的发展机遇,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克服技术落实以及产权保护不力等多种问题的影响,通过积极统筹规划和扶持,从而促进3D打印产业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就我国3D打印产业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制度创新对于推动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产业政策分析理论与方法,将政策流变理论与ROCCIPI模型应用于3D打印专利技术产业化问题研究,提出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驱动机制构架。研究发现, 3D打印产业的科技政策具有由柔性到刚性的流变趋势,揭示了产业化制度性因素由实然向应然发展的内在规律。应用ROCCIPI模型从7个维度提出3D打印产业发展的制度性要素驱动对策,为3D打印产业发展明确了指向。  相似文献   

19.
20.
在对新兴技术演化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基于需求和供应视角对政府政策措施与新兴技术演化进行了匹配分析,并以3D打印技术为例,探讨了政策措施对新兴技术演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演化形成阶段,新兴技术可根据其发展特征分为基础研究、初步兴起、相对低潮、重新定向和应用研发5个阶段。在基础研究阶段,政府主要通过提供研发资金培育新兴技术;在初步兴起阶段,应注重为大学、科研院所、研发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资金投入;在相对低潮及重新定向阶段,政府要注重人才培养,支持并设立"示范工程"项目;进入应用研发阶段后,应兼顾供给侧与需求侧政策措施,尤其应落实领先市场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