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帝 《时代经贸》2013,(14):47-48
虚拟货币的发展由来已久,从初级职能到高级职能,越演越烈。文章对虚拟货币进行了概念梳理,再研究当今以网络为基础虚拟货币的特性,总结虚拟货币发展的规律。总结得出虚拟货币是世界货币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熊娟  邓慧文  郎朗 《时代经贸》2011,(14):169-169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虚拟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化,以Q币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引起人们越来越激烈的争论:Q币是不是货币?本文试图从货币的主要职能的角度论证其货币性质。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虚拟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化,以Q币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引起人们越来越激烈的争论:Q币是不是货币?本文试图从货币的主要职能的角度论证其货币性质.  相似文献   

4.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新型虚拟货币与现实主权货币的本质区别在于权威来源不同,新型虚拟货币的权威来源是内生性的,自下而上产生;主权货币的权威来源是外生性,自上而下推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本质上是无约束的主权信用货币本位,其存在的主要缺陷在于无法防范储备货币发行国的道德风险,因此改革的方向是创造一种超主权的理想储备货币.从表面上看,新型虚拟货币具有理想的储备货币的特征,但由于其发展中出现的难以逾越的障碍,目前新型虚拟货币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仅仅局限于意识层面.新型虚拟货币体现了“平等、参与、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但也存在着互联网产品的固有缺陷,要突破这些缺陷必须寻找到自身稳定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5.
货币的发展至少经历了商品货币阶段和信用货币阶段,虽然表现形式不断变化、演进,货币本质在客观上却是恒定的。目前,各种货币理论的货币解释,都不能贯穿所有的货币发展阶段,而显露其局限性。从货币职能入手探讨货币本质,人们会发现:交换媒介是货币的根本职能,其他职能是它的前提条件;人们一直忽略了货币的一项重要职能——价值表现;货币本质是纯粹的价值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虚拟货币对金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玮宾 《经济师》2009,(1):193-195
由于网络的不断发展,虚拟货币日益成为网络中流行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虚拟货币数量的不断扩大,虚拟货币持有者、可接受人群不断增加,虚拟货币可购买的客体范围不断扩大,虚拟货币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加。文章从金融的角度解释虚拟货币的影响,提出对虚拟货币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7.
何平 《金融评论》2021,13(1):41-53
本文渐次考察了中国主要货币形态的历史演进过程、制度特征及其规律,发现货币形态演进中消解掉的价值要素、职能偏重和担保品的外在化,必须由相应的社会制度来维系.单纯货币形态在技术上的改进,不可能改变其作为货币商品代表的性质.铜钱、纸币和白银主导货币地位的更替演进,在于弥补先行货币形态在特定货币职能上的缺陷,它们之间相互补充.货币形态演进的中国经验表明,数字货币的登场,重在特定场景下扩展支付手段、完善货币生态,而非完全替代传统支付工具.  相似文献   

8.
虚拟经济近年来增长迅速,网络上的产品与服务日趋丰富,方便在网络上购买虚拟产品和服务的虚拟货币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从虚拟货币的概念着手,按是否与人民币直接挂钩的标准将虚拟货币划分为高能虚拟货币和低能虚拟货币,并探讨了虚拟货币的通用性和流通范围、虚拟货币与人民币的兑换、虚拟货币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虚拟货币为虚拟产品定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郭帝 《时代经贸》2013,(12):69-70
虚拟货币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财富追求者,都想在虚拟货币价值体系中分享收益。本文立足于虚拟货币价值的理论研究,通过对价值的理解,及虚拟货币的价值的讨论,研究当代虚拟货币的价值特征,最后对虚拟货币的产权进行界定,以确定发行方与使用方在价值体系中地位。  相似文献   

10.
虚拟货币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财富追求者,都想在虚拟货币价值体系中分享收益。本文立足于虚拟货币价值的理论研究,通过对价值的理解,及虚拟货币的价值的讨论,研究当代虚拟货币的价值特征,最后对虚拟货币的产权进行界定,以确定发行方与使用方在价值体系中地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虚拟货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人们频繁地采用虚拟货币完成各项网络交易,其流通及可能产生的风险备受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关注,如何防范和监管虚拟货币的风险亟须深入研究。结合我国虚拟货币的发展现状,对虚拟货币带来的风险进行剖析,并对我国现阶段防范虚拟货币带来风险及加强虚拟货币监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袁辉 《经济学家》2021,(12):52-61
后凯恩斯主义从反向因果关系和金融创新两个维度诠释了货币内生的机理和过程,但却由于把关注焦点集中于传统商业银行而受到Palley的批评,后者提出用内生金融概念取代内生货币以涵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创造.尽管非银行金融机构创造的负债可以代替货币执行交易媒介的职能,然而其流动性终究是虚拟的,离不开商业银行"真正"流动性的参与和支持.现实生活中,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整个金融体系在带来远大于内生货币理论描述的金融弹性的同时,也导致更大的金融不稳定性.后凯恩斯主义从内生货币到内生金融理论的发展,丰富了我们对货币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为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纳入电子货币、虚拟货币后的新的货币层次划分进行研究,并基于电子货币替代现金和活期存款的角度将电子货币划分为替代现金的电子货币和替代活期存款的电子货币,新的M0包括现金和替代现金的电子货币,新的M1包括新的M0、活期存款以及替代活期存款的电子货币;虚拟货币主要是通过在线支付的方式购买虚拟商品和实际商品,类似活期存款的网络在线支付,在货币层次的划分中,将其纳入新的M1统计中.  相似文献   

14.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他的货币理论.他的货币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论释了货币的独立性.马克思通过展开论述货币职能的发展和货币形式的演化而究察了货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独立性存在.他指明,货币的独立性存在是处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之中的物化的、关系性的独立性.因此,货币的独立性就不是纯粹的独立性,而是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相对的独立性对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促成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对资本主义的否定.  相似文献   

15.
《经济纵横》2021,(2):15-22
对货币的理解一直存在着货币是一种商品还是一种信用的争论,但任何对货币单一的理解和分析都是片面的,借助于马克思的二重性方法方可获得对货币本质和作用的完整认知。马克思批判了货币的两种本质观,运用二重性方法对货币进行了系统分析。货币具有特殊商品和一般等价物的二重本质,其分析体现在马克思各个时期的文本中。货币在职能上也体现了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的二重性,每种职能又可进行二重分析。两种货币职能统一为价值储藏职能,即资本分析的起始,既是货币二重分析的结束,又是其升华。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认为货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作提出是货币的本质、职能和数量三个,而不是两个,而且货币数量是核心。阐述了货币数量与本质、职能的关系,货币数量的对立面,货币在质上的无限的,在量上是有限的。货币数量是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社会问题中的焦点,观念、道德、伦理的标准,提出了货币数量的能量、魅力、幻觉。货币数量的增减变化是量变到部分质变到质变,货币总量及其分解,对最适货币量性质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由于网络虚拟货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网上交易越来越丰富,使得对网络虚拟货币的研究成为时下一个热门的课题。网络虚拟货币的不断发展虽将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国际一体化,但是从多方面削弱了中央银行的权威性,使得中央银行在整个金融市场甚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中心作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货币也有生命周期,有其发育、壮大、衰落甚至消亡的过程.导致国际货币衰落的因素主要是,母国经济的国际地位从上升转为下降,从巨额债权国演变为巨额债务国,货币从强势转为弱势并出现兑换性和价值储藏职能的危机,以及国际货币地位的滥用.但由于浮动汇率制、金融创新、虚拟经济超越实体经济而自我发展,当代国际货币的地位具有自我修复机制,衰落中呈现出韧性,国际货币衰落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朱烨辰 《经济师》2011,(8):199-200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虚拟货币和虚拟货币交易急剧扩张。虚拟货币不仅可以用于游戏消费、购买图书,还可以广泛地在互联网上使用,如用于购买杀毒软件、浏览收费资料、看收费电影等。文章在分析虚拟货币、电子货币与传统货币的基础上,研究了虚拟货币的运行过程,指出了虚拟货币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虚拟货币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工具已经不断发展壮大.随着虚拟货币的发展,传统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制度应该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虚拟货币使国家的存款创造倍数和货币乘数发生波动;对现实货币的供求和原有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作为新兴的产业,国家应该加强对虚拟货币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