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法两国中央集权传统历史悠久,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二者面临的共同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法两国先后开启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通过对法国权力下放改革的分析,揭示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困境之所在,能够对我国当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3.
笔者认为,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应通过如下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4.
5.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财政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每次改革都调动和激发了地方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有利益上的博弈,但总体趋势上呈现出宏观和谐的态势.本文从历史视角出发,分析各个时期我国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并揭示当前我国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建立合理的央地经济关系体制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财政体制改革对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从财政体制改革的视角研究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财政体制变革为背景,分析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随之不断调整变化的过程,提出合理而完善的财政体制是形成和谐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根本途径。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以来是中国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质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和利益分配关系,而财政体制决定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获取  相似文献   

7.
8.
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由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来提供公共服务,当务之急就是要发挥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作用,重要途径就在于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本文旨在分析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关系,为求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进一步实现职能转变,优化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能分工。  相似文献   

9.
李珍刚  程鹏 《特区经济》2009,(7):123-125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地方区域关系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也可以说到了一个攻坚阶段,具体表现为各种矛盾和利益纠纷交织在一起,地方政府深深陷入了参与困境之中。这种困境主要有制度困境、利益困境、目标困境、政府与市场关系不清困境、协调机制制度化低与政府能力有限之间困境和区域协调机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困境。这就需要解析和理顺这些困境,为我国地方区域关系发展释放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程鹏 《特区经济》2010,(5):136-13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地方区域关系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以长三角、泛珠"9+2"和京津冀都市圈等为主的地方区域发展模式。地方区域关系的发展历程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间关系的不断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发展的动力和内在逻辑是由三对矛盾运动共同构成的:中央政府制度供给与地方政府制度需求矛盾、政府间利益博弈与利益整合矛盾、政府与市场矛盾。目前,我国地方区域关系发展正由制度替代发展时期走向政府集体自觉行动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问题是任何科层制国家都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文章运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对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分析了其产生的代理问题,并提出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合作与激励机制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2.
重构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基于政府财政层级变革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田发  周琛影 《改革》2004,(2):38-42
目前,地方财政日益困难,已经影响到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地方财政困难根源于各级地方财政关系混乱,事权与财权高度不对称。解困的根本出路在于规范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进行财政体制创新。但是,若按现有过多的政府财政层级去规范各级地方财政关系,基层财政则没有出路。因此,要真正规范各级地方财政关系,彻底解决地方财政困境,须着眼于改革政府财政层级,构建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划分各级地方的事权和财权。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通过一个协调博弈的分析框架,对区域内参与协调博弈的地方政府主体的偏好、相互间的策略互动和一致性行为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区域内地方政府之间协调博弈的均衡条件以及协调失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解决协调失败的对策,如建立基于地方收益增大的合作动力机制,加强地方主体之间协调互动的互惠机制,以及中央政府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杨  童举希 《乡镇经济》2008,24(11):71-73
做好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开发农民(农村人力资源)这项“综合工程”,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也是各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在剖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意义的基础上,明确地方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职能定位,提出地方政府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任务,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方政府博弈的区域合作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斌  王勇  黄明华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2):116-119
基于效用最大化,从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和政治晋升三个需求动机对区域合作困境进行诠释。指出,经济收益最大化不是地方政府展开合作的充分条件,当地区公平、官员政治晋升纳入到地方政府效用函数后.区域合作空间要比单纯以经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区域合作空间要小。认为,促进区域合作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政绩考核和官员选拔体制创新、建立地方政府间规范的利益博弈机制和推动地方政府间合作伙伴关系建立。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自1999年起,国务院决定允许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其省会或首府城市选择一个符合条件并已建成的省级开发区,申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当地地方政府在经济开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合理、有效的地方政府行为推进着西部经济的发展。而要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在西部经济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政府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关系的有效整合,就必须对西部当地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行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财政关系的变迁是在国家强烈主导下进行的,同时受到地方各利益集团力量对比的影响。中央发展战略经常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摇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与不规范性。民族自治地方的博弈优势在于其政治要价能力,劣势源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追求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的主导下,民族自治地方逐渐在博弈中处于劣势。为此。一方面,应当制度化对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处理,加大西部民族利益集团的倾斜。另一方面,加大地方政府违规的惩罚力度,加强对东部利益集团的利益约束。  相似文献   

19.
东亚区域合作与中日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时期以来,在经济关系已经密不可分的情况下,中日政治关系却无法实现对称的发展。日本新领导人主政之后,对亚洲邻国的政策有所调整,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关系出现了某些趋向好转的积极势头。但是,中日双边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并不稳固。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应该继续进行双边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借助多边机制,为双边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中日两国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但由于双边关系因素,未能在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形成更多的合力。正因为如此,一方面,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双方都有很多可为之事;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又会为中日两国提供在多边框架下,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双边关系的积极条件。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主张中日两国应积极共同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借助多边手段和机制,维护双边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