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蒲 《金卡工程》2010,14(3):23-24
近年来,法律职业者越发地成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的维系力量,然而当前法律职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准并不高,这直接制约着我国法律职业的发展,影响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律信仰之间存在内在和必然的联系,法律信仰中蕴含着丰富的法律职业道德精神,法律信仰又是培育法律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因素,二者与职业技能共同构成法律职业共同体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因此,在当今法治社会下,应促进二者在法治环境下更好地相结合,以建构高素质,精英化和威望高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并为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发展而服务。  相似文献   

2.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关于善恶的标准问题,而“人性”在伦理学的视野中占据更为基础的地位。什么样的人性观,关注的是何种状态下的人性将直接决定整个伦理学的价值趋向。法律的人性化对于人性本身有着独特的看法,这种看法得到了法律伦理学的理论支持,在何种情况下法律要明文规定,又在何种情况下法律要明文禁止,法律自身只作出形式层面的规范解释,而法律伦理学则提供了深层的道德标准。法律不能脱离道德而存在,但是在现代法治理论的框架下,法律又必须在形式上与一切具体的伦理观念相脱离,法律伦理学解决了这个矛盾问题。显然,法律人性化是在法律的框架内探讨的,而权利本位则是现代法治的根本,法律人性化的伦理基础也必须从个人权利的角度加以探讨。“个人权利”不但是法律人性化的形式栽体.同时也是法律伦理学之独特道德标准的外在体现,因而个人权利是探讨法律人性化与法律伦理学的核心切入点,法律伦理学的人性观与道德自由的观念也将在个人权利的分析之中得以阐明。  相似文献   

3.
王霞 《投资与合作》2011,(11):203-203
世界各国的法律都是以语言作为媒介表现出来。因此,成变法律的创造者通过语言来表达法律文件的意义,但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法律意义和信息很可能会被误解或者被歪曲。所以从语言学角度出发,法律的表现形式会存在两种形式就是显现的法律和隐在的法律。那么,本文就针对基于语言学角度论显现的法律与隐在的法律进行浅显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郭红亮 《西安金融》2005,(12):10-11
本文从法律的视角,探讨了金融稳定法律的涵义,对金融稳定进行法律剖析,阐述了金融稳定法律的立法理念和基本原则,并通过对我国金融稳定法律的现实分析,结合国外金融稳定相关立法实践,提出构建我国金融稳定法律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的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的法律风险确切地说是金融风险的法律方面。凡是在贷款期间,足以导致质物的价值减少、消失、转移,或者担保权无法实现的法律事实,都叫法律风险。其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质物既存的瑕疵;另一类是质物或者担保物在贷款期间发生的既发性的一些法律事件、法律事实或者法律行为,比如法律的变更,或者专利被他人申请宣告无效等,从而导致银行拿到的质物变成空质,或者价值极剧减少。这两类法律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6.
随着法律对社会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具体情况不可能做出相应规定或规定得不具体、不明确,导致法律处理的不确定性,我们称为法律的模糊性(注:本文仅讨论民事法律的模糊性)。法律之所以出现一定的模糊性,是由法律规范的确定性与具体行为的复杂多变性决定的。在我国的保险法律中,法律的模糊性相对要强一些,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客观上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保障和服务。中央银行法律制度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经济法律制度之一,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3月18日,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责和法律地位,从法律上保证了中国人民银行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8.
<正>在数字贸易领域中,涉外法律服务的发展仍面临着如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的缺失、法律政策不齐全等问题。发展我国涉外法律服务,应当从建设人才队伍、打造涉外法律交流平台、完善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完善。涉外法律服务概况每当提及法律服务时,多数人因固有的观念会想到律师服务,即律师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等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入世后,变化最大的将是法律环境。鉴于我国现行的金融法律与WTO的法律精神和规则还不完全相适应,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我国的金融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最近又有许多人来信,讨论法律的公正问题。对这个问题,由于各个国家的体制不同,一般不好妄说。一般来讲,许多人都认为法律是公正的化身,法律就像一个天平,对什么样的纠纷都会给一个公正的说法。所以,从古到今,人们对法律有时几乎达到了狂热崇拜的地步。但是,法律有时却颇为令人失望,严格按照它办事,就会造成不公正,甚至是助纣为虐。  相似文献   

11.
法律的任务是解决现实问题,但是,这并不是法律生活的全部。法律规则的最终指向是人类幸福。法律所提供的不仅是秩序,更是一种无限的可能性。法律所约束的是当下的行动,所开启的却是一种召唤结构。林来梵主编的《法律与人文》着力强调法学的人文科学属性,用人类精神照亮法学之路。  相似文献   

12.
审计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护,法律也对审计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审计所处的法律环境必然影响审计的质量。我国审计的法律风险和审计质量的关系属于低法律风险与低审计质量类型,要提高我国的审计质量,必须完善我国的法制建设,加大我国审计行业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政策具有不同的功能,无法相互替代,二者都是农村绿色金融功能实现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相应规范体系重政策,轻法律,这导致了其强制力不足,欠缺体系性和协调性的问题,需要通过法律制度补足。域外较为完备的农村绿色金融规范体系和我国政策实践的基础为此提供了可行性。农村绿色金融法律制度的建构应通过整合现有规范实现法律的秩序价值,通过对金融权力——权利的合理配置实现法律的正义价值,并引入适当性规制以保障法律的自由价值。在此基础上,农村绿色金融法律制度应定位为促进型立法,在其中包含足够的授权规范和转致规范,实现法律与政策的协同共治,并辅以完备的全过程准入机制、协调机制、监督机制等,保障绿色金融推进乡村振兴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与法律制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法律是行为规则,“以法为鉴,可以晓规则”。经验表明,对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典型法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不仅是阐释银行法律规则和法律风险的最佳途径,也是银行合法经营、防控风险的一面镜子。基于这种考虑,《中国城市金融》联合中国工商银行法律事务部共同举办《银苑说法》栏目。从2005年开始,《银苑说法》每期将刊登一起商业银行发生的典型法律案例并对其进行剖析和评述,揭示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和隐患,提出控制风险、消除隐患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是金融机构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和业务创新的重要途径,法律制度缺陷是我国消费信贷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英美消费信贷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探讨消费信贷法律制度中的共同内容,提出完善我国消费信贷法律制度的着眼点,以期对我国消费信贷法律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抵押权是不转移物的占有,为担保债权的实现而在特定物上设立的一种权利。抵押权法律制度的设立对在市场经济情形下,鼓励交易,保护交易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作用。本将从抵押权法律制度的沿革过程中新旧法律交替的法律适用、抵押权与债权和物务的关系、新型物之抵押权等若干法律问题提出浅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金融法律风险的表现、成因及防范治理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刘兴亚朱其龙一、金融法律风险表现形式(一)法律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一些金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弹性较大,可操作性不强,以致各种“变通”做法盛行,而法律的真正原则难以得到贯彻落实。(二)金融法律体...  相似文献   

18.
法律是人民的保护神,是推动社会前进、发展的助推器。为此,要求银行员工不仅要熟知掌握有关银行的法律、法规,而且要向与银行经常往来的客户宣传这些法律、法规知识,使之了解有关银行的法律、法规,配合银行共同实施。宣传有关银行的法律、法规知识形式要灵活多样,不断创新、不能千篇一律搞一个模式,  相似文献   

19.
作为联结保险当事人债权债务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险合同,对其当事人、受益人都是有着一整套的法律的和道德的约束的。只有切实实现这些法律和道德上的要求,才能保证保险法律行为的成立和完善。在这些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中,始终贯穿着一些基本的保险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20.
法律解释是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针对特定的法律事实,对法律文本所作的理解和说明。在理解法律时应注意的问题是:法律解释是在法律适用阶段所作的理解和说明;必须是对特定的法律事实的解释;是与待决案件有关的能影响处理结果的规范性文件的解释;法律解释的核心是对法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