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商业银行与客户构成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需关系。商业银行要将产品和服务成功地营销给客户,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依据客户心理需求特征来实施。客户的心理主要包括客户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客户选择什么样的商业银行的心理变化是有规律性的,掌握客户选择商业银行心理规律并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有利于商业银行成功地实现营销目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分行刘云涛2019年7月8日来稿指出,在ETC代理业务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商业银行须讲求营销策略,实施智慧营销。一是锁定目标客群,坚持批量营销。针对强合作对公客户,实行清单营销,加强业务联动,开展专场推介,积极以户引户。针对弱关系对公客户,建立优选清单,广泛撒网营销,开展有奖办理,尝试代理  相似文献   

3.
当下,我国的商业银行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集团客户,以及日益复杂的关联交易。从公司业务营销到风险、内控管理,集团客户的营销和授信风险防范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直以来,集团客户的营销管理和信贷风险控制是国内各商业银行授信业务上的薄弱环节。读罢本刊今年第3期《商业银行实施集团客户整体营销策略研究》(以下简称《策略》)一文,  相似文献   

4.
金融营销是市场营销在金融领域的延伸,进入数字金融时代后,金融营销对银行业的影响巨大。通过大数据选择客户、提供可盈利的银行服务成为商业银行占据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数字金融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商业银行的金融营销方式,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识别有效需求客户,有针对性地推送产品信息。便捷的申办手续、高效的审批流程不仅改变了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还改变了客户接触金融产品的途径与方式。对此,文章基于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现状,探讨数字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实施集团客户整体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集团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业务需求量大、需求品种覆盖面广,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强的特点,是商业银行长期、稳定的利润来源。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整体营销的理论与实践分析,提出了一整套商业银行实施集团客户整体营销的策略方案:主要包括建立总行、分行、支行联动的营销模式,构建以“客户经理部”为载体的网络化营销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和分配机制,实行集团授信的方式控制关联交易风险,借助网上银行为平台推广现金管理服务,加强融资产品创新及注重有效产品服务策略等。  相似文献   

6.
企业集团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业务需求量大、需求品种覆盖面广,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强的特点,是商业银行长期、稳定的利润来源。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整体营销的理论与实践分析,提出了一整套商业银行实施集团客户整体营销的策略方案:主要包括建立总行、分行、支行联动的营销模式,构建以“客户经理部”为载体的网络化营销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和分配机制.实行集团授信的方式控制关联交易风险,借助网上银行为平台推广现金管理服务,加强融资产品创新及注重有效产品服务策略等。  相似文献   

7.
忠诚客户营销是商业银行营销发展的高级阶段。忠诚客户营销的实施可以解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营销实施中存在的重要客户界定和识别不清晰 ,缺乏为重要客户提供特殊服务等问题 ,从而增强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客户资源争夺战中的竞争力 ,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客户关系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要树立"与客户合作"的营销理念、做好客户细分工作、以客户为中心重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建立CRM系统、注重内部营销等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实行差别化服务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要实现差别化服务,商业银行应积极推进客户关系管理;实行客户经理制;积极开展合作营销,努力争取双赢效果;全面实施品牌战略,突出商业银行各自的业务优势和特色;积极做好客户与市场细分,培养客户忠诚度;采取与目标市场配合的差别化营销组合策略;树立客户至上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0.
黄伟 《云南金融》2003,(5):24-28
营销宣传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加入WTO后,国内商业银行的营销宣传工作在观念、机制、模式、策略等方面还存在着与自身改革和市场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必须建立以市场、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营销宣传体系和有效的联动机制,并结合实际制定营销宣传规划,实施正确、有效的营销宣传策略,促进营销宣传工作的健康发展和商业银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以迎接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价值导向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薛鸿健 《金融论坛》2005,10(7):26-32
美国银行业处于最开放、公平和有效的市场中,其领先的市场营销直接决定了其全球一流的经营业绩。中国也处于快速地趋近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系统分析、整体认识美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可以为中国商业银行提供有益的参照。为此,本文提出了价值导向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体系:市场营销必须集成客户、员工与外部利益团体的价值;体现价值取向的定位是市场营销成败的根本;应从客户、市场和产品三个维度来把握复杂的营销组合;市场营销始于科学的研究、基于必要的信息、成于资源的保障。最后,本文用美国相关学术研究及商业银行营销实践验证了所提出的营销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渠道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银行营销渠道的选择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它会极大地影响其经营业绩和成本水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渠道还比较狭窄,基层网点功能单一,服务手段落后。今后,商业银行要根据目标市场客户的需求,积极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大力整合、开发和拓宽营销渠道。  相似文献   

13.
公司客户需求变化及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实质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客户需求因时而变,要求现代商业银行与时俱进。本课题依据现代营销学理论,立足分析客户需求,从响应客户需求,开展金融创新;顺应客户需求,调整业务结构;适应客户需求,提高服务效率三个方面设计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公司客户需求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企业边界的扩大,商业银行的可用资源已经扩展到经营的上游和下游世界。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从利益对立方正逐步向利益共同体转变。商业银行只有。为客户创造了价值,客户才会对银行贡献价值。客户的价值贡献能力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创值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实现商业银行与客户在价值创造活动中的共赢,是提升商业银行创值能力、更新管理理念、培养核心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陆岷峰  张惠 《海南金融》2010,(7):46-50,54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目标确定之后,需要由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予以实施,即完善的声誉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有效实施声誉风险管理的基本保障。由于声誉风险管理既具有其它种类风险管理的共同特征,又有其个性化管理要求。构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除了要认真落实国家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声誉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基本要求外,更要根据声誉风险管理的内在规律性要求构建体现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特定要求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个人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的重要选择,个人贷款的深度营销对深入挖掘客户的隐性需求,维系与业务合作者的长期关系,带动营销理念的升级,提高定向营销效率,升级客户价值挖掘,适应差异化市场需求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17.
银行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声誉是银行的生命线。论文在分析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特征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国外管理银行声誉风险的主要做法,并就如何提高中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能力,从完善风控体系、构建长效机制和提高应对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给国内城商行的经营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国内利率市场化遵循渐进改革思路,与台湾地区利率市场化具有相似之处,经历14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台湾银行业在低利差的环境下通过推进组织流程优化来提升运营效率;强化金融服务手段来改善资金来源结构,从而降低资金成本;依托金融控股公司平台,发挥整合行销效益,扩大客户基础;积极调整优化资产结构,大力拓展民营企业和消费金融业务等举措实现发展转型及安全稳健经营。台湾银行业的发展经验值得国内城商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商业银行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现状入手,基于中国消费者在拥有高品牌信任的同时,却有着较低的品牌忠诚的现象,分析如何将顾客对商业银行的品牌信任转换为品牌忠诚的营销路径.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介绍该银行将顾客对其品牌信任转化为品牌忠诚的营销实践,以期能够对现代商业银行品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银行、保险、投资等多领域金融产品的交叉销售成为各家金融机构获取客户、服务、扩张和盈利的重要工具。文章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交叉销售的现状,指出国内银行业已取得基本确立交叉销售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初步建立CRM系统为交叉销售提供技术支持等成效,但仍存在市场定位不明、销售手段单一、产品缺少重点等不足。文章从客户策略、产品策略、渠道策略、服务策略、队伍策略、激励策略等方面就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交叉销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