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6年5月,中国青岛市某农产品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中方公司)与韩国某农水产公司(以下简称韩方公司)成交蒜米200t、每吨CFR大丘200美元,总金额为477美元,交货期为2006年6~9月。合同规定,双方发生争议时先协商解决,如协商不能解决,提交仲裁机构解决,仲裁地点为中国,仲裁机构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相似文献   

2.
一、国际仲裁概述 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产生的争议一般采取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不同的方式来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规定,发生合同争议时,当事人应当尽可能通过协商或者通过第三者协调解决。如果经过协商和调解,不能达成和解,可以根据合同的仲裁条款,或  相似文献   

3.
刘伟全 《商业研究》2001,(2):170-171
在国际商业贸易中发生争议是经常的事情,如果争议处理的不好,很可能会影响双方的日后合作,或失去重要的贸易伙伴。因此,选择恰当的争议的方式是企业解决纠纷的关键。目前,国际上争议的方式主要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本仅从仲裁与诉讼的比较入手,探析仲裁的优点,从而建议国内各企业在处理争议时采用仲裁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 在对外贸易交往中,贸易双方难免因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责任和过失引起争议。这些争议当经过友好协商和仲裁还不能及时公正地妥善解决时,就必须通过诉讼来解决。  相似文献   

5.
国际货物买卖中,双方在合同商订时都会对合同履行中贸易纠纷的解决方式以条款形式予以约定,以求争议、纠纷的顺利解决.常见合同争议、纠纷解决方式的约定多在仲裁条款中描述为:"本合同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双方应采取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若友好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时,则该争议案应提交……仲裁解决(All disputes in connection with this Contract or the execution thereof shall be settled friendly through negotiations.In case no settlement can be reached,the case may then be submitted for arbitration to…)".  相似文献   

6.
李春景 《国际市场》2002,(12):44-44
有这样一个案例:我国外贸公司A向德国模具制造公司B发出购货合同书,欲以CIF价购进一批模具.A在购货合同书的背面条款中规定:"因执行本合同所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由合同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如果签订合同双方经协商后尚不能解决时,必须提交仲裁.仲裁应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根据该委员会的仲裁程序原则进行仲裁."B接受了A的订货要求并发回一份销售合同书,但其背面条款规定,如发生争议应由英国伦敦仲裁院仲裁.对此,A未做出任何表示.随后双方便开始履行合同,可是不久就发生了争议.A根据其购货合同书的背面条款在中国提起仲裁,而B却根据销售合同书的背面条款认为应在英国仲裁,而不是由中国贸促会仲裁委员会进行受理.  相似文献   

7.
<正> 仲裁是我国解决对外经济贸易争议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国不仅在商品买卖合同中大多订有仲裁条款,其它经济贸易合同,如经济合作、技术转让、国际信贷、合营企业等合同,也普遍采用仲裁方式解决争议。1987年我国被批准加入1958年在纽约签订的《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因此,加强对国际商事仲裁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国际商事仲裁方面的管辖权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奚玉  何力 《光彩》2013,(10):50-51
与诉讼相比,仲裁具有省时、省钱、省事的特点,因为基于双方自愿,通过仲裁解决争议有利于维持双方的商事关系.本刊特整理通过仲裁解决争议的案例三则,供广大经营者参考. 案例1仲裁条款生效的条件有哪些? 案例:2008年5月13日,甲公司与乙公司在上海签订运输合同,约定由乙公司将甲公司一批货物由上海运至南京.运输合同同时约定:"发生争议,如双方协商未果,则由合同签署地仲裁机关仲裁解决."5月20日,甲公司的货物从上海运输,于5月23日下午抵达南京.在做卸车准备工作时,运输车辆的液压千斤顶发生故障,导致运输车辆倾斜,造成该批部分货物质量受损.  相似文献   

9.
<正> 编辑同志:我最近有一个合同纠纷。我和对方当事人协商用仲裁方式解决。仲裁书下达后,我感到裁决有失公平,而且,我觉得仲裁员有收受贿赂的嫌疑,据我了解,仲裁是一裁终局。但如果发现裁决有失公平,诸如我上述提到的几种情况,应当如何寻求司法救济?读者:王刚王先生:首先,我想向你介绍一下仲裁。仲裁又称公断,是指双方当事人同意,自愿将争议提交给第三方审理,由第三方根据法律或者公平原则作出裁决,并约定自觉履行义务的一种制度。仲裁以当事人的自愿为基础,仲裁庭受理案例根据的是争议双方愿意将争议交付仲裁的仲裁协议。与诉讼程序相比,仲裁程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传统的相互协商程序在解决国际税收协定争议方面存在诸多的缺陷,越来越多的国家寻求利用仲裁解决中外税收协定争议,在税收协定中订入仲裁条款。考察了利用仲裁解决中外税收协定争议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就利用仲裁解决中外税收协定争议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某年3月,我国某A公司与德国B公司签订合同ST-002,销售琥珀核桃仁250公吨。合同的主要条款如下:CFR汉堡,每公吨7800德国马克,包括包装费;即期不可撤销信有证;……关于合同以及与合同有关的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否则交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  相似文献   

12.
张抒扬 《国际市场》2011,(11):68-71
国际商事仲裁是指不同国家的公民、法人将他们在对外经济贸易及海事中所发生的争议,以书面的形式,自愿交由第三者进行评断和裁决,其基本特点是以双方当事人的协议为基础。一般来讲,国际商事仲裁总是发生在仲裁条款及基础合同的原始当事人之间,仲裁条款也只能约束当时参加签约的原始当事人。随着国际商事的日益  相似文献   

13.
《商》2016,(3)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也使得企业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争议案件的实际情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调解协商处理的难度逐渐加大。协商、调解处理劳动争议之外,我国还存在仲裁前置处理方式,以致整个处理过程周期过长、劳动争议维权成本过高,严重影响了争议的解决以及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甚至是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们有必要对现行仲裁处理程序进行重构或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仲裁条款中约定“协商解决争议”的情况进行了归类,结合仲裁委员会在具体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处理情况和当事人对此种约定的态度,并参照《仲裁法》的相关规定,提出了解决在仲裁条款中约定“协商解决争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在履行合同中很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合同中规定的各方的义务不能得到很好地履行.因此就导致了纠纷或争议的产生。解决这些争议的途径或方法一般有四种,即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协商,第三者介入予以调解、仲裁和诉讼。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办法》的学习贯彻,本文试就合同争议行政调解的有关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一、关于合同行政调解的必要性调解是解决合同争议的一种常用方法。《经济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经济合同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者协商、凋解不成的,可以依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从这一规定来看,不仅案内可以调解,案外也可以调解。不仅司法部门、仲裁机构可以调解,民间组织、行政机关都可以进行调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经济合…  相似文献   

17.
中俄贸易纠纷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以边境贸易为主要形式的一系列争议案件,现在已成为双边贸易中存在在的遗留问题。今年6月,中俄经贸合作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四次会议,双方对如何深化两国经贸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周可仁指出:对于双边非正规贸易问题,双方应本着务实的原则,立足于规范本国的经营秩序,从各自做起,加强沟通、磋商,共同协商解决双边贸易中存在的遗留问题,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扫清障碍。俄罗斯联帮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副部长卡拉京指出:俄愿意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协商解决一些现存的纠纷问题。由此可见,如何通过有效途径解决中俄贸易纠纷问题,对于今后的双边贸易的正常发展非常重要。如果这个问题在近一段内仍然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那么中俄双方商人心目中造成的不信任阴影就难以消除。这与中俄两国元首最近签署中《中俄睦邻友好条约》、加强经贸合作的良好氛围很不和谐。为此,中国国际商会黑龙江调解中心与俄罗斯滨海边区工商会仲裁中心,共同举办了2001中俄贸易法律研讨会,双方商会及法律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本作为黑龙江调解中心的调解员也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就中俄商会通过联合调解的途径来解决纠纷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现将这一思路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跨国投资和经营活动面临更多、更复杂的税收争议,现有的税收争议解决机制尤其是相互协商程序机制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中国应在“一带一路”区域构建和运用包容协调的税收争议仲裁机制。“一带一路”税收争议仲裁机制应当作为相互协商程序机制的延伸与补充,具有“应纳税人的请求而启动”的强制性。在内容塑造上,该机制应有充分的包容协调性,以确保税务主管当局在仲裁程序中拥有相应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程序模式上,该机制一般应采用“独立意见”的仲裁程序。在引领构建“一带一路”税收争议仲裁机制的策略和方法上,中国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税收争议仲裁的态度、实际接受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等因素,与相关国家形成符合共同利益需求的多边或双边安排。  相似文献   

19.
政策法规     
《光彩》2008,(2):4-5
热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发布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该法分总则、调解、仲裁、附则4章,共54条,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解决劳动争议以协商为主新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  相似文献   

20.
从实行对外开放至今,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复杂的法律问题,亟待我们认真研究解决,以适应生动的社会实践的需要。本文拟对涉外经贸仲裁适用的法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比较探讨,并对我国对外经贸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作些评介。 * * * 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合同双方分处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各国政治制度、文化特征、风俗习惯存在巨大的差异;买卖的标的物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