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一号文件在新年伊始如期推出。自1978年农村改革拉开序幕,已先后出台6个一号文件,6个文件的制定实施.换来了焕然一新、充满生机的新农村。“三农问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长期使命。为此.本刊在2005年第二期就以大为醒目的专题形式——《期待“三农”新政》重点报道了“三农问题”,以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刘鹏飞 《发展》2013,(11):12-15
中央一号文件是指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现已成为中央重视“三农”问题的风向标。从起源看,1982年第—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胡耀邦在一次会议上讲到,农村工作方面,中央每年都要搞一个战略性文件,下次还要安排“一号”。于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1986年和新世纪初期的2004—2013年,中央共出台15个涉农一号文件,对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颁布,这个《意见》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的“一号文件”。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指导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将《决定》提出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巩固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农村发展和全局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就“三农”问题发出“一号文件”,这也是2004以来连续发出的第六个“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聚焦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展现了决策层对农村工作的巨大关注。  相似文献   

4.
1982——1986年,连续五年中央制定了五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于农村改革做了总结,为农村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事隔18年之后,当“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呼声响起时,2004-2006年中央又连续出台了三个“一号文件”应对“三农”问题。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出台,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专门制定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文件,这在我国建国以后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充分表明“三农”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应该放在国家发展大计的重要位置之上。近年来,中央连续三个“一号文件”犹如一把剪刀,裁出了“三农”的新景,带来了农业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5.
《唐山经济》2004,(8):39-40
2004年伊始,中央以1号文件发布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随后省委六届五次全会又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滦县委、县政府敏锐地认识到这是新时期我国农村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面临着新的机遇。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文件,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  相似文献   

6.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2年“一号文件”与之后的连续4个中央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7.
一、安徽农村改革历程 安徽农村改革30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8年,改革的重大突破期,核心是农村经营体制改革。1978年冬天,安徽小岗村的“分田单干”拉开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序幕,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史上的一座丰碑,意义重大而深远。其后,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发出了五个“一号文件”,突破了人民公社体制束缚,建立了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8.
卢林仁 《老区建设》2009,(17):64-64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2年“一号文件”与之后的连续4个中央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建制镇由1979年的2361个,发展到1997年的16535个(不含城关镇),小城镇总数已达4.7万个,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全面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是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农村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深层次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城镇化必由之路,对扩大内需,开拓农村广阔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小城镇建设的目标谈几点看法。一、小城镇建设同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信息》2005,(2):16-23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关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一号文件”.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变革、2004年.“一号文件”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农村.在这一年中,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为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了大量工作.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农村经济活力增强.“一号文件”的支农政策效应明显。在这其中,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还存在哪些障碍.尤其是面临哪些长期的体制性矛盾?在2005年里.我们将做怎样的期待和努力。为此.本刊在这期编发了《2005,期待“三农”新政》这组文章.目的是为了推动和促进“三农”在将来的一段时期内本着“科学发展观”。的总体纲领能够更好、更快、更稳、更加协调有序地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坚持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新部署,抓住了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的关键问题。最近,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足以说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关键性。  相似文献   

12.
“中央一号文件”几乎成为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方向的一个特定称呼。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共有八个一号文件出台。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1份中央一号文件。文件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突出强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出来一系列新观点、新政策、新举措。本刊将文件全文刊登,并请相关专家学者给予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的一号文件。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这一指导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陆续出台了6个关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一号又件”,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变革。尤其是2004年的“一号文件”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农村。在返一年中,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为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了大量工作,农民收入得到了显著增长,农村经济活力明显增强,“一号文件”的助农政策效益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之后,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件”都是关于农村政策的。这五个“一号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孙瑜 《广西经济》2007,(3):10-13
一、深刻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 2006年12月22—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后以2007年中央1号文件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2004年以来第4个中央1号文件,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了8个方面、35条政策措施,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又一纲领性文件。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6个关于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显著提升了农村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的地位,极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08年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央决定对以往一个时期的农村政策做了总结,勾画了未来新时  相似文献   

19.
《上海集体经济》2006,(3):38-41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近年来,各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正在苏州农村兴起。到2005年底的统计,全市这类合作组织共有916个,入社农户23.59万户,占总户数的21.57%;年收益总金额10.6亿元,户均4493元。尽管就总体而言,这一新生事物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然而它们已在探索农村制度创新、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广大农民的拥戴和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由此也显示了它们得以生存发展的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如何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产品流通不畅越来越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和农民增收的障碍,这一问题,早自1980年代著名的中央五个“一号文件”就已经提到。在土地的农户承包经营制度全面铺开的1982年年底,实际主持农村改革进程的万里同志在形成第二个“一号文件”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率先实行“大包干”体制的安徽肥东县农民“卖粮要走后门,有时在粮站等几天几夜,也卖不出去”,“明年只种够自己家用的粮食”的情况,发出了“流通不畅已经阻碍生产的发展.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的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