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政工工作中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人本化”管理,对于员工和施工企业都大有裨益。文章分析了政工工作中坚持“人本化”管理的意义和原则,并探讨了政工工作与“人本化”管理的结合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政策也在不断的变化,国家鼓励中小型企业、鼓励自主创业,但是在进行企业管理中,如何对企业的员工进行管理是首要任务。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点,企业要想发展,员工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就需要对员工进行人本化教育和管理。在进行政工工作中,一定要维护好员工的切身利益,对员工的心理思想进行及时的了解,如果有不好的思想要及时的对其做政工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本文主要对政工工作中的人本化教育和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作为独特的工作方法,政工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地位,而其中的人本化管理是政工工作的核心.所谓的人本化管理,就是指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思想与认识,进行人性化的管理.笔者基于人本化管理在政工工作中的重要性,结合多年来从是政工工作的实际经验,论述了人本化管理的内涵以及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人本化管理的一些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郭子英 《民营科技》2013,(9):233-233
企业的发展与效益的提升与每个员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因此为使企业更好的发展,作为政工工作人员,就应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使他们乐于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这就给政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了考验。现对政工工作与"人本化"管理结合的重要性以及政工工作与"人本化"管理结合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政工工作中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人本化"管理,对于员工和施工企业都大有裨益。文章分析了政工工作中坚持"人本化"管理的意义和原则,并探讨了政工,工作与"人本化"管理的结合措施。  相似文献   

6.
人本化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其实质是培养企业员工的团体思想,通过各种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全员的提升带动企业整体的发展。本文以山西潞安集团为例,阐释了企业员工思想教育中人本化管理重要性和进行企业员工思想教育中人本化管理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近年来,企业管理的理念和重点在不断由“物”向。“人”转移,以人为本、人本管理可闻可见.企业经营管理的绩效在不断提高。整个社会也都非常关注民生.人本理念深入人心。但还有一些企业对“人”与“本”的真正内涵还缺乏全面的理解,人本管理受限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和运用人力资本.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并未有何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正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更好地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企业必须对政工工作加以重视。本文主要对企业政工工作中的人本化教育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刘玲玲 《活力》2023,(6):83-85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人本理念的含义是在企业思政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中心。随着人本理念日益融合于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之中,人本理念在企业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其中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监督管理尤为重要。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贯彻企业以人为本的核心,建设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员工人本理念的思想建设管理工作,使员工更加认同企业的文化和管理,以此来推动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政工队伍的建设是一项以人为本、以各个单位为基础的一项基本工作,政治工作者无论是在哪个组织、哪个单位都是十分必要的存在。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提升员工的基本素质,培养有思想有文化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每一个单位的必要工作之一。地勘单位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单位,主要从事地质勘查并等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政工队伍对于这样的单位来说,它的建设要求更为明显,对于政工队伍的建设要求更高更完善,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我们政工队伍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振 《企业导报》2012,(21):16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和根本。企业政工以人为本,就是以员工为主体,以员工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关心人、理解人、引导人、培养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个比较显著的问题,单位的政工人员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政工工作人员应对的危机和矛盾,提出了政工人员应提倡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一、政工人员应提高危机和矛盾的处理能力 在单位的发展陷入困境和员工思想出现危机时政工人员应积极采用危机管理,应对员工思想的疲软,采取应急处理预案,积极调动员工的思想,使全体员工共度难关.因此,政工人员不但要宣传增加政工新职能而且应构建高效的思想危机的应对机制,提高危机解决和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的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人为本”是中外管理思想共同的价值取向 综观中西方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在管理哲学上,已经从最早的工具人、经纪人,在上个世纪50年代正式步入以人为本的社会人管理阶段。在管理理念上,从梅奥对管理中人性面的发现,到麦戈雷氏Y理假设的提出,再到威廉大卫充满人本色彩的Z模型设计,清晰的勾勒出了管理逐步迈入人本化的演变过程。在实践方面,从日本本田宗一郎的人和至上管理,到松下幸之助的所谓慈父型关怀管理,再到玫琳凯艾施的乐施管理哲理试验,都充分反映出现代管理中的人本化的取向。  相似文献   

14.
"心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管理的必然发展和升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以一切人的人格平等为基础,以激发员工主动性,调动员工积极性为基点的管理。主动性和积极性所具备的心理特性以及个人与组织之间存在的“心理契约”使“以人为本”的管理发展为“心的管理”成为必然。本文同时对中国企业“心的管理”的进一步完善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5.
略论人本管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是人本管理的基本目标。人本管理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体现时代特征和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能本管理”,就是以人的能力作为本位的管理,这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人本管理,这是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加入WTO以及信息网络时代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强化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和思想工作。为了推进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受中国机械工业部政工办和兵器总公司政工办的委托,本社决定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的南京举办两期研讨会。研讨会特邀有关专家、教授讲授:人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实践及走向,人本管理与思想工作;邀请优秀企业家现身说法:以人为中心的开明管理等企业管理中大家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研讨会期间将组织学员瞻仰中国革命先行者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虽然“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经常可闻可见,但一些人并没有深究其中“人”与“本”的真正内涵。似乎人本管理就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和运用人力资本。如果“人本管理”只如此理解的话,那么它不过是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手段,组织中的人并没有摆脱仅仅作为一种资源或人力资本存在的地位,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也并未有所突破。究竟何为人?何为本?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什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以人为本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法宝。企业要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主体潜能,推动企业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国家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而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改革,从而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企业管理需要以“人”为核心,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尊重人的价值,抓住人、开发人、培养人、用活人,通过多种激励手段培养员工共同价值观,使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此外,“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也提倡企业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更大的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康玲玲 《活力》2023,(4):160-16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在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体制内,做好人事政工管理工作成了单位体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人事政工管理工作对单位的发展及全体员工的思想政治观念的树立都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做好人事政工管理工作是当前机关事业单位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以“如何做好人事政工管理工作”为主题,展开相关的论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深入探索社会化用工情况,在人本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出了社会化用工中的“以能为主”的人性化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新模式。文章介绍了通过构建“以能为主”的选拔制度、绩效薪酬制度、关怀制度、激励制度,建立新的人性化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飞轮模型,旨在促进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