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企业家》2007,(5):44-44
真正的社会主义,应当是一种既不同于苏联、东欧式的传统社会主义,也不完全同于北欧民主社会主义式的即现代社会主义,其基本标志,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民主法制、国富民裕。这一概括既不违背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又没有太多的意识形态印记,文字简单,内涵丰富,人人都能理解,谁都可以接受。而且目标要求不是静止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现在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反映了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融合与创新。[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荣辱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荣辱观虽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但在塑造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方面起过重大作用,有着宝贵的思想资源。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传统荣辱观的“扬弃”。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体现了重视社会耻感价值的民族传统;它既包含了传统荣辱观的精华,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该借鉴传统荣辱观教育的精华,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国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它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传统和谐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和谐文化理论以及中共几代领导对和谐发展观的远见卓识,使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其客观背景和原因。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丰富经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日渐雄厚的物质基础,使我们的和谐文化建设又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孙福香 《活力》2010,(20):88-8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一种崭新的理论。它无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在人类文明史上,都划出了一个新时代。它像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那样,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极其重要的理论武器。这个理论既不同于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又不同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发展了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究竟有哪些特色呢?我们可从八个方面理解和分析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9.
梁玉红 《活力》2008,(2):54-5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深刻领会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沉淀,凝结出优秀的中华文化,经过各个时代的打磨凝练,赋予它时代的灵魂,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继续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永动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社会和谐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稳定器。中国企业家在经商过程中提炼的企业家精神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晋商、鲁商、浙商为代表,形成了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救世强国、风雨同舟的企业家精神,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培育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1.
钟蓉 《乡镇企业科技》2014,(25):246-247
赣南地区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作为高校教育者,应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路径,拓宽渠道,才能最终凝练出既符合实际又深获认可的途径和方式。基于赣南红色文化资源,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着手,对深入传承开发赣南红色文化资源,构建并完善新形势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刘德喜 《新远见》2008,(3):14-18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和谐。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丰富的汉语词汇中,和睦、和美、和亲、和合、和乐、和洽、人和、祥和以及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和如瑟琴、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词语,都体现了我们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美好理念和向往。到了现代,和平、合作、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我国和平崛起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国泰民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必要保证。现在。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反映了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融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当前,在新的形势下又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四位一体",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命题。这是自1978年以来党和国家在文化领域的一个重大的发展进步,同时也表明了在我国文化建设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建设的重大活动。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这些都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和谐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文化建设首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理论命题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居于价值体系的最高层面,因此,它与和谐文化建设有联系和统一的方面。但同时它们又互有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并引领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企业》2011,(10):1-1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威胁着我国的经济、主权和意识形态安全,并复杂化思想政治课建设的环境.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必须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机遇,既加快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改革,又向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刘大伟 《活力》2014,(18):25-25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战略要求,并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既借鉴了西方优秀文化成果,又对我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吸收凝练,形成新的价值体系。很多内容都体现出儒家伦理文化中“义”的精神实质。使“义”取代“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