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金玲 《活力》2010,(1):56-56
在现代社会,广大听众不仅希望媒体能及时准确地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多元信息,而且希望在愉悦中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这是广大听众综合素质日益提高的具体体现。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听众欣赏每个栏目的节目,已经上升到看它是否生动有趣、内容丰富、意寓深刻、贴近生活、可靠性强,已经成为听众在收听广播时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因此,新闻不仅要在选材上从听众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还要贴近社会、贴近实际、贴近听众,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
闫德强 《活力》2014,(6):122-122
近些年,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已经成为电视、报纸等媒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民生新闻关注民情、民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彰显服务民生、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受到观众和读者的广泛认同和空前欢迎。所谓民生新闻一般是指与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形态紧密相关的社会新闻。本文认为,民生新闻要想立足,并在新闻市场中占据一定位置,就必须从价值观念、报道题材以及报道形式上不断更新,顺应民意,在新闻价值观上回归至“民生”和“百姓”,强调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百姓,贴近日常生活”,要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去选择和解读新闻事实,在为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立峥 《价值工程》2010,29(12):10-10
我们的新闻报道,不仅要紧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心工作,吃透"两头"精神,还要紧扣受众心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发挥信息传递功能,了解读者和听众最关心什么,最想知道什么,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抓住新闻报道中的"活"思想,用个性化的创造满足大众日益个性化的需求。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如何把新闻材料组织起来,基于什么样的观点立场来完成一篇新闻稿件,这对于新闻的价值也是非常重要的,撰写着眼点的合适选取直接决定新闻的质量与水平。下面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立中 《活力》2013,(6):85-85
广播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渠道之一。新闻编辑在广播新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广播新闻编辑在编发新闻时要坚守编辑原则.在编排新闻节目时要采取多种形式方法,从而呈现给听众一顿丰富的听觉盛宴。  相似文献   

5.
广播中的热点报道应具备有较高的思想水准和政策水平,善于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重心,善于体察听众的情绪和要求,能够制定相应的报道计划和栏目选题,选择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制成高质量的精神产品奉献给听众.  相似文献   

6.
叶露 《活力》2011,(5):180-180
广播中的热点报道应具备有较高的思想水准和政策水平,善于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重心,善于体察听众的情绪和要求。能够制定相应的报道计划和栏目选题,选择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制成高质量的精神产品奉献给听众。  相似文献   

7.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们党对新闻工作提出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媒体宣传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选择,这为新闻工作带来了竞争和挑战.事实证明,不是贴近群众、不是群众所需要的、不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是没有价值、没有受众群体、没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8.
于桂谦 《数据》2013,(10):44-45
(接本专栏上期)述论通俗,贴近听众无论讲课还是发言(特别是讲课),一定要把信息内涵精准、清晰地讲述给听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注意用通俗的语言和恰当的表达方式化解抽象的术语、解释业内的"行话"。解疑释惑,说清术语。如果你的讲课内容是统计制度、调查方案,如果你的授课对象是基层企业单位(特别是大型普查的工作对象),就一定  相似文献   

9.
刘逸卿 《活力》2011,(8):186-186
广播要想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新闻的影响力度,就应该吸纳电视等媒体之长处,弥补自身之短处。把广播新闻里的听觉传达通过文字、音响、声音等元素用现场报道的形式传达给听众,使广播新闻显得更加立体,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10.
王振红 《活力》2014,(13):49-50
几年前,新闻摄影就已进入“读图”时代。在新的形势下,新闻记者要拍摄出精品,必须要走近生活,贴近群众,把握相关技术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拍摄出具有较高价值的摄影作品。提高新闻摄影的艺术性,增强新闻摄影的可读性、感染性、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是新闻摄影的价值所在。那么,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就需要摄影记者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杜雪丽 《活力》2013,(6):109-109
近年来,广播新闻直播报道的形式,越来越多地被广播电台采用,也越来越为听众认可和欢迎。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向受众传播新闻信息成了广播新闻的取胜法宝。  相似文献   

12.
马春艳 《活力》2012,(10):160-160
一、三贴近,让正面宣传更可看 随着各种媒体和传播形式的广泛普及,人们对各种时政活动报道的关注度越来越低。这就要求我们在一线从事新闻采访的工作人员,时刻要以传播效果作为衡量采访成功与否的一个尺度。在采访中必须做到:在贴近中改进时政报道,在贴近中强化主流舆论,在贴近中推动政策落实,在贴近中拓展新闻视角,在这样条件下采写出来的新闻更具有引导性。比如,伊春电视台在对伊春市委全会进行报迫时,就特别注重了对全会精神的事先研究,  相似文献   

13.
林子彬 《活力》2014,(12):78-78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广播节目从内容到形式的要求都在不断提升。信息内容要求更加丰富,消费需求更加多元,休闲娱乐也更加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贴近,更加直接。要想同时满足听众的这些要求,举办大型活动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通过举办大型活动,办看得见的广播,主持人和听众可以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这种形式已经成为现在形势下广播发展的一个方向,成为广播吸引受众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高媛 《活力》2013,(4):164-164
近年来,一种生动活泼、贴近群众,具有较强现场感和可读性的采写形式——体验式采访报道,风靡新闻界,很受听众欢迎。  相似文献   

15.
李春发 《活力》2011,(10):103-103
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思想品格.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新闻战线开展“杜绝虚假新闻、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其核心就是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贯穿落实到新闻宣传中去.树立新闻职业应具备的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要求,  相似文献   

16.
孟莉 《活力》2012,(11):62-62
从2003年开始.我在黑龙江交通广播主持早新闻节目。这个节目既要播报各类新闻,义要对节目运行中的突发事件作准确、及时处理;要求主持人既要有一定的播报能力.还要有相当的新闻敏感和直播节目的驾驭能力。主持了一段时间后,经常听到我的听众对我说:“你说话真标准!”  相似文献   

17.
荣幻  董捷 《活力》2005,(5):233-233
在采写新闻的时候,记者还要注意避免只抓那些一孔之见、一得之功、平淡的新闻。记者要站在热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高度,有勇气、有胆量,去抓有份量、有权威性的独家新闻。为此,要求记者必须认真学习政策,深入实际,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与听众同呼吸、共命运,在经济建设的新闻源泉中,去挖掘独家新闻。只有充分理解了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各条战线上的实际情况,才能在新闻采访中找准方向,抓住重点,发现和及时报道独前新闻。  相似文献   

18.
寇亚范 《活力》2010,(21):154-154
广播是一种以电波为载体.以声音为媒介的舆论传播工具。它是“说”与“听”的艺术,与其他传媒(如电视等)相比.广播具有瞬间即逝,“可视性”差的弱点。广播要抓住听众,就应当发挥自身的长处,以最快的速度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地传递发生的新闻事件,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如感其情。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增强广播的“可视性”。就应在文字和音响上下工夫。让听众听出画面.听出意境.听出美感。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接受信息时是有选择的,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图像和图片都是以视觉为传播方式的媒体,图像画面主要用于电视和互联网;新闻图片主要用于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及互联网。新闻图片比电视画面的连续性要差,却更显示出它的选择性,用不连续的片段来表现完整的事件过程,因此新闻图片选择的必要性要比电视强得多,新闻图片摄影要通过选择经典的瞬间来迎接电视的挑战。新闻图片摄影在选择中不仅要考虑新闻信息传播的需要,通过光圈、快门的调整以及景深、构图等控制达到技术的标准,凝固决定性瞬间,还要坚持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等特性,处理好新闻选择中的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20.
周芳 《活力》2010,(21):136-136
民生,指人民的生计.那么民生新闻就应该是关注人民生计的新闻。通俗地讲,民生新闻就是一种广义的社会新闻。实际上就是社会新闻在新时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求下的一种演绎,是当下实践“三贴近”原则的先锋。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民生列为重点建设的问题.这不仅显示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也预示着百姓的生活将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得到改善、发生变化。由此,“民生”这一关键词在我们当今社会出现的频率就越来越高.民生新闻由于其选题、表现形式、主持风格等方面的贴近性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更是得到了众多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关注.迅速地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