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培雨 《企业经济》2012,(9):189-192
根据国际上UCP600关于信用证的解释说明,信用证是一项法律要约。虽然信用证有国际贸易结算功能,但最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融资功能。本文探讨了信用证融资欺诈的法学范畴、司法认定和类型,对信用证融资中欺诈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信用证欺诈的司法认定标准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业内对《企业破产法》针对工资优先权的研究大多从民法或劳动法学角度考察,这对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提供强有力的法理支撑来说是不够全面的。应该以"劳动人"假设为论证的逻辑起点,通过对经济法强调的兼顾整体经济利益与个体经济利益的具体阐释,来解释这一法律现象。  相似文献   

3.
徐磊  陈梅 《秘书》2007,(3):11-12
案例教学,是相对于法理教学的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是以案例为出发点,从案例分析过渡到法理研究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揭示有关法律原则和基本制度及其所包含的价值,从而使学生掌握有关法律规定的精髓,培养科学的方法论和法律意识。文秘专业法学概论课案例教学法大致包括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4.
法学教育不能简简单单的体现为对于法律知识的传授,因为法律最根本的特征不在于其表现在外的刚性和强制性,而在于其内在的说理性。法律的这一根本特征决定了法学教育必须围绕法律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来进行。学生学习法律应当了解法律为何这样规定,其背后的精神和法理依据何在。但是目前的法学教育和司法考试都忽视了这一点。在当前的法学教育中,应着重于法律思维的培养,这比讲授具体的法律知识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社会我们发现仅单一运用法学或者经济学来解释和处理法律问题已经越来越显得并不全面和透彻,无法进一步处理和解决社会中的法律事件,而运用法学和经济学的交叉领域来理解和处理法律事件也越来越被公众所接受。经济学和法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具有经济学和法学共同属性,可称其为法经济学。从学科角度上看,法经济学可运用经济学解释研究法学理论,分析各种法律问题的理论法学,融合法学和经济学的共同力量,来解决社会上存在的法律问题。从事件本身来看,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造成的网民和群众的热烈讨论,集中地体现了奔驰4S店的收费不透明、消费者维权困难、舆论引导社会事件等问题。本文简单地从四个角度来分析这个社会热点问题,希望为此事件的发展和走向引入一些新鲜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孔元 《企业导报》2016,(4):170-173,176
本文通过借鉴大陆法系发展出来的法教义学的法律制度体系和法学研究方法,在比较法学的意义上发展中国的法教义学,尤其是宪法教义学的研究。本文认为,由于中国缺少规则治理的法治传统,同时结合法律学科的自身特点,因而中国法学发展的重心应是法教义学。法教义学致力于在对现行法秩序的整体肯定的前提之下,通过法律解释的方式回应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同时通过体系化的方法致力于法学研究的系统化。中国宪法应自觉贯彻教义学的研究路径,并通过对现行宪法文本的基本权利条款的体系化整理工作,实现宪法学教义体系的构建。而无论是法教义学,还是宪法教义学,其应遵循形式规则和价值判断的双重实现方法,一方面致力于法律规则的形式推理,另一方面不断通过民主的交往过程,不断地将实现的价值共识融入到对现行法律秩序的理解之中。  相似文献   

7.
法律必须经过解释才能适用,法律用语的含义,必须加以阐明,不确定的法律概念或概括条款,必须加以具体化,法规的冲突,更须加以调和,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有效适用法律,掌握和运用好法律解释方法非常重要.本文从法律解释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法律解释存在的必要性,并运用实际案例与概念相结合的方式对法律解释的具体方法作了概要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唐战立 《企业经济》2007,3(1):190-192
所谓“共同富裕”,就是在我国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人先富裕起来,带动全国及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邓小平“共同富裕”法律思想是邓小平法律思想中被我国法学研究者忽略的一项重要思想,其合理性从西方经济分析法学中可以找到一定的根据。但是,我们不能够一味地推崇西方经济分析法学,应该对其进行科学的批判使用。  相似文献   

9.
法学方法论是法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与法律实务最密切相关的部分。但是在目前的中国法学界,对其研究还存在着对象与范围认识不明确、界定不合理的问题。可以说在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范围内主要包括对各项法律渊源、案件事实的认定、法律的解释和相关漏洞的填补等。本文就现代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和相关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为同行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国内发生的一些法律案件频繁的引起了情理与司法之间的争议,在我国特殊国情下的文化背景、道德背景和法律背景作用下,最明显的表现是刑事审判活动越来越受到公众舆论的影响,或者说,情理因素与法理因素之间的博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超越了某些争议案件本身所代表的法律内涵.因此,如何在情理因素为向导的社会舆论下维护法律的威严,正确处理法理和情理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出发,结合国外法学研究动态,研究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及其适用的法理基础,探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法律适用,对于完善我国公司法律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栋 《中国审计》2003,(23):61-62
本杰明·内森·卡多佐(Benjamin Nathan Cardozo)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法律学家和法学理论家之一,与霍尔姆斯、汉德一起被并尊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三位法官。他长期担任法官职务,运用自己似乎天生的独到的法律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司法实践的奇迹。卡多佐笔耕不辍,将他的法律观浓缩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以及大量的司法意见中。他的主要法学著作和最能体现他的法律思想的学术文献就是《司法过程的性质》。该书自1921年一经发表就极为轰动,自那以后,一直获得美国法律界的高度评价,已经成为美国法律界最为广泛引用和学习的著作之一,并成为独具特色的美国法律哲学和司法哲学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13.
法律的客观性认为法律能为社会纠纷给出一个确定统一的答案,这是概念法学派所推行的法律客观性主张,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立法的支配地位,防止司法权的滥用.但是司法实践的经验告诉后来的研究者,司法的裁量权对于实现法治设想的实现不容忽视.中国需要针对中国自身的情况,寻求一个这种的综合法律客观性之路,既要承认立法的引领作用,又要放开司法的裁判权力,司法和立法共同实现法治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慎用的关键是对于违法情节的法律性质的认定,舍射出对行政裁量与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辨析。本文拟从概念法学角度,理清不确定法律概念和行政裁量的基本法理内涵,阐述行政裁量与不确定法律概念之间的关系与特点,引导行政处罚过程中执法人员对自由裁量权的准确适用,进而有效控制行政行为,规范行政裁量权,约束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化的发展,司法实践中涉及电子证据的案件层出不穷,其中电子证据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子证据作为证据使用,法学理论界以及司法实践中均没有争议,但是电子证据在证据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属于视听资料、书证还是具有独立的法律定位,这在审判实践中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不同,直接后果就是法官审查和判断证据上认证规则的不统一,因为不同种类的证据在取证程序和认证标准上是不同的。介于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作用的日益突出而其定位又比较模糊,本文就针对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李军 《价值工程》2010,29(28):173-173
司法正义的实现必须从接受正规专业法学教育的人开始,司法正义的改革与法学教育有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影响司法改革的关键因素的分析,揭示法学教育如何改革以达到司法正义的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公司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公司司法解散的情形,对维护投资者权益,尤其对中小股东权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该条规定过于笼统,导致操作起来困难重重,争议颇多。为此,本文在对公司司法解散制度进行价值及其法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对国外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比较研究,总结出可资借鉴的经验,进而针对我国现行公司法183条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处理案件绝非熟悉法条即可,也应当对法学方法有一定的掌握.要学会方法式思考,从法律规范去认定事实以及从事实去引用法律规范,这些都需要法官根据经验运用法学方法论解释各种法律规范的适用,从而得出让人信服的判决.学会法学方法的使用可节省摸索时光,有利于减少彷徨无助之情形.  相似文献   

19.
波斯纳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杰出的法律经济学家之一,其经济分析法学就是尝试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法律的问题,并试图说明何种制度安排或者何种法律处理会使得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经济分析法学适应了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被称为“西方第四大法学”.波斯纳学说对我国的法学研究和法律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应试教育”将考试异化为教育的目的,以致给法学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并造成了法学教育与司法实务、社会适用的严重脱节。就法科素质教育而言,考试改革既是突破口,也是驱动力,它既能为法学教育工作注入活力,也更有利于法律职业人才的培养和文明考风的建设。考试方法、内容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必须认真探究法科考试改革,并把改革的成果物化到法学教学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