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兰,一座古老的县城,一个鲜亮的名字。它坐落在美丽富饶的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不仅为它增光溢彩,更有萧红——一位中国现代女作家的诞生,而使这座古老的县城享誉全国,名扬海外……哈尔滨呼兰水泥厂就坐落在这座古老的县城之内。寒来暑往,春夏秋冬,从建厂到发展,如今,整整走过了20年的  相似文献   

2.
李洪伟 《活力》2009,(7):16-16
呼兰建城设治已有270余年的历史,是黑龙江省开发最早的五城之一。呼兰教育发达,史有“江省邹鲁”之誉。代表呼兰教育发展水平的呼兰一中,其前身为松江省立第一中学.始建于1914年10月1日。自创建以来,它伴随时代的足音,革故鼎新、励精图治。先后培养了三万余名毕业生。为呼兰的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北跃在呼兰     
孙绍文 《活力》2010,(20):12-13
年初以来.哈尔滨利民开发区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的部署,积极推进“北跃在呼兰”发展战略实施.加快“项目建设提速年”工作措施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4.
李洪伟 《活力》2011,(6):20-20
“闯关东”精神是中国最大的移民开发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一种悲壮的、感天动地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精神财富。“闯关东”精神是一种进取精神.不畏艰险的精神,在呼兰河畔、萧红故里.有这样一位山东人以“闯关东精神”在谱写着闯关东新的篇章,他以满腔热忱热爱行政执法事业,全心全意执法为公。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公而忘私的敬业精神、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创造性地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他就是哈尔滨市呼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樊爱岭。  相似文献   

5.
呼兰建城设治已有270余年的历史,是黑龙江省开发最早的五城之一.呼兰教育发达.史有"江省邹鲁"之誉.代表呼兰教育发展水平的呼兰一中,其前身为松江省立第一中学,始建于1914年10月1日.自创建以来,它伴随时代的足音,革故鼎新、励精图治,先后培养了三万余名毕业生,为呼兰的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创造了“海东盛国”辉煌的渤海古国,其文化发展历程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笔。渤海古国文化旅游纪念品作为历史的名片,承担着传播旅游文化、保护文化遗存的使命。其文化及物质承栽的研究是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延安“红色之旅”是延安文化旅游业的一面旗帜,如何把“革命圣地”延安的“红色之旅”做大做强,应该是我们“为跨越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百年大计。 一、要重新、全面认识延安“红色之旅”的丰富内涵 延安“革命历史文化”是延安“文化优势”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标志性文化,是延安“红色之旅”的旗帜。正因为此,延安方才“中外驰名”。打造延安“红色之旅”不仅仅只是“革命历史文化”,它还有3万年前的“黄龙人文化”、5000年的黄帝陵祭祖文化,以及散见于延安各地的悠久的地方古代历史文化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民间艺术文化、黄土风情文化,包括“民间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8.
发展旅游对促进城市的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哈尔滨发展旅游的优势,在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对本地的红色文化和冰雪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深化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彰显地域性特色.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设计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员工既是国家的主人又是企业的主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实施“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过程。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哈尔滨供电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为例,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做到尊重人、培育人、成就人,让以人为本成为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赵景文 《活力》2014,(5):20-20
在女作家萧红的故乡--呼兰,有一所备受家乡芊芊学子敬仰、社会瞩目的学校--东方红小学。它创建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8年,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已成长为一所省、市、区素质教育的名优学校。多年来,东方红小学本着“继承、发展、创新”的办学思想,以“和谐为魂,发展为本”为办学理念;以“做学生满意的教师,创家长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努力构建“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落实两个重点,突出三园特色,强化四项工作,全面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上海的历史文物建筑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载体。“十一五“期间,上海黄浦区政府提出了打造”经典黄浦”,并进行了“腾笼换鸟”工程,将具有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楼宇——老大楼进行置换再开发.充分发挥了老大楼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女真语“阿勒锦”,是“声誉”的意思;满语“哈鲁滨”,是“鱼网”的意思。 呼兰区:呼兰地名是以地濒呼兰河而得名。“呼兰’是满语“忽刺温”的转音,为“烟筒”之意。  相似文献   

13.
刘世勋 《活力》2005,(7):12-13
呼兰位于松嫩平原南部,哈尔滨市北端,是黑龙江省最早开发的五城之一,距今已有271年的建城历史。2004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呼兰撤县设区,区划调整后,幅员面积2197平方公里,辖3乡10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0.9万。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老道外街区是中华巴洛克的建筑代表,研究基于共生理念探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风情街的更新发展,从历史街区与城市功能、新旧空间与历史文化、院落与业态经济三个角度分析历史街区的“共生”发展,以期达到激活历史街区和活力再生的策略,实现物质文化的有效保护与经济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万庄是位于冀南平原的一个传统小村庄。2006年,河北青华苑高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殿明响应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深入挖掘万庄“和”文化,投巨资开发“和”文化旅游。通过开发“和”文化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走旅游兴农、文化惠农之路。“和”文化旅游,一方面带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一方面促进了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谐农村的建设。“和”文化旅游的开发同时实现了新农村建设中的物质精神文明双建目标,其开发模式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新现象、新模式。但在万庄的“和”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和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时策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美企业文化的特色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企业文化的特点 美国是一个“移民之国”,民族文化复杂,历史文化根基较浅。但是,移民文化的“杂交”优势,特别是产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企业文化独特的风格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十几年前,著名企业管理学家贾春峰先生就提出了“文化力”理论。无独有偶。当历史的日历翻至2004年,一个以“文化力”工程命名的企业文化塑造工程在昆钢正式启动。昆钢集团诞生于国难当头的抗战时期,距今已经历65个春秋。它高耸在云贵高原,占有着自己的生存空间,经历着自己生命的流转。昆钢的文化由一条爱国主义的主流贯通至今。“文化力”工程的实施,既是对昆钢历史文化的传承,又体现了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发展创新,在昆钢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底蕴深厚的名称、标语是“文化力”工程的一大看点昆钢“文化力”工程启动仪式于20…  相似文献   

18.
俄侨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移民文化形式,它的产生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特定的形成区域,哈尔滨作为俄侨文化的诞生地,对它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俄侨文化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演变,它已经深深地植根在哈尔滨的文化之中,并成为哈尔滨多元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对俄侨文化发展脉络的理顺、对俄侨文化资源的挖掘,旨在为哈尔滨文化的大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原经济区”的区划和发展战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文件)》(一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中原经济区”有五项战略定位,其中第五项战略定位的内容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这个战略定位我们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传承--就是承接深厚的历史文化并传播下去,一是创新发展。传承华夏历史文明,需要加以保护和利用,需要文化投入和文化宣传。如果不能形成文化品牌,没有文化名片,断然是难以落实的,必然落空。创新发展中原文化,也要必须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只有这样才是“文化软实力”,才有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才能创新发展。如何把中原文化资源形成响亮的品牌,这有一个“品牌化”发展的过程。目前,就河南省内的一些文化品牌开发来看,问题还很明显,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纠正。  相似文献   

20.
张蕾 《企业文化》2004,(2):60-6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班子提出的战略部署,是继开放东部沿海和开发西部地区之后又一重大战略举措。东北地区是国家重点老工业基地,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这一战略部署,研究东北企业调整改造的思路对策,探讨老工业基地企业改组、改制与文化变革的深层次内涵,本刊在黑龙江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于2004年1月5日至8日在哈尔滨举办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暨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