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弱势群体犯罪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凸显出的严重社会问题,其内在根源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社会和法律的不公平,是社会对其利益分配的不公以及法律保障的虚置所致。当前,弱势群体范围的不断扩大,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已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和关注。预防此类犯罪的关键是消除产生弱势群体犯罪的诸多法律和社会因素。当然,也应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提高弱势群体的从业技能、拓展弱势群体的救济渠道、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关怀,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减少弱势群体犯罪的数量和程度,更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时期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雯 《经济问题》2002,(12):26-28
弱势群体的产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阶层分化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改革的必然结果。分析弱势群体特征,明晰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最终归结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是社会政策的调整。但各种非政府组织、团体乃至个体的力量,都是扶助弱势群体所必需的。只有这样,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相似文献   

3.
弱势群体的产生、危害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国内大量弱势群体的存在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 ,对弱势群体的理性认识以及帮扶弱势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 ,作者着手研究弱势群体的范畴 ,分析弱势群体的特征与成因 ,探讨弱势群体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制约 ;并提出帮扶弱势群体以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转型成本.不可避免地逐渐产生了“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指在城市中那些被排除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之中,不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生活处于困境的人。弱势群体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经济上的匮乏。文章就弱势群体医疗保障的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步深入,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如今,人民的生存问题已基本得以解决,我国已经踏入了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但是,改革也直接涉及到相关的财产分配方式,导致贫富差距加大,于是,新时期下的社会弱势群体出现了,并且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变,弱势群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对社会的团结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将以社会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的弱势群体为切入点,首先从理论上概括介绍转轨中弱势群体的范畴,随即分析成因,最后提出改善弱势群体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中的弱势群体是指依靠自身能力难以摆脱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构成的特定群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但因各种因素影响,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日益突显,已经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弱势群体这一问题备受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注。“待用快餐”就是以救助弱势群体为出发点的一项微公益活动。而以爱心为理念、完全民办的形式、提倡尊严与信任的“待用快餐”对弱势群体具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利益的分化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分化为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由于弱势群体在财富、知识、才能、人际网络等社会资本的占有上处于弱势地位,弱势群体在利益的表达上往往出现不知表达、不愿表达、不会表达的情况。通过"无差异曲线"这一分析工具,引入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和谐水平这一概念。通过对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自由度和其对社会稳定的维护度两个变量进行分析,侧重于从制度层面探索提高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和谐度的途径,旨在通过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机制以实现弱势群体利益的和谐表达。  相似文献   

9.
就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弱势群体是指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解决就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对有效控制社会失业率、维护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非人力资本劳动力严重供过于求,市场制度无情的竞争机制以及各种名目的就业歧视,农民进城引发的“就业替代”效应,政府、社会对就业弱势群体就业扶助不足和法律援助缺位,是就业弱势群体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法律的保障援助和社会的关注支持。  相似文献   

10.
“弱势群体”是对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理健康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其缺乏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能力。弱势群体的成因既有先天因素,亦有后天社会因素。弱势群体的产生和存在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现有法律不足以保护其利益.故需探求新的保护机制和方式。采取多方住、多层次的保护措施,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方能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11.
弱势群体的经济成因及其社会保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弱势群体源于社会变革和公民个体的生活变迁。弱势群体与一般社会公众的生活距离和区别,不仅在生活内容和生活水平上,也包括心理方面的特殊性。弱势群体的产生和存在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着力转化、提升弱势群体是社会控制和政府管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陈晨 《经济研究导刊》2012,(11):201-203
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在不利地位的人群。我国目前弱势群体的数目是非常巨大的,关怀弱势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任何时代都存在着弱势群体,我国自古就有关怀弱势群体的思想与实践。先秦儒家关怀弱势群体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孝道、博爱、以民为本等是其仁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当今社会关怀弱势群体的实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梅定祥 《经济师》2008,(5):38-39
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首当其冲理应受到关注。弱势群体的含义不仅仅是经济的,同时也是社会的。农民工就是一个典型的由经济和社会双重因素造就的弱势群体。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社会上对其贡献往往估计不足。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这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弱势群体不仅在经济和政治上处于劣势地位,而且在利益表达能力和机会方面处于更加严重的权利贫困状态。其利益难于表达或难于充分表达、诉求的微弱和无力难以影响政治决策,致使利益受到重大损失。在分析运用"利益表达"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的研究,试图为理解当代中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路径的选择提供一个认知框架。  相似文献   

15.
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从民事诉讼的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迟迟未能纳入法治的轨道,直到<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弱势群体保护才有了司法保护的径由.但司法机关在民事诉讼中应如何界定弱势群体、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意义何在、如何为弱势群体提供司法保护却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的发展,弱势群体保护问题凸现.如何加强保护弱势群体已关系到社会稳定,可持续和谐发展.因此,加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将成为当前社会变革及结构转型时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唐文龙 《江南论坛》2014,(11):42-43
正眼下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经济收入不多,社会地位不高,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对于这样的一群人,我们通常称之为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不是一个新词汇,许多年前的政府公文和新闻媒体就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并从各个方面对这个群体进行关注和报道,希望能让他们尽快改变经济能力薄弱、知识水平贫乏、信息渠道不畅和抵御风险不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薇 《经济师》2009,(10):93-95
高校贫困生作为高校的一个弱势群体,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文章就高校贫困大学生在经济、心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政策层面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朱俊 《经济研究导刊》2008,(18):255-257
黑社会组织犯罪有着极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黑社会组织犯罪同贩毒、恐怖主义并列为当今世界的三大犯罪灾难,多年来一直是国际社会,尤其是国际刑警组织打击和防控的重点。我国黑社会组织犯罪的产生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犯罪亚文化等条件和原因,有其产生因素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纳入到创新社会治理过程当中,是实现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迫切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必要环节。当前中国,农村弱势群体面临诸多问题,其问题的显现主要受历史文化原因、现实原因和经济原因的影响。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的路径可以从力求提高合法经济收入、切实转变教育道德观念、重点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积极加强法律保护意识等四个方面得以纾解。  相似文献   

20.
满足广大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需求是时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要义之一。文章在对东、中、西部三个城市的残疾人公共文化消费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揭示了当前弱势群体在文化权利上面临的困境。研究表明,既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没有惠及广大弱势群体,当前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消费水平十分低下。其中,个体地位结构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策倾斜性配置水平以及无障碍环境是制约残疾人这类弱势群体公共文化消费水平的显著因素。文章认为,要确保弱势群体的文化权利,政府必须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性配置,构建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供给模式,坚持服务为本的逻辑,构建弱势群体的参与机制,并试点向弱势群体发放文化消费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