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立  白雪 《商业科技》2014,(16):68-69
我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并购有可能存在人为调整估值行为,导致交易价格与评估价值相符度过高;不同交易类型、不同行业对使用资产比较法、收益法评估结果差异率的影响显著;合谋行为、风险低估导致使用收益法进行评估时,评估结果增值率过高。结合本文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企业应该合理选择评估方法、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促使评估价格正确反映被评估标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由于初创期企业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资金需求大、无形资产占比高等特征,导致其价值评估不同于一般的成熟企业,因此也就无法用常规方法对其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本文在对初创期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以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说明,采用现金流折现法和实物期权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最后得出结论,现金流折现法应用于初创期企业有不合理性,应结合实物期权法一起使用,以正确评估初创期企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收益法的理论依据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驰 《商业会计》2006,(12):25-26
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是国际通用的三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在我国评估实践中,由于历史原因,往往习惯使用成本法,对于收益法则运用很少,而且关于收益法的文献也比较少。本文通过对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分析,对收益法的相关内容做一介绍,并提出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中存在评估值偏高的现象,而评估值偏高的结果基本上是使用收益法评估而形成。 评估值的合理性问题是存在较大争议的,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是收益法中所要用到的对企业未来收益的预测,未来收益的预测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最终评估值的合理性。 文章研究收益法下企业价值评估中企业未来收益预测的合理性,并对影响收益预测的合理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正伟 《商业会计》2012,(22):100-101
在目前资产评估实务中,残余估价法主要运用于对具有客观收益的房地产价值评估,建筑物残余估价法运用还要求建筑物的用途、使用强度以及使用状态等与土地的最佳使用不能严重背离。基于对建筑物不同收益状态下价值考量的侧重点不同,残余估价法的应用模式也不同,各自有相对应的基本理论公式,但在具体运用时评估模型的选择和参数的确定还存在争议,本文以此入手对残余估价法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价值的评价取决于对企业未来收益流的预期。按照评估思路的不同分为现金流量折现法、剩余收益估价理论、经济增加值价值评估法、实物期权价值评估法。现金流量折现法和实物期权价值评估是当前主要采取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但是实物期权价值评估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其在企业价值评估领域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业发展滞后于社会需求,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包括非股份制企业的价值如何评估、成本法的独立使用、持续经营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价值类型选择、收益法中折现率参数的确定等。因此,我国评估界必须加紧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评估理论和评估方法,以此推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业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企业价值评估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企业价值的评价取决于对企业未来收益流的预期。按照评估思路的不同分为现金流量折现法、剩余收益估价理论、经济增加值价值评估法、实物期权价值评估法。现金流量折现法和实物期权价值评估是当前主要采取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但是实物期权价值评估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其在企业价值评估领域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收益法是价值评估常用的三个方法之一,它从预期收益角度考虑被评估资产的价格,并购重组行为一般最为看重目标资产在未来将最大可能给公司带来的收益。 从理论来讲,收益法是并购重组中最适用的评估方法。 对公司价值评估收益法进行探索,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评估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着重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购物中心是商业地产的重要产品,在“房住不炒”的大政策背景下,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点开发产品。购物中心价值评估作为转让价格的重要参考依据,历来受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高度重视。购物中心一般采用收益法和贴现现金流量法进行价值评估。通过以Y购物中心为研究案例,在采用收益法和贴现现金流量法进行价值评估的基础上,还尝试使用实物期权法进行价值评估。三者评估方法各有优缺点,评估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购物中心可恰当选择一种评估方法,也可综合考虑三种评估方法,取其平均值作为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1.
《商》2016,(8)
企业价值评估体现了企业未来整体的价值,通常用于投资分析、战略分析、价值管理等方面。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是资产评估现有的三种基本方法,本文就其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做了简单介绍,从上市公司中抽取40件资产评估案例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评估师在实务中偏重运用成本法和收益法。虽然收益法理论上最适合企业价值评估,但其因自身测算复杂的局限性,使用频率略低于成本法。  相似文献   

12.
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是资产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它们从不同途径评估资产的价值。这三种评估方法在理论依据、基本前提的差异、评估思路、经济属性、市场内涵和评估角度方面存在差异。了解其差异性是对不同资产进行评估的前提。各种评估方法独立存在并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资产的价值。收益法评估出的收益价格高于成本法评估出的积算价格,市场法评估出的比准价格介于收益价格和积算价格之间。因此,每种评估方法都有其自成一体的的运用过程,但也说明各种评估方法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统计2011年-2012年46例上市公司企业价值评估报告,剖析了目前评估实践中企业价值评估结论选取影响因素,得出的研究结果表明:(1)软件等高科技行业企业,具有"轻资产"特点,股权价值主要体现在未来投资回报上,一般选取收益法结果;(2)易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的企业,其未来收益不确定性强,一般选取资产基础法结果。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评估方法是实现评定估算资产价值的技术手段,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基本方法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虽然这三种评估方法的评估思路、运用前提条件等不同,但是在相同评估时点、相同评估目的,以及相同的市场条件下,对于同一资产进行评估得出的评估结果理论上具有一致性,即评估结果处于某一合理的区间内。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评估方法下评估结果的一致性问题,结合评估实务操作中的实际情况分析造成评估结果差异的因素,并提出了减少评估结果差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徐智磊 《商》2013,(23):200-200
文章以建筑企业为例,通过分析剩余收益价值评估模型,并结合建筑企业价值评估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剩余收益法在建筑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得出剩余收益法比较适合建筑企业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16.
收益法是房地产评估中的基本方法之一。随着我国房地产交易的日趋活跃,房地产评估的需求日益增长,迫切需要增强收益法评估房地产价值的可操作性,使运用收益法评估出的房地产价值能够更加具有说服力,从而改变收益法在我国的运用现状。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目前我国房地产评估中运用收益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关于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难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是促进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手段,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收益法。本文指出应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难点在于: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界定与测算以及折现率的确定。针对这些难点,本文提出了界定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增量测算法、差量测算法、分成测算法等,并将分成测算法细分为以利润为基数的分成法和以销售收入为基数的分成法。此外,还介绍了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收益法模型及确定模型中各参数时应注意的问题,并在传统收益法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即将评估无形资产收益模型的一般式分为:有限期收益的计算模型、永续年金资本化模型、有限期限收益和年金资本化结合的计算模型,使收益法更加贴近无形资产评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朱慧超 《商》2013,(12):354-354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开始活跃起来,企业价值评估越来越多地受到企业的重视,因此科学合理地评估企业价值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收益法作为企业资产价值评估的一种基本方式,能够评估企业现有资产在未来所能够创造的收益的现值。本文首先介绍了收益法的定义,接着阐述了利用收益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的基本模型,最后论述了收益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冯丽艳 《商业会计》2012,(15):78-79
收益现值法较全面地考虑了影响收益的各种因素,能真实、较准确地反映本金化的价格,应用该方法评估的技术资产价格容易为供求双方所接受。本文详细阐述了专利技术价值的各种影响因素和利用收益现值法进行专利技术公允价值评估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实际应用专利技术公允价值评估收益现值法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金伟 《商业科技》2014,(21):214-215
在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评估企业整体价值的过程中,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若处理不当,则会导致二者口径不一致或评估值内涵不一致的结果,本文从成本法的角度出发,全面梳理了资产、负债各科目的评估值对收益法估值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