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荣耀之路     
正荣耀是华为B2B生态体系的"二度"突变。在"风力减弱,猪都掉了下来"的时候,荣耀如何选择做自己?荣耀总裁刘江峰说,荣耀从华为品牌独立出来,有积累,有平台,也有忐忑。当《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问及华为消费者BG总裁余承东,如何看荣耀独立,余承东毫不犹豫地说,"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在余承东的最重量级褒奖语辞系里面,能称得上里程碑的:一个是P6发布,这意味着华为手机敢于"跳出米缸,终结白牌历史,走高端机";一个是海思芯片,  相似文献   

2.
《商业故事》2022,(1):前插5-前插6
2021年12月23日,历时两个半小时的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在陆续发布了折叠屏手机、首款鸿蒙眼镜、手表等新品之后,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用了70分钟介绍问界M5,并喊出"可媲美百万豪车"的口号.  相似文献   

3.
<正>“遥遥领先!”9月6日晚,余承东在微博上写下了这四个字。此时距离华为Mate 50系列发布过去了约5个小时,市场反应热烈。这位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在手机江湖又放了一颗“卫星”。不过,没有麒麟芯片的“风火轮”,只能在4G手机赛道纵向深耕,华为何时能夺回高端手机市场份额仍是未知数。  相似文献   

4.
季军再奋斗     
正P7是一种探索,荣耀是另外一种探索,但都要符合消费品逻辑。华为消费者BG的CEO余承东对《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说,华为手机总算做出一点样子。今年上半年华为智能手机的成绩单相当不错,发货量超过3400万部,同比增长62%,份额从全球的5%跳升至6.9%,仅次于三星和苹果,但已经和第四名联想拉开了差距。从上半年业绩看,"华为今年8000万台目标实现没太大问题",余承东说,最新的旗舰机型华为P7两个月内销售超200万部,"预期可达到1000万部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李瀛寰 《大经贸》2011,(2):44-46
"华为在欧洲发展10年,尤其是最近五、六年,已经突破了欧洲所有大运营商,规模上了三个台阶."在巴塞罗那MWC(Mobile World Congress,MWC2011)会场的六号华为展馆内,华为CMO余承东如此说道. 细数在欧洲的这三个台阶和一步步历程,余承东总结说:"华为在欧洲,靠的是技术,不是靠低价."  相似文献   

6.
正华为消费者业务集团负责人余承东近日宣布,华为将放弃"运营商导向"策略,下半年将放弃80%的低端手机产品机型,总机型将不超过10款,专注高端手机市场。未来,华为终端的渠道重点将是公开渠道+电商渠道,两大渠道占比会在80%左右,而运营商渠道比例将压缩至20%。《第一财经日报》:来自电商渠道的增长以及以P6、P7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手机市场来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洗牌即将到来,手机行业的产能过剩泡沫将被戳破。它检验了热闹的玩法,也检验了孤寂的长跑,它像一个严峻的审判,甄别出最终的、长期的优劣。华为消费者BG的CEO余承东是众所周知的"硬件控",一般来说,他接受记者访问,会花大量时间去讲述"某款华为新机"的各种硬件配置数值和新奇功能。不过,这一次,他收敛了过去的"惯性话语",并没有对华为新发布的旗舰机P7做无休止的介绍,而是意气  相似文献   

8.
李瀛寰 《大经贸》2011,(2):45-46
"华为在欧洲发展10年,尤其是最近五、六年,已经突破了欧洲所有大运营商,规模上了三个台阶。"在巴塞罗那MWC(Mobile World Congress,MWC2011)会场的六号华为展馆内,华为CMO余承东如此说道。细数在欧洲的这三个台阶和一步步历程,余承东总结说:"华为在欧洲,靠的是技术,不是靠低价。"  相似文献   

9.
赵云 《中国品牌》2014,(5):90-91
2013年是让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满意的一年。虽然“下课”的传闻几乎每隔一个月就会来那么一次,但坐在华为终端会谈室里,他说:“我还在。”在余承东接手华为终端部门时,华为终端的全球品牌知名度低于5%,而2013年“这个比例是52%,华为终端有了很大变化。”“行业正处于一个洗牌期,有些公司将消失。”他说,“4G的来临,对我们是—个机会。”  相似文献   

10.
华为对智能手表的思考是非常深刻的。华为消费者BG在MWC2015大会上没有发布P8手机,而是发布了三款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Talk Band B2、智能音乐运动耳机Talk Band N1,以及遭到热捧的Hua Wei Watch。由于是预发布,Hua Wei Watch的很多内容并不像B2、N1那样清晰,但笔者通过和华为业内人士的采访和交流,力图勾勒出华为在这个领域的深刻思考。1.华为的B2、N1都将"紧密围绕"着华为手机。这种"围绕"不是简单地通过手机APP来操作和控制这些可穿戴设备,这是很初级的,这种"围绕"  相似文献   

11.
在CES 2016上,华为消费者BG宣布了2015年的业绩情况,全年收入超过200亿美金,业务同比增长接近70%,智能手机发货量达到1.08亿台。华为顺利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年发货量过亿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以及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Mate 8单月百万的销量逆天2014年,华为Mate 7作为首款采用触摸式指纹传感器的安卓系统智能手机,一经推出就迅速在全国蹿红;而在  相似文献   

12.
观点     
《光彩》2015,(1):8-9
"未来5年中国大部分智能手机厂商将消失。"——华为消费业务CEO余承东余承东近日对媒体表示,国内很多手机厂商除了向高通公司缴纳了部分专利费,再没向其他专利持有者缴纳过专利费,未来一旦足额缴纳专利费,将面临大面积亏损。"这些厂商至少要留出10%以上的销售收入用于支付高通以外的专利费,而他们中很少有净利润  相似文献   

13.
在面向企业、终端消费者领域转型之际,华为希望世界认识自己的新角色2012年的华为,正站在一个转折点上。4月23日,华为公布了2011年财报。报告显示,华为2011年销售总收入达2039亿元,同比增长11.7%,净利润116亿元,同比下跌53%。营收放缓、利润大幅下滑,这些数字,有些出人意料。仅仅是去年,华为的营收同比增长24.2%,净利润同比增长30%。2010年逆市高增长的优异表现让人们对华为有了过高的预期,尽管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华为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工程师文化主宰的华为来说,终端的产品英雄应当是旧窠臼的颠覆者。华为P6是一款有着何种意义的产品?长期为运营商打工贴牌的华为,需要一款证明自己独立能力的手机。对华为终端自身而言,P6是一款试图"跳出米缸"的手机。正如华为终端总裁余承东的比喻:"(老鼠)长期在米缸里吃米,吃得很舒服,米的高度却越来越低,最后永远跳不上去了,等米吃完了以后也死掉了。"华为手机产品自出世以来就一直面临着"有量无品牌、品牌低端化"的焦虑感。为此,2012年,余承东大幅  相似文献   

15.
正营销者说2014年华为中国市场的整体营销规划是,通过精品策略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华为产品的感知度,持续实施品牌营销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华为品牌的认知度,在渠道上不断拓展公开渠道和电商渠道,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华为产品的可见度。华为消费者业务在2013年发布了"Make it Possible(以行践言)"的品牌主张,华为市场沟通部团队因此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在全球进行了一系列品牌推广活动,包括赞助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意大利AC米兰足球队、德国多特蒙德足球队、英国阿森纳等一系列足球赞助活动,借助体育营销平台提升了华为手机的知名度。根据益普索调研报告,2013年华为手机品牌全球知名度达到52%,同比增长110%;中国区知名度达到68%,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16.
关晓蕾 《大经贸》2011,(2):43-43
去年,关于华为接班人的问题受到了外界的关注. 不仅仅因为华为极具影响力的市场地位,这个由任正非于1988年创立的公司在二十多年的锤炼中已经灌注上了他的个人色彩与强烈烙印,华为将由谁来接班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聚焦点. 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从中国改革开放中率先成长起来的民企目前都面临着"交接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去年的3.15由于"强生门"事件的发生而让人印象格外深刻,但是这一事件开始声势浩大,后来却不了了之.今年"3.15"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笔者想带领读者就去年这一事件再做细细的回味、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的信任让洋奶粉在三聚氰胺事件后迅速扩大占领了市场,基于此洋奶粉已经涨价多次,洋品牌在价格上的"硬气"由来已久,去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更是"牛气冲天"。在去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基于消费者恐慌心理和对洋品牌的信赖,国产品牌留出的绝大多数市场空间迅速被洋品牌占领。洋品牌在中国婴幼儿奶粉货架上的显赫地位,领跑着中高端市场。后"三聚氰胺"时代,中国本土品牌也积极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扩大销量。本土品牌如何扩大中国民族品牌效应建设成为我们所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周鸿祎和雷军还没有去最爱的北海道滑雪;黄章没在年底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改革,"魅族三剑客"已然一个都不剩;余承东放下了全球第一的执念,2019年喜欢说的话变成了"共克时艰";罗永浩在手机圈的相声专场谢幕得突然,开始了人生第三次起伏。  相似文献   

20.
产业销售起飞研究——以绿色农业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昶 《商业研究》2008,16(1):211-213
近年产业销售起飞机理成为产业组织和市场营销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分支有:以产品销售扩散研究发展成的经典的Bass模型,但产品销售起飞本质上是个二分事件,所以扩散流派并没很好倡导和揭示起飞机理;Golder等人不仅提出起飞概念,而且在研究方法上借用生存分析等技术,并取得重大进展。采用"起飞阈值"法对绿色农业产业销售时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农业产业在2002年实现产业起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