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中国"农民工"现象,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无法作出合理解释,其原因是与国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一步转变为城市市民不同,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分两步走。本文在对国内学者有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阶段"转移的理论述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有效转移的思路:深刻认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长期性;逐步突破户籍与福利合一的社会管理制度;依法保护农民工土地权益;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压力;积极引导农民"兼业"。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介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及实践,对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乡镇企业活力,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统一、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等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过1.2亿.人口问题己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代化的瓶颈.显然,如何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合理转移是当前我国亟巫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统筹城乡就业机制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教育程度低、分布不均衡,面临的就业问题异常严峻;要突破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必须通过加快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建立统筹城乡就业机制,才能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5.
谢瑶 《管理观察》2011,(10):31-31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人口流动受限。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面积向城市转移,“农民工”成为本时代的新热点。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撼动下,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在各地呈现新变化。立足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状况和学者的长期研究,结合笔者访谈,本文以农民工返乡创业为重点,对金融危机后劳动力转移的利弊条件及合理构想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能否成功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当前,我国贫困地区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尤为突出.本文试图以湖南湘西州为例,对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进行探讨,为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存在着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两个思路:一方面可以从农业内部解决,政府应大力投资于农业领域的公共基础建设,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依靠农业科技,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另一方面,应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消除不利于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农业分工水平的提高,在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农村会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有助于解决其就业问题,从而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和途径,以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自今已转移了1.2亿,至少还有1.5亿在今后的几十年内要逐步转移出去,堪称世界上规摸最大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流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用工信息不畅,民工无序流动;二是农民工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技能单一,且大多数没有任何技能,难以从事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工种;三是输出单位培训跟不上,特别是季节性用工,招用单位要求高,时间紧,大都是边组织边输送,连应急培训都难以保证;四是户籍转移、社会保险仍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瓶颈”。目前由于农民工在城市务工多少年或做出多大成绩就可以转为城市户口没有明确规定,使长期在城市从业的农民工对户籍转移处于无奈,由此带来子女入学难和就医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洋 《民营科技》2012,(11):229+22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越来越成为现阶段的重要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城镇化的发展。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原因,然后论述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并指出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问题,据此提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1.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关注的重点问题。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  相似文献   

13.
一、目的和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靠对农民工的培训.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移的过渡时期出现的一种必然结果。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实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本文主要对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进行砑究,其选题具有时代性和重要应用价值。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开发,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还有利于河北省主导产业的长远发展,对于河北省的城市建设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吸纳农民工的演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向城市转移,对此,政府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进行调控.2004年以前政府主要从城市经济社会的需求出发调控农民工进入城市的速度;2004年后,政府则主要站在农村的角度通过各种支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来调控农民工的进城速度.在今后的制度制定当中,政府应该同时从城市与农村两个角度出发对农民工...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事关转移的质量和水平。文章在考察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高职培训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教育培训,是农民工自身的需要,更是国家长远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对此从对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认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创新成人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融入城市,成功的实现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是随着农民工的转移,随之而来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突显出来。因此,本文侧重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民工是自80年代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造成农民工职业与身份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导致农民工社会地位、社会资源的分配、社会事务的参与、社会利益的获得等诸多方面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本文从法学的角度,对农民工权利保护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民工的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国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孟杰 《价值工程》2012,31(32):307-309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如何妥善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建设新农村、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使我国农村建设发展缓慢,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老人和幼儿为家庭的农村"空巢"现象,这对农村养老、子女教育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更好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是加快农村建设、解决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利用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力度,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