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创新新影响货币供求、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应从操作规则,调控范围、作用对象、政策工具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
3.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电子货币与纸币的区别出发,分析了这种新型信用货币的发展对传统的金融理论产生的多方面的冲击:电子货币使货币性质发生了变化;动摇了货币的主权化发行;对货币的安全性提出质疑;改变了货币供应量计算的基数和乘数;对传统货币政策的操作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变革金融学的分析方法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在完成对主流经济学货币分析的历史审视之后,结合金融可持续发展观,我们提出了金融分析的概念。并认为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是金融分析的基本问题,金融可持续发展不是金融分析的惟一目标,但却是金融分析的首要目标,金融分析是构建新金融学的途径,金融分析有助于经济分析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家分为不同的区域,区域不同地形地貌、政策导向与市场经济、区域金融发展现状也会有所不同。由于市场经济是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是核心,也是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能够有效带动区域与国家协同发展。自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成为了重点内容,由于中国有不同的经济带以及地区划分,所以经济发展也有着多元政策导向。在金融发展过程中,地理因素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并且产生了交叉学科——金融地理学。金融地理学包含着众多的因素,例如区域产业发展与社会文化因素、区域中心发展等等。本文从以下方面分析探讨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通过整合分析,我们能够发现近几年我国经济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本文进一步探究区域金融地理差异,并且选取典型区域进行案例探讨。  相似文献   

7.
8.
中外商业银行竞争力差异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国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比率、存贷比率、盈利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中外商业银行在竞争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形成的原因,从优化收入结构、加快金融创新、强化风险控制、提高资产质量和系统安全性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金融机构分布、金融市场发展以及微观主体偏好等方面的差异,区域间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意图的实现.考虑到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现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适当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这一因素,在坚持决策权统一的前提下,适当关注区域差异,有选择地进行区域差别化货币政策操作的探索,对不同区域在货币政策工具种类、力度上有所区分,以实现最佳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货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针对金融产品货币化问题,本文分析了金融产品和传统货币资产特征的差异,以及新货币经济学货币职能分离的观点和局限性,进一步研究了货币市场理论对金融产品货币化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统一的互联网市场将有利于促进金融产品货币化的发展。本文认为,货币管理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必要对互联网条件下货币发展和制度创新进行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回顾了经济起飞阶段、经济平稳阶段和经济衰退阶段等不同经济环境下的日本货币政策,然后对日本货币政策的运行特点和经济绩效进行具体考察,在此基础上,通过中日两国货币政策在货币运行环境、货币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绩效等方面异同的比较,提出了借鉴日本货币政策的经验来提升我国货币政策的绩效的启示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近20年中诞生了三代以研究货币危机为主的金融危机的模型,用于解释现代金融危机的生成和传导。克鲁格曼(1979)、弗拉德和戈博(1984)为代表的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模型,以奥波斯特费尔德(1994)的“预期自我实现型货币危机”模型为代表的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以常和维拉斯可(1998)和克鲁格曼(1999)为代表的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非模型依赖的测度方式计算了2000年以来我国的外汇市场压力并对其波动路径做了分析,采用向量自回归方法(VAR)研究了外汇市场压力与国内信贷余额、市场利率水平等货币政策指标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我国的外汇市场压力与市场利率在短期内相互影响明显,与国内信贷则没有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4.
研究货币历史的演进,找出其发展演进的规律,能让人们正确认识货币的本质,看清货币发展的历史,更好地预测货币形式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对货币起源的分析,探讨了在这个演进过程中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互动与我国的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林 《海南金融》2004,(10):10-14
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相互影响,两个市场之间的影响机理包括货币与证券两种资产间的联接效应、非对称信息对称化效应和价格联接效应等三种效应。资本市场会通过影响货币供给流向、货币供给数量、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等四个方面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货币市场也会通过利率、通货膨胀率、股票价值以及各种金融工具等影响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在相互制约和影响中实现动态均衡是宏观经济的预期,但这种预期目前还远远没有达成,原因在于金融市场上的诸多问题: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在法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组织上的分割以及两个市场自身的缺陷。所以拓宽两个市场的融合渠道、建立高效的货币市场和完善货币政策运作体系是我国的货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东亚货币合作中中日货币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货币合作需要一种稳定的货币充当“名义锚“,中国与日本作为区域内最大的两个经济实体,人民币与日元在东亚货币合作中必然存在货币竞争关系.从中日两国与东亚区域内成员间贸易联系、币值稳定程度及声誉这两方面来说,人民币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从经济实力和组织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具体行动这两方面考虑,日元优势则比较明显;从国内金融体系发达程度这个角度分析,人民币或日元都不存在明显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2020年在新冠疫情危机下我国实体经济受到较大的冲击,为应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在支持经济恢复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为更好的发挥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本文对中、美两国支持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范围、效果等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为建立我国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提出具体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框架理论的一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入分析货币政策目标、物价稳定和货币政策框架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中国的适用问题,期望为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最优货币区视角下的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中国还不是最优货币区.按照外贸依存度和人均CDP把中国经济区域分为A、B、C三个区域,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脉冲响应函数(IRF)定量检验得出,中国确实存在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来看,汇率渠道是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利率渠道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解释力不强.  相似文献   

20.
汤戈于   《海南金融》2005,(11):14-17
名义GDP(以下简称GDP)是反映一国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也是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依据。本文旨在通过实证数据从GDP增长率与货币数据增长率的比值、GDP与货币数据的比值(货币效率指标)两个指标对我国全国、上海市和浙江省的GDP与货币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根据得出的规律提出了评估GDP真实水平的方法,并对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