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融中介在现代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经济主体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并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保险。良好运作的金融中介可以克服现实世界中的金融摩擦,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保障经济在更高的潜在水平上运行。但是金融中介在实现这些功能时,实际上把经济运行中的大量风险转移到了自身,在有限程度内利用杠杆实现基本职能。金融杠杆增长也为短期波动埋下隐患,当外生冲击大到一定程度,金融中介反而成为放大金融波动的罪魁。信息不对称、金融合约不完全、流动性错配成为金融市场内生不稳定的条件,资产价格伴随着金融中介资产负债表的恶化而大幅下跌,对经济造成持续性的放大效应。特别当金融中介自身受到种种约束时,金融稳定和全局宏观调控变得复杂而困难。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及理论模型进行梳理,加深了对金融中介宏观效应的理解,为宏观广义货币政策传导、宏观调控分析和研究提供更多视角和思路,并在梳理中指出了金融中介理论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7—2009年的月度数据,买用H—P滤波法分析了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得出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最为突出,但在经济增长恢复和带动机制上,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7-2009年的月度数据,采用H-P滤波法分析了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得出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最为突出,但在经济增长恢复和带动机制上,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舒鹏  周少甫 《经济评论》2023,(3):97-116
本文基于房产税立法稳步推进的政策背景,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异质性住房、地方政府土地供给决策以及税收要素的多部门DSGE模型,刻画和分析了房产税征收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以及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存量房产税政策能够显著降低房价与地价的均衡值,并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2)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支配比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房价与地价的波动幅度,但同时也会增加总产出向下偏离原稳态的持续时间,并促使土地财政行为由土地出让向土地抵押融资转变;(3)差异化的房产税政策能够对居民消费、商业投资以及总产出形成显著的正面效应,并有助于推动投资性房产向居住用途转移;(4)在土地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房产税政策实现产出效应的时点会被显著延后,土地抵押贷款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5.
银行业资本监管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银行业资本监管一直不被视作宏观经济调节工具,但对贷款约束机制和信贷-产量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表明,资本充足监管可能导致宏观经济波动效应的存在,即随着银行资本对其风险偏好和信贷行为的约束作用越来越强,银行贷款的亲经济周期性质却并不显著。中国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体系、银行体系的关系配给型信贷模式和资本、风险状况,决定了波动效应特征是单向的,即在萧条时期将进一步加剧紧缩,在繁荣时期却不会推动高涨。  相似文献   

6.
笔者基于1999年~2011年中国宏观季度数据,运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了一个包含政府部门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分析在一定财政规则下政府支出扩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得出了需求冲击是导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主要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8.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下降、失业增加和物价指数的连续下跌。目前经济学界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和政策建议都是以主流经济学为基础,力图通过调节总需求来改变当前的局面。本文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了包含灾难风险因素的RBC模型,通过区分TFP(全要素生产率)灾难、资本灾难与双重灾难三种灾难形式,分析灾难风险因素对我国经济波动的解释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量化灾难事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政府财政政策支持对灾后经济复苏的作用。研究发现:(1)含灾难RBC模型能够有效改善无灾难RBC模型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能力,且双重灾难模型对中国经济的解释力要明显优于TFP灾难和资本灾难模型;(2)灾难事件对我国经济的破坏性远大于美国,且对各经济变量的相对破坏程度也与美国相异;(3)适度的政府补贴能够有效削弱宏观经济受灾难冲击的程度,但在缩短灾后宏观经济复苏时间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同时,本文还通过引入偏好冲击与资本调整成本来检验模型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结构性转变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30年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季度时序波动性特征。笔者将时变参数随机波动模型应用于离散型时序分析,并运用存在干扰系数情况下的内生断点检验方法来正确识别不同经济指标波动性特征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准确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以及有效汇率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特征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均发生显著结构性转变,宏观政策的系统性改进是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1.
金融发展与内生经济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当伟 《经济学家》2004,105(2):87-93
开放经济中,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把影响经济波动的国际因素传导到了国内。而这种负面影响在金融发展理论中却被忽略了,正因为如此,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超越其经济发展水平的“过度金融发展”问题。金融深化可以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通过资产组合、财富效应、国际资本借贷把国外影响经济波动的效应传导至国内;另外,金融发展还可通过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传导外部影响。对样本国家进行分析的结果证实金融发展的确导致经济波动内生化。  相似文献   

12.
费和 《经济研究导刊》2011,(12):130-133
大量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发展水平低严重制约着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基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利用1994—2008年的数据,对甘肃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指标FIR与经济增长指标GDPR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负相关关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不显著的正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初期,西部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政府的投入和政策倾斜,而现阶段西部经济发展还能沿袭这一模式吗?本文通过对西部大开发阶段性特征的分析,并对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认为加强西部地区金融生态的建设,促进西部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现阶段推进西部经济发展的重心,也是西部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4.
金融中介理论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中国正处于金融制度转轨时期,主要金融中介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应如何顺利改革,又该如何应对金融业完全开放后的高度竞争,这些都需要理论的阐释与指导.本文从最新的金融中介理论着手,探讨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机构的优势所在,并以功能观为导向,提出了一些有关构建中国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看法.最后,得出了一些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农村金融发展作用于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机理是农村金融发展通过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推动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实证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发展通过规模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渠道是有效的;农村金融发展通过提高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渠道是无效的,也即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不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表明,北部、东部和南部等经济较发达地区与总量经济发展能够保持较高同步性,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呈现较强的独立性特征;经济较发达地区与总量经济的关系呈现出在扩张期同步性较强、在紧缩期同步性较差的特点,紧缩期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影响更为显著;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区效力不同,东部地区对利率政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资金推动仍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7.
周达军 《经济管理》2007,(14):75-80
基于TARCH—M模型和我国1954~2005年的经验数据,本文对波动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在我国,波动对长期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另外,波动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对称性,而我国自1978年以来实施的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不仅明显提高了经济的平均增长水平,而且也降低了经济的波动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波动的新轨迹   总被引:68,自引:3,他引:68  
本文对 1 998— 2 0 0 2年中国经济运行所出现的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既稳定又较快增长的新轨迹进行了考察 ,尝试归纳了这五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库所增添的新内容 ,并通过国际比较 ,提出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中能否走出一条在 8%— 1 0 %的区间平稳运行的新轨迹 ,以及相应地要牢记我国历史上多次经济过热的教训。  相似文献   

19.
依据所进行的有关计量分析,在研究我国经济总量波动的区域特征以及区域经济波动的关联性问题时,不难得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结论:区域间经济波动的内在关联性增强,但同步性却是减弱的;20世纪90年代前后国内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波动的先行地位有着明显的轮替变化;与此同时,全国和各区域经济波动的周期长度延长,波动强度显著下降,且周期扩张动力显著增强。此外,各区域经济波动形态呈同化趋势,区域间周期扩张动力差异的扩大趋势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从金融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所使用的分析工具上,寻找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产生分歧的原因。首先,从发达国家的利益出发,用根据发达国家的经济条件和经验得出来的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问题是其主要原因;其次,有关金融发展计量分析工具没有考虑金融风险因素。根据中国国情,从金融生态的角度,引入典型相关模型,探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建立了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