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的民事审判中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我国一些行政审判的实践中往往对于精神损害案件中的受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给予驳回。因而,解决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我国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阐述了我国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侵权精神赔偿制度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侵权责任法》已于2009年12月26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获得通过,该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是我国法律中第一次明确精神损害赔偿。这个规定把精神损害赔偿严格限制在侵害人身权益上,侵害人身权益就包括侵害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但不包含财产权。这一规定使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周奕洲 《时代经贸》2014,(6):472-473
2010年我国对《国家赔偿法》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予以修改。当前我国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适用范围狭窄,规定过于粗疏,操作性较差,不利于受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应当参考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结合我国实际予以完善,适当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范围,明确精神损害抚慰金支付标准,实现赔偿公平。  相似文献   

4.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侵权法领域中颇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对大陆法系中法国、德国和英美法系中英国、美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比较考察,以及对中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现状的分析,建议中国应制定统一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规范,构成要件及鉴定标准应有明确的科学界定,扩大赔偿范围,确定赔偿的数额标准,确立赔偿的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  相似文献   

5.
夫妻侵权行为,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侵害其配偶合法权利,并使对方的人身、财产乃至精神方面遭受到直接损害的一种侵权行为。由于侵权人与受害人之间为夫妻关系,夫妻侵权与一般侵权行相较而言具有一些特殊性。我国《婚姻法》针对夫妻侵权设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但存在适用范围界定不清、适用情形过窄,排除了混合过错及第三者的适用,排除了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等缺陷。今后在《婚姻法》修改时应明确离婚损害赔偿也适用于协议离婚,并扩大使用范围,引入夫妻共同财产强制终止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中婚内侵权现象的日趋增多,建立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我国此方面的婚姻立法还不完善,相应制度的建立也面临立法限度、传统思想制约、举证责任以及夫妻财产制度的明确等难点需要解决。因此,通过对婚内侵权的研究,分析我国的立法现状,对建立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难点进行探究,并尝试对损害赔偿制的建立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解决婚内侵权问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宋进举 《生产率系统》2002,(4):68-70,73
根据传统民法,精神损害赔偿只能囿于侵权责任,而不能作为一种违约责任的救济措施。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扩张解释,认为在旅游合同这类特殊性质的合同违约中,可以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加强对受害方旅游者的保护,从而突破传统的债权责任体系,完善违约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专利法》规定了4种专利损害赔偿方式,司法解释对此也进行了细化。但总体而言,对专利损害赔偿的规定较为原则,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赔偿数额低、诉讼时间长、举证困难等,难以遏制故意侵权和多次侵权,有必要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最新的《专利法修订草案》第六十八条规定故意侵犯他人专利权处以一倍以上三倍以下赔偿数额。但是,对于什么情况下是“故意”、一倍以上三倍以下赔偿数额如何确定等还没有具体规定,缺乏可操作性。阐述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概念及计算方法,比较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专利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分析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环境危害行为在对人身和财产带来损失的同时,往往也对自然资源本身带来损害.传统的环境侵权法主要对因环境危害行为导致的财产损失、人身伤害和精神损害提供赔偿救济.文章从赔偿主体、赔偿范围、赔偿对象、赔偿程序四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的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提出了建立我国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尹雪英 《经济论坛》2005,(16):111-111,114
一、TRIPS协议对知识产权侵权认定归责和损害赔偿的要求 TRIPS协议45条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损害赔偿做了这样的规定,其第1款规定:“对已知或者有充分理由应知自己从事的活动系侵权的侵权人,司法当局应有权责令其向权利人支付足以弥补因侵犯知识产权而给权利持有人造成之损失的损害赔偿费。”其第2款规定:“司法当局还应有权责令侵权人向权利持有人支付其开支,其中可包括适当的律师费。  相似文献   

11.
民法学界对侵权归责原则之“责”理解不一,其实质是对“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两个民法概念以及物权保护方法与债权保护方法如何进行区分和理解的问题。《物权法》对民事责任形式采取了概括规定,这就导致了一些学者认为侵权归责原则之“责”除损害赔偿外尚囊括排除妨害、消除危险等责任形式。实质上,在理清有关概念和理论后,容易疏导出侵权归责原则之“责”仅与损害赔偿有关。即使在大陆法系和英关法系国家的立法规定中,侵权归责原则之“责”也仅与损害赔偿关联。而非其他。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9,(8)
在当今司法实践中,由于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范围过于狭窄,已经不足以解决出现的所有司法问题,相关法律制度在规定上也存在着一定弊病。目前,在理论界和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较大争议,具体的赔偿范围也难以确定,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势在必行。针对这些尚存在的问题,文章对比国外的赔偿制度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立法现状,提出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和标准参照民法进行,扩大赔偿范围,明确赔偿法中部分规定以及修改赔偿数额上下线的四个方面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熊敏瑞 《时代经贸》2008,6(8):38-39
基于网络侵权的特性,使得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版权侵权产生了与一般侵权不同的特点,笔者通过对主要国家的相关立法予以比较分析,得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版权侵权在停止侵害、损害赔偿领域均发展并丰富了当代侵权行为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熊敏瑞 《时代经贸》2008,6(12):38-39
基于网络侵权的特性,使得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版权侵权产生了与一般侵权不同的特点,笔者通过对主要国家的相关立法予以比较分析,得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版权侵权在停止侵害、损害赔偿领域均发展并丰富了当代侵权行为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采用何种归责原则,事关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益及普遍公众的公共利益.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领域的适用打破了知识产权权利人和公共利益的平衡,影响了知识产权制度平衡机制的正常运转,歪曲了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本意,束缚了一般民事主体创造知识产品的热情.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知识产权领域的适用有其天然的弊端和不足,而TRIPS协议第45条也并未将该原则作为一般原则来对待,即便按照民法学方法分析,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也不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婚内侵权的现象愈来愈严重,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然而当前的法律制度无法为受害者提供最有效、最直接的救济。本文将从婚内侵权概念界定、我国婚内侵权现状以及立法现状、关于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建议和想法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7.
浅析贞操权     
段源  李民政 《时代经贸》2010,(6):264-265
贞操权为区别于身份权性质的配偶权,是男女均享有的以性行为为特定内容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其侵权为一般侵权行为,其损害赔偿仅限于精神上的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8.
浅析贞操权     
贞操权为区别于身份权性质的配偶权,是男女均享有的以性行为为特定内客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其侵权为一般侵权行为,其损害赔偿仅限于精神上的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9.
再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亮 《经济师》2004,(6):48-49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是指那些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时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从损害的权利的性质看 ,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于一般人格权、所以具体人格权、身份权、特定财产所有权、特定合同债权。在分析了我国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立法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目前精神损害赔偿适用范围的立法缺陷 ,文章提出了完善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触电案件是否可不区分电压等级而统一适用侵权责任法,这些法律适用问题随之出现,直接给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带来了严重困扰.如果不区分高低电压,那么触电损害案件究竟该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还是第七十三条,作为一般侵权案件和作为特殊侵权案件审理所适用的归责原则、责任主体、免责事由、举证责任等都不相同,审理的结果也会天差地别.如果区分高低电压,那么又应依据何种标准加以确定.这些问题使得重新明确对高压电的划分,明确触电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避免同案不同判现象的发生,维护电力企业合法权益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