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笔者来到"中国对虾之乡"赣榆县宋庄乡养殖示范区,看着不时蹦出水面已长到8公分,通体透明的大对虾,负责人张永兴欣喜地介绍说:"今年我们乡1.1万亩对虾已有8000多亩实现虾蛏混养,大大降低对虾发病率。预计头茬虾起捕500吨不成问题。仅年头投放的200吨蛏苗一项年底就能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哩!"像宋庄乡的虾农一样,在赣榆县海头、城东等乡镇,当地养殖户纷纷将螠蛏引入虾塘养殖。到目前,该县螠蛏养殖水面已达到1.5万亩,年可创产值3000余万元,成为江苏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螠蛏养殖区。赣榆县有3万亩虾塘,当地农民在长期实践中发现螠蛏与对虾混养,既调节水质又抑制虾病。作为一种高档食用贝类,螠蛏养殖每年只需播苗一次,靠吃对是残饵即可自然生长,养殖成本低、效益高。纯对虾养殖塘亩产80公斤,产值4000多元;虾蛏混养塘亩产值则达到8000元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赣榆县地处江苏省东北部,是江苏省的"北大门"。全县辖18个镇,总面积1427平方公里,人口109.9万。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县、全国渔业百强县、全国海域管理示范县、江苏省科技兴海示范县、江苏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试点县,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赣榆县的东方对虾养殖就以单产、规格、面积、总产和效益创五项全国第一,进入九十年代后,又以梭子蟹、对虾、螠蛏等混养雄冠江苏。  相似文献   

3.
<正> 三疣梭子蟹肉嫩味美,深受消费者青睐,且具有个体大、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是虾池综合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近几年来,文登市三疣梭子蟹养殖发展很快,特别是随着养虾业的滑坡,许多养殖单位和养殖个体户充分利用原有虾池资源,将三疣梭子蟹与中国对虾混养、轮养,虽  相似文献   

4.
<正> 近几年,三疣梭子蟹养殖发展很快,特别是在对虾暴发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梭子蟹与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混养、轮养更为普遍。在一般情况下,梭子蟹在10月中下旬与中国对虾一起收获。但此时梭子蟹肥满度差,市场销售价格较低,一般每公斤只有30—40元,渔农收入甚微,有的甚至亏本,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但如经过冬季育肥,在春节前后上市销售,价格可提高到60—70元/kg,经济效益可大幅度提高,现将利用土池越冬育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在对虾病害肆虐的形势下,荣成市港西镇积极探索虾蟹混养技术,不仅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虾池综合利用闯出了一条新路。 港西镇拥有虾池1500多亩,1995年初镇委、镇政府根据实际将镇属600亩虾池及千亩滩涂租赁给该镇龙家村经营。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偶然发现,对虾发生流行病时,池内的梭子蟹却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种模式的多品种立体养殖,将对虾与海蜇、蛤类或与梭子蟹进行混养以提高单位效益,平均每亩虾池混养收入在2500元至2700元之间,是单品种养殖效益的1倍以上。进行立体式混养的品种必须具备不同的生活条件需求,互相之间没有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品种在水里的生存空间要形成阶梯层次,一方面饵料要不一样,以免争食。比如  相似文献   

7.
在对虾病害肆虐的形势下,荣成市港西镇积极探索虾蟹混养技术,不仅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虾池综合利用趟出了一条新路。港西镇拥有虾池1500多亩。1995年初该镇龙家村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偶然发现,对虾发生流行病时,池内的梭子蟹却安然无恙,且不影响对虾的生长。他们及时请来水产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并于当年6月放养了1lg蟹苗进行虾蟹混养实验,获得成功,收入8万多元。此项实验连续进行三年,年年都获好效益。1999年这个镇项实验连续进行三年,年年都获好效益。1999年这个镇22.5kg蟹苗进行大面积放养。  相似文献   

8.
杂色蛤属瓣鳃纲真瓣鳃目帘蛤科。俗称蛤仔、花蛤、砂蚬子、蚬子。近年来大量出口日本活蛤和冻鲜蛤肉,售价很高。杂色蛤养殖多以混养为主。它可与对虾、脊尾白虾、鲻梭鱼、鲈鱼、沙逛鱼等混养,其中与斑节对虾、脊尾白虾混养效果最好。现将杂色蛤与斑节对虾、脊尾白虾混养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因受气候、病害和种质等影响,2015年对虾养殖行业持续低迷,广西早造养殖成功率再创近年历史新低,成功率不足两成。整个养殖业举步维艰,前景暗淡。在这种情况下对虾养殖要如何走,如何提高成功率,或许可以参考一下来自广西合浦示范户伍老板的养殖思路。伍老板,合浦西场本地人,有十多年对虾养殖管理经验。近年来,他的低盐度鱼虾混养塘,年年都取得不错的成绩。伍老板告诉笔者,虽然低盐度鱼虾混养塘的对虾产量(亩产)在350~450公斤,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利用对虾池进行梭子蟹和脊尾白虾混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亩产商品梭子蟹150kg、脊尾白虾50kg,亩平效益在4000元以上。现将梭子蟹和脊尾白虾混养高产高效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前梭子蟹的苗种来源主要还依赖于海捕天然幼蟹或利用对虾育苗设施繁育的蟹苗,其数量有限,且养殖成活率又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梭子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解决梭子蟹的苗种来源问题,进一步推进梭子蟹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005年我站承担了绍兴市科技局下达的“三疣梭子蟹土池育苗高产技术研究”项目,在自然条件下,开展了三疣梭子蟹土池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方斑东风螺俗称花螺、香螺,在分类学上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蛾螺科、东风螺属;南美白对虾亦称凡纳滨对虾,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滨对虾属,也称为白虾、白肢虾、万氏对虾。目前国内针对开展方斑东风螺和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和推广养殖的报道较少。笔者根据近期开展的方斑东风螺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介绍其混养试验情况,并对今后推广此混养模式存在的相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的对虾养殖业低迷,成功率较低,中国几乎没有虾出口,冷冻加工厂处停滞状态,亏损严重。但是,在目前的养殖品种中,对虾盈利还是可观的和具有诱惑力的。为了做好对虾的养殖,保障养殖对虾的健康、产量、质量和养殖环境的生态安全,养殖前的清池消毒、养殖中的监测防控、生态混养防病、微生物防病等尤为重要,下面介绍几种对虾常见问题及防控措施。1.对虾白斑综合征白斑综合征依然是养殖虾类主要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一、全新的混养概念:科学的混养概念告诉我们,不但四大家鱼可以混养,甚至鱼、虾、贝、蟹之间也可合理搭配混养。如鳗鱼塘里混养胭脂鱼,胭脂鱼可摄食鳗鱼吃剩的碎料;对虾塘里混养小规格的尖吻鲈,尖吻鲈可及时摄食死虾,有效地切断了病原体的传播。二、淡化驯养:许多海水养殖品种是  相似文献   

15.
<正>南美白对虾是我市主要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苗种种质退化及跨区流通等原因,在传统、单一模式的对虾养殖生产中,病害情况日趋严重,有些地方的虾病发病率甚至超过80%。而虾鳖混养作为一种节本高效的新型养殖模式,能有效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池塘水体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一、池塘虾鳖生态混养的原理和优点1.南美白对虾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而中华鳖主要生活在池塘底层。虾鳖  相似文献   

16.
<正>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沿黄低洼盐碱地拥有丰富的半咸水资源,凡纳滨对虾低盐甚至纯淡水养殖得到大面积推广,但随着池塘养殖时间的延长,凡纳滨对虾精养越来越困难,养殖成功率逐年走低。尽管恶劣的天气等不可控因素是诱发对虾养殖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严重的有机污染和因养殖品种单一而导致生物修复的弱化,造成对虾养殖池塘底质、水质环境日益恶化,是导致对虾发病的主要原因。鱼虾混养模式下浮游植物组成更多元化,浮游植物群落的演替相对稳定,浮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南美白对虾兑淡养殖由于养殖环境日益恶化,池塘老化、种质退化,导致养殖过程虾病发生严重,养虾风险不断增大。为摸索淡水养虾新模式,降低对虾养殖病害风险,2012年我站在榜山镇上苑村新桥养殖场利用一口旧鳖池改造后进行南美白对虾与鳖混养试验,取得较好经济效益。鳖虾混养优点:立体  相似文献   

18.
虾贝混养的原理是通过对虾与贝类生理、生态的不同进行养殖。利用贝类滤食特点,充分利用虾类残饵、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及微型病原体,实行虾贝混养,有利于调节生态平衡,促进各品种生长,提高和净化水质,达到互利共生的目的。江苏滨海县去年对虾及杂色蛤混养面积5700亩,收获杂色蛤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技术的成熟,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面积逐年扩大。但近几年,虾苗的放苗密度逐年大幅提高,造成对虾病害频发。这给虾农带来很大损失。为预防白对虾病毒病的发生,提高池塘养殖的综合效益,2009年,我们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草鱼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 杂色蛤与对虾混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虾池混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养殖设施提高虾池利用率。且杂色蛤生长迅速,适应力强,养殖方法简单,生产周期短、投资少、收益大,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市场供不应求。现在将本地区杂色蛤与对虾混养情况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养殖池的选择,根据杂色蛤的生态习性,选择养殖池最好为软泥底或半沙底,且进排水畅通,水质无污染,有淡水注入,水质肥沃,海水比重在1.016—1.020之间,面积20—100亩均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