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目前仍以廉价的劳动力作为我们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原来,我们享受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众多消费品和大量外汇储备以及整个国家国力的拉升。而现如今,它却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隐患——商品国际价值链国内部分比重过小、外贸出口增量减价的恶性循环、对外贸易环境的恶化。由于忽视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国际资本的冲击和国内劳动力人口老化、技术水平较低等因素,比较优势战略显现出不适应性,出现了发展经济学所描述的贫困化增长,制约了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的进步。因此,我们应在适度发展比较优势的同时运用技术创新寻找自身的竞争优势,在国际贸易中争取主动地位,真正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在产业转移中,外部"嵌入"产业和地方"根植"产业存在一个契合问题,只有两者之间契合程度比较高,才表明嵌人产业与当地资源和劳动力结合很好,这将有助于产业转移承接地的长期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无法选择具有怎样的资源禀赋优势,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样去参与区域间的分工,吸收或转移适宜的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承接地的政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新形势下,我国的对外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新阶段,劳动力比较优势对技术进步并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甚至阻碍了技术的进步。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出发点及如何保持行业长期健康地发展。通过廉价劳动力取得的经济利益应该投入到企业的核心部门中,如果仅仅着眼于短期利益,那么不仅企业无法长期生存下去,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也不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要素禀赋之一,这是学界的共识.经验观察证实,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利用在促进中国制造业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的有限能源的大量消耗已经危及中国的能源安全.要兼顾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和能源安全,必须反思"地大物博"的传统思想,吸取有关国家的能源储备和利用经验,制定能源新战略;在引用外资项目和新建项目时将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提高技术门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并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  相似文献   

5.
秦洁 《全国商情》2012,(6):30-32
人口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人口红利不可能无限期延续。刘易斯拐点到来,必然伴随着人口红利式微。失去廉价劳动力优势的中国经济要保持增长必须着眼于人力资本投资,即在以往以"量"取得人口红利的优势消失之后,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再创以"质"取得的二次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6.
截至2004年,我国在世界贸易十强中的排名已经升至第三位.遗憾的是,这些成果多数只能归功于我们廉价的劳动力、宝贵的自然资源等"有形资产"的大量付出,而从品牌这一"无形资产"中获得的收益却只能处于"为他人做嫁衣"的局面.虽然我国已经是制造大国,但我国还不是经济强国,因为中国缺少真正走向国际化的品牌,所以建立和发展民族品牌十分重要且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民工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对"民工荒"的产生、影响和解决途径等问题进行研究,对解决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出路等问题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廉价的劳动力是英特尔投资成都的重要原因之一.西部地区应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吸引发达国家及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进而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挑战     
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非凡的增长成就,但是否可以持续就不那么清楚了.中国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投资、出口和庞大的低价劳动力群体.但国家的出口增长正迅速减速,而中国已有的投资额相当于国家GDP的一半一这大概是和平年代所有国家全部历史的最高水平.现在中国完成了10年一次的领导人换届.新领导人需要改变过去30年迅速增长的模式,而让发展减少浪费和投资,不再那么依赖对廉价劳动力的剥削以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要素禀赋之一,这是学界的共识.经验观察证实,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利用的另一方面,则是在它促进中国制造业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而产生的有限能源的大量消耗问题,已经危及中国的能源安全.要兼顾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和能源安全,必须反思地大物博的传统观念,吸取有关国家的能源储备和利用经验,制定能源新战略;在引用外资项目和新建项目时将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提高技术门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并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